我国古代历史虽然长期以男性为主导,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仍然诞生了大量巾帼不让须眉的女中豪杰,明朝时期广西壮族的瓦氏夫人便是其中之一。她出身于广西土官家庭,丈夫因叛乱被杀之后,她不仅担负起了治理地方的责任,更是在抗倭战争中屡立战功,因功被封为“二品夫人”,并享有“抗倭第一女将”的美誉。
瓦氏夫人原名岑花,生于明弘治九年(1496年),其父岑璋乃归顺直隶州土官。出身土家的岑花,并不像汉家女子那样受到太多的束缚,自幼聪明好学的她,不仅饱读诗书,而且精通武艺且熟读兵法。岑花后来嫁给了田州土官、田州知州岑猛,改称“瓦氏”。
自古以来,云贵地区的少数民族便自成体系,虽然表面上听从朝廷的管理,但其实在地方上简直就是土皇帝一般的存在。明朝也曾尝试改土归流,但只在永乐和万历年间小范围尝试,而且还是趁着该地叛乱的机会,实际收效甚微。
嘉靖初年,田州与泗城、思恩的岑氏家族,为了争夺田州的控制权,时常发生械斗。嘉靖二年(1523年),岑猛率兵攻打泗城,“拔六寨,遂克州治”。岑接战败后,向朝廷告发岑猛“无故兴兵攻寨”,岑猛则辩称岑接不是岑氏子孙,自己只是为了夺回祖业。
嘉靖六年(1527年),为了平定战乱,朝廷出兵八万征讨田州,岑猛自知不敌,遂派长子岑邦彦跑到军门申冤,并命令部下不得与朝廷交战。然而,岑邦彦刚到工尧隘即被都指挥沈希仪所杀,岑猛无奈便跑去向岳父求救,结果被曾璋以毒酒杀害。
岑花岑猛死后,其孙岑芝承袭其位,因其年幼,瓦氏夫人代理政务。鉴于当时混乱的局势,瓦氏夫人凭借自身的聪明才干,费尽心力才稳定了田州政局。之后,瓦氏夫人以庶母身份,将岑芝抚养成人,直到其正式继承土官之位。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朝廷征调兵力平定海南黎族叛乱,岑芝奉命率兵出征,结果战死于海南。于是,瓦氏夫人又担负起了抚育重孙(即岑芝之子)岑大寿、岑大禄的责任,并继续掌管州内政务。
瓦氏夫人虽然命运坎坷,但却颇有才智,在前后两次主政田州期间,“凡州之利害,躬为规划,内外凛然”,不但安定了社会秩序,同时积极发展农业生产,建义学、兴教育,使得百姓安居乐业,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和拥护。
明朝嘉靖年间,沿海倭患日益严重,而明朝此时的卫所制也已经走到了崩溃边缘,朝廷在以募兵制逐渐取代卫所制的同时,也不得不向西南土官征调“狼兵”参战。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北起河北、山东,南至江苏、浙江、福建和广东等地,都频繁遭到倭寇袭扰,明廷在多次派兵征讨无济于事后,朝廷委派兵部尚书张经为总督东南国务大臣,征调广西壮族“狼兵”和其他少数民族部队前往沿海抗倭。
张经张经深知广西“狼兵”战斗力极为凶悍,因此命岑大禄、岑大寿率领田州土兵出战,瓦氏夫人认为两人还太过年幼,于是请求督父准许自己带兵前往浙江,督府深知瓦氏素有胆略,且极具声望,因此准其所请,并授予其“女官参将总兵”衔。瓦氏表示决心:“是行也,誓不与贼俱生。”
不久后,瓦氏夫人率领广西田州、归顺州、南丹州、那地州、东兰州等各州组建的军队六千八百余人,历时数月,跋涉数千里,于嘉靖三十四年(155年)三月抵达金山卫。后按照张经部署,瓦氏直接统率的田州兵被划归总兵俞大猷指挥,其余各州队伍则分属游击邹继芳和参将汤克宽等指挥。
四月初五,瓦氏奉命到漕泾镇截击倭寇,因敌众我寡而陷入苦战,激战之中,头目钟富、黄维等十四人阵亡,瓦氏怒而亲自披发舞刀,往来突阵中,所乘马尾鬃为倭拔几尽,浴血奋战而出。
四月十九日,倭两千多人“突出金山卫,从独山往嘉兴。俞大猷先不敢拒,乃率瓦氏兵追其后,被贼反攻,杀伤颇众,大猷先奔,赖瓦氏殿后,得免全复。”
四月二十一日,倭二千多人南来金山,白泫都司率兵迎击,被倭围困重重,瓦氏奋身往援,纵马冲杀,“女将亲战挥双刀,成团雪片初圆月;麾下健儿二十四,雁翎五十齐翕忽”,破寇重围,白乃可得脱。
岑花四月二十八日,瓦氏夫人又参加了对倭寇的追剿,倭寇被斩首和溺死者达三千人。五月初五,倭寇经金山卫,再度被瓦氏击溃。六月,在陆泾坝战役中,瓦氏夫人率兵斩获倭首三百余级,烧毁海盗船只三十余艘。至是,瓦氏勇猛始为敌人所畏服。谢肇浙曾赞扬瓦氏说:“国朝土官妻瓦氏者。”
瓦氏虽为女子,但却治军极严,《倭变事略》等称其“以妇将兵,颇有纪律,秋毫无犯”。由于瓦氏战功卓著,朝廷特下诏“赏瓦氏及其孙男岑大寿、大禄银币”,瓦氏则被朝廷封为“二品夫人”,百姓则称赞其为“石柱将军”。
此外,自幼熟读兵书的瓦氏夫人还熟知用兵阵法,胡宗宪在《筹海图编》中称,瓦氏夫人用兵“能以少击众,十出而九胜”,“可死而不可败”,而其所创的“瓦氏兵法”后被收入了明代抗倭兵书《江南经略》,影响并演变成了后来戚继光的“鸳鸯阵”。
不过,正当抗倭战争形势大好之际,总领抗倭的总督大臣张经被严嵩诬陷入狱,导致抗倭军队失去统率。为此,瓦氏妇人含恨患病,就此告老还乡,获准后于同年七月班师返回田州。不久,瓦氏夫人病逝于田州土司府署,享年59岁,被追封为“淑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