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不是每个大四学生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一个人望着书本,或望着窗外,久久无言。我不了解,但我知道,这一切在我身上已成为一种常态。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觉得,我已经烂到只剩下抱怨了,可又觉得,我连抱怨这种基本的感情表达能力都几近丧失,就像我几近丧失口语表达能力一样。几年下来,那个骄傲而活跃的我变得沉默,变得愤世,变得连偶尔想起以往的自己时居然会觉得不可思议。
特别喜欢黑塞的那句诗:我被你们的世界驱逐,被骄傲造就,被骄傲欺骗,我是国王,却没有疆域。
一个人来到这座陌生的城市,一个人冷眼看着这里的高楼大厦、灯红酒绿,一个人想着那座小城的湖边柳絮、那个小镇的灿烂星空,一个人体味那里不曾有的繁华。一个人承载着那殷切而沉重的期盼,一个人体味最后的焦虑与失败,一个人复读从头再来。一个人。我唯有沉默,习惯于沉默,沦陷于沉默。
有作家说:“我们经常把内心遮得严严实实,把外表包装得漂漂亮亮,苦心经营着算计,用心说着言不由衷的话,醉心营造自己灵魂的城堡。”
我还没到需要苦心算计的年纪,也无需将自己外在包装得漂漂亮亮,但,我一直守着一座城堡。那些记忆,那些思绪,都是我城堡里的宝藏,而我,就像披着厚厚棉袄注意每一点风吹草动的守财奴。渐渐地,被流放到到教室的角落,再到话题的角落,最后到视野的角落。
那时的我,是如此渺小、脆弱与无措。或许时间真的是最好磨刀石吧,在坚硬的钻石也能被它打磨得圆润。从惧于沉默到安于沉默,再到体味沉默,我的转变夸张而又自然。
沉默出于无言。
无言,不光是无话可说,更是一种自然之美,一种清新而脱俗的诗韵,如清风拂面,似白云舒卷。季羡林说:“真正的和谐是人内心的和谐”,无言恰得其道。
安于无言,所以无言。无言,所以世间尽是诗韵,所以与自然和谐相与。
无言,是润物无声的细雨,是豪华落尽的苍柏。水无言,利万物而不争,人们得益于它的无声浇灌,恰如“园花经雨百般红”;人们震撼于它的包容四海,好似“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月无言,无言于人间“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喟然诘问,无言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美好祝愿。
无言,是一种难以名状的诗意。陶翁不为五斗米折腰,挥袖而去,种豆南山。自得于“溪涧清且浅,可以濯我足”,感怀于“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沉浸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无言,是一种知足、知止的智慧。留侯度桥,一老者三次故意将草鞋抛到桥下,留侯三次恭敬的捡起,然后为他穿上,其间张良未发一言。事后老者亦未多言,一番告诫后便拂袖而去。一卷千古奇经,一代旷世名臣。功成名就后,留侯深谙世事人情,知足知止,无言归隐,却得以善终。
无言,是一种感情凝练到极致,是一种深厚与绵长。悲的极致,“无语泪千行”、“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复杂的极致,“而今食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休闲欣喜亦是无言,“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无言自有无言之韵,无言,一切静好。不需要多说,没必要彷徨。“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无需刻意,无需多言,无言便是当下,心之所向即是明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