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脑师在曼大任教5年有余,非常熟悉曼大学生的整体水平。虽然曼大位列世界前三十,但老师仍要时常扮演“保姆”的角色,学生们的独立性还有待提高。
这两年我带过不少硕士生。让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两个分别从牛津和剑桥大学毕业的学生。这两个学生在学业上一点就通,做起课题来也让我特别省心省力。在英国,70分以上就是优等生,即是前10-15%的学生,而这两个学生的平时作业和硕士课题都在80-90分之间,在班级里数一数二。
在这篇文章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他们两个与众不同的地方,或许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一、过人的独立性
姚脑师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的能力。这两个牛剑学生的独立性要远高于一般的学生。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1)主动自学。上课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都按部就班地跟着老师的教学进度走,而这两位学生则是按照自己的进度提前自学课堂的内容。我在教MatLab编程的时候,有留时间让大家动手做一做由易到难的几组练习题。剑桥的小哥在别人做第一组练习的时候,就已经跑过来问我第三组练习的问题了。他们在用R语言做统计时,时常会自己摸索新package来优化数据分析的流程。在做混合模型(mixed modelling)的时候,他们也会主动尝试不同的optimizer,自己解决遇到的问题,让我改卷的时候心花怒放。
(2)坚持自己动手。在做课题的时候,牛津小姐姐的口头禅是“没问题,包在我身上”。不管是程序编写、测试,甚至是帮助带本科生,她都主动自己解决。有一次我帮她改了下实验程序,她还专门跑来问自己哪里做的不好,希望下次能改进,让我很是感动。要换作一般人,恐怕拿了改好的程序就心安理得地做实验去了。
二、超强的抗压能力
曼大心理学的硕士课程一年有两个学期,一学期4门课,每门课一般有期中和期末两份作业,也就是说,一个学期一般会有8份作业或考试。这个量略高于英国的平均水平(即一学期6份作业),所以很多学生都会感到亚历山大,身心疲惫。相比之下,这两个学生就表现得游刃有余。
通过交流发现,牛剑的学生在本科的时候就时常被要求在一周内完成三篇论文,所以一个学期8份作业的量对他们来说并不算什么。他们来曼大读硕,一方面是要继续深造,另一方面竟然是想暂时休!息!一!下!
面对996工作制的常态化,和未来AI对各种职业的威胁,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可能会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面对这些压力,我们是亚历山大还是游刃有余,可能就取决于现在的我们是否有意识地对自己的抗压能力进行磨炼。对抗压能力的磨练不是支持996的生活方式,而是强调在主观上磨练面对压力的态度。不论是给自己设DDL,还是勇敢挑战新的领域,都是为了磨练迎难而上的精神,而不是被动地承受更多的压力。
三、紧迫的时间观念
牛剑的学生是时间的主人。我带的这两个学生不仅学业完成得好,生活娱乐一个都没有落下。想旅游的时候旅游,该party的时候party。学习生活两不误的很大一个原因是他们时间抓得紧。我有个小堂妹是剑桥的在读生,她对时间的管理很让我钦佩。
小堂妹手腕上常年带着一块电子表,一方面用来看时间,另一方面当作秒表来计时。她的作息非常规律,每天每小时做什么都事先计划好,并用秒表来记录在不同任务上花的时间。她年纪小还没有什么大的志向,只是一年365天如一日,把自己的每分每秒都过得有目的有计划。她不仅在学习上各门功课全A,在课外的钢琴和小提琴课上也有很深的造诣。相比之下,我这个人就随(lan)性(duo)不少,虚度了许多光阴。
我们应该怎样抓紧时间呢?我向小堂妹学习并结合自己的经验,以为计划和反馈是抓紧时间的关键。
(1)做好每日的计划。如果你的日历上没有计划好今天什么时间做什么,那请相信我,你的时间就会像水一样从你身边悄悄流走。大脑若是没有特定的目标,那就只会“随波逐流”,根据当日的经历而不断变化行动的方向。当你看到商场的时候就会想进去购物,看到奶茶摊就想要来一杯,看到手机就忍不住拿起来刷个抖音,不知不觉一天就过去了。但如果你今天有具体的计划,如写一篇文章,那你大脑就会把各种干扰过滤掉,只保留与写文章相关的信息,让你能保持集中的注意力,把文章写出来。
(2)使用时间的反馈。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有的工作,比如记者就属于“反应型”,需要根据时事变化即时做出反应。2小时前做的计划很可能说变就变。即使是按计划实施的工作,具体花费的时间和计划也经常有出入。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把每天实际花费的时间分门别类地记录下来,并定期回顾。只有知道自己的时间都去哪了,我们才能发现问题,并通过改变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习惯来优化时间使用的效率。
我今天归纳的三点,其实是环环相扣的。独立性讲的是立身之本,抗压力讲的是过硬的心理素质,抓紧时间讲的是日常的实际操作。大道理说起来都懂,但最后还得靠我们自己实践才能出真知。希望能对各位有所启发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