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死于威尼斯-托马斯.曼 读书笔记

死于威尼斯-托马斯.曼 读书笔记

作者: 越人歌Y | 来源:发表于2016-06-05 16:42 被阅读0次

      作家对于美的追求就像男子追求自己钦慕的女性一样,清醒又迷惘,理智又冲动。作家阿申巴赫数十年笔耕不缀一心想登上艺术的巅峰,长年累月的写作也使得他身心疲惫,最终选择威尼斯作为目的地修养身心。托马斯以书名告诉了作家的结局,对于在威尼斯发生了什么事情而导致作家魂断他乡,自然有一番故事。

      作家初次见到少年塔齐奥的时候,托马斯是这样形容的,“他脸色苍白,神态悠闲,一头蜜色的鬈发,鼻子秀挺,而且有一张迷人的嘴。她像天使般的纯净可爱,令人想起希腊艺术极盛时代的雕塑品。”作家在这一瞬间发现了自己想要的美,少年如一件精雕细琢的艺术品被作家注目着。托马斯对少年形象的精细刻画,作家那惊喜又沉醉的表情自然而然的浮现在脑海里,一幅多么美妙的画面。而后的日子,在人群中搜索少年的身影已经是作家每天的习惯了。作家能忍受身体的不适,但是无法忍受每天见不到少年的日子。无数次想通过各种方式和塔齐奥打招呼,但是“每次都狼狈的像斗败了得攻击那样,只能收起翅膀垂头丧气地退阵。”这时候的作家该是多么沮丧啊,渐渐的作家开始尾随少年去任何一个地方,作家对少年的痴迷已经深入骨髓,但却没有占有属性,只是希望在远处观看着,因为少年的美,像是太阳的光辉,照耀着作家,又想黑洞,攫取着作家,把作家所有的东西都吸进去了,只剩下赤裸裸的作家,对少年散发出的光辉无从抵抗。

      作家偶然得知威尼斯正在闹疫病,作家和威尼斯政府一样,各自为了一己私欲隐瞒着。作家也挣扎过去告诉少年一家,但是最终还是作罢。热恋中的人,无法忍受或许永远见不到对方,痴迷最终战胜理智。和任何求爱的人一样,作家也想博取对方的欢心,改变自己的着装,装扮自己的容颜,汝为悦己者容,这种举动相信能在热恋中的人们中间引起共鸣。

      少年一家安然离开了威尼斯,作家感染了疫病。作家和少年之间的这种牵绊在这个过程若隐若现,作家似乎也感受到了少年的回应,少年是美的化身,作家的这种爱恋不是我们世俗眼中的不伦恋,作家希望被美幸临,我们也希望如此。

相关文章

  • 读书笔记之《死于威尼斯》

    死于威尼斯(译文经典) 托马斯·曼 55个想法 死于威尼斯 >> 差不多所有伟大的事物都是“敢于藐视”的,是在跟忧...

  • 死于威尼斯-托马斯.曼 读书笔记

    作家对于美的追求就像男子追求自己钦慕的女性一样,清醒又迷惘,理智又冲动。作家阿申巴赫数十年笔耕不缀一心想登上艺术...

  • 彩色童话

    托马斯曼写过《死于威尼斯》,名字虽然有些凄惨,但内容真的不乏青春和美的气息。阿申巴赫为了追求青春、爱和美,不愿离开...

  • 44/100死于威尼斯。

    ——托马斯•曼。 受世纪之交的颓废派文学影响很深。好像他的作品总是摆不开死亡和疾病。 死于威尼斯。书里真的是有很多...

  • 2015.11.30

    重新阅读半年前已读过一遍的托马斯•曼的《死于威尼斯》,觉得这是部很无聊但又充满趣味的小说,里面意淫的成分很多,且大...

  • 《死于威尼斯》之前,幸好让我遇见你

    托马斯•曼说「痛苦难道是白忍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伟大」。老作家《死于威尼斯》之前,发现了那个人,此生足矣。 丘吉尔是...

  • 生命虽然有限,美却能够永恒 —《死于威尼斯》

    德国的著名文学大师托马斯·曼的中篇小说《死于威尼斯》是文学史上的一部伟大的作品,看似简单的情节却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 盛世美颜,误了戏里戏外的你我他!

    电影《魂断威尼斯》是根据托马斯.曼的同名小说改编,因丧女之痛来到威尼斯的音乐家大叔见到了小少年塔奇奥,竟然一见钟情...

  • 死于威尼斯

    序幕 哪里传来歌剧的声音 哪里垂下天空的翅膀 哪里的南风如泣如诉 哪里的海水泛着霞光 我有千百个理由前往 也有千百...

  • 《魂断威尼斯》(简介)

    《魂断威尼斯》 作者:保尔·托马斯·曼 阿申巴赫,一个功成名就的作家,在知天命的年龄,对工作产生了厌倦。街头偶遇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死于威尼斯-托马斯.曼 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mkrd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