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死于威尼斯》之前,幸好让我遇见你

《死于威尼斯》之前,幸好让我遇见你

作者: 李立亨l穿透光和影 | 来源:发表于2022-05-19 10:01 被阅读0次

    托马斯•曼说「痛苦难道是白忍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伟大」。老作家《死于威尼斯》之前,发现了那个人,此生足矣。

    丘吉尔是隐藏版的抑郁症重度患者,对他来说「心中的抑郁就像只黑狗,一有机会就咬住我不放」。對被誉为歌德之后最伟大的德语文学家托马斯·曼(1875-1955)而言,他不能言说的问题是,他喜欢男生。

    作家曾写信跟朋友说:「为了用链子拴住性欲这条狗,每天早上洗冷水澡来浇灭欲火」。

    他90年前发表的《死于威尼斯》,主人公的沉沦就是因为挣脱狗链子所造成的结果。

    且慢。托马斯·曼有妻有女,这是怎么回事呢?

    没有「任何同性的情感

    苏格拉底早在耶稣诞生前就说过:「这只是快感的享用方式问题,有些人接受从女人身上寻找,而有些则是从年轻男子身上寻找」。

    苏格拉底所处的古希腊时代,喜好男风是公开的,被鼓励的。但是,日耳曼贵族之后的托马斯·曼,只能跟《死于威尼斯》的主人翁阿申巴赫一样,每天用冷水泼洒背部跟胸部。

    「水」这个意象在圣经或神话当中,都代表「洗涤」。洗涤罪恶,洗涤悲伤,洗涤痛苦。哪个城市的水最多?威尼斯。这个水都的美男子美少男,也特别多。

    阿申巴赫死于威尼斯的沙滩之前,镇日追逐一个美少年的身影。這個故事,来自他的真实经历。

    托马斯·曼和哥哥还有妻子在1911年到威尼斯度假,曼夫人在晚年所写的自传《尚未写完的回忆》里是这样说的:

    这孩子非常有吸引力,我丈夫总是注视他和他在海滨上的玩伴。他没有(像小说写的那样)在威尼斯全程跟随他——他没有那样做——不过孩子真的使他入迷,而且他常常想到他。

    1951年,意大利名导演维斯孔蒂准备把《死于威尼斯》改编成电影而去访问托马斯·曼。

    作家说,他完全没有要讨论「任何同性的情感」,而是受到歌德在七十多岁时被年轻女子吸引的情史所启发。他说:

    那是一段美好、怪异而又激荡心灵的故事。为此,增加了抒情旅行的经历,但是作品中的人物关系使我写了被禁止的情爱,把主题推向了极端。在这里,情爱的主题在肉体和精神上都是中产阶级女性的冒险。

    终于「看到了美的本质」

    在《死于威尼斯》发表之前,托马斯·曼已经在26歲的時候,写出成名作《布登勃洛克一家--—个家庭的没落》。勾勒出爷爷创业,爸爸守业、儿子跟孙子败业的家族故事。

    布登勃洛克家族第三代继承人死于牙病,第四代死于伤寒。曼的另一部名作《魔山》的主角,则是染上肺结核而住进魔山里的疗养院。

    这两部作品都跟疾病的主题有关,《死于威尼斯》的主角死于霍乱却是自找,不是被感染的。

    古希腊神话中有个美少年叫做那喀索斯,他因为爱上自己在水中的倒影,落水而亡。

    希望「去远方遨游,追求新奇事物,渴望自由,解脱一切和到达忘我境界」的作家,看到美少年塔齐奥,就觉得他是「精神美的化身」。他的笑,是「那喀索斯的微笑」。

    所以,我们从小說名稱,从老作家发现的微笑,就知道这是一件事先张扬的命案。死因是,老人从少年身上「看到了美的本质」:

    他脸色苍白,神态幽闲,一头密色的卷发,鼻子秀挺,而且有一张迷人的嘴。他像天使般的纯洁可爱,令人想起希腊艺术极盛时代的雕塑作品。他秀美的外貌有一种无与伦比的魅力,阿申巴赫觉得无论在自然界或造型艺术中,他从未见过这样精雕细琢的可喜的艺术作品。

    托马斯·曼说,《死于威尼斯》的主题是关于「为美而死的艺术家的尊严」。

    放在今天,我们可以说這本書的封面,就是美,艺术家,尊严,死。

    内文就二句:53岁中年男子迷恋小他40岁的少男,地点就在威尼斯。

    所以「它应该使我伟大」

    托马斯·曼擅长写长篇小说,笔下主人公即便是商人也都有强烈的艺术气质,以及有点疯狂的特质。博学的他,还写过《歌德与托尔斯泰》还有《多么伟大的十九世纪》等论文集。托马斯•曼说瓦格纳探讨的是澎湃的「美与死」,说他的作品「不是让人娱乐的,而是促使人进行思考的」。

    曼自己的作品,一样也是在促使人思考,《死于威尼斯》更不是跟踪狂的死亡纪事。他说主人翁的灵感,来自奥地利作曲家古斯塔夫马勒勤奋工作的身影。

    音乐,美,死,艺术家,尊严,古希腊神话,哲学的辩诘,都可以在托马斯•曼的小说里被发现,被描写,被思考。

    托马斯•曼曾在描写笔下人物受尽各种磨难之后,写道:「痛苦难道是白忍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伟大」。

    听闻威尼斯已经开始蔓延霍乱,他祈祷这个消息不要再被传播,他深怕少年全家要离开。

    阿申巴赫追逐塔齐奥的一颦一笑,心中的百转千回让他打开所有感官,产生各种跟美跟激情有关的联想。

    古希腊人认为抑郁症,跟感受能力、移情能力以及深度体验有关。抑郁的另一面是燥狂,这跟灵感,出神,狂迷有关。

    不能好好谈场同性恋爱,本来应该造成托马斯·曼终生抑郁,但是,他把移情跟深度体验和灵感,转移成伟大的文字创作。

    托马斯·曼笔下的阿申巴赫得到痛苦的经历,他也得到伟大的感受。

    他死于威尼斯,我们得以理解并感知,美可以让人身心灵所有感官一起怒放的感受。

    托马斯·曼和阿申巴赫不在了,我们还活著。我们还可以继续发现,生活跟生命的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死于威尼斯》之前,幸好让我遇见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pxtp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