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之前,大约是2011年左右吧,我怕自己写的东西找不到了,于是开始了电子化,即将之转录为Word文档,其中大多是日记一类,最早电子化的日记写于1998年,那是我只有13岁,距今,已有近20年的时间了。
图片源自网络我最早的一本日记本的扉页有一句话:“愿你这条小鱼,从小小的溪流中游出来,一路经过江河湖泊,最终到达辽阔的海洋”。回想我的人生经历,似乎与这句话也有一点关联,当年的少年,从一个小小的村子,一路走到县城,又走到了省城,最后走到了岛城。也算是看过了日月星辰,听过了风雷雨雪,但那梦想中辽阔的海洋,它到底在哪里,我又是否真正见过了它的辽阔、无限、蓬勃与旷远,在目前的心境下,我还无法确定。
看这些电子化文档的时候,我的心中泛起了一种奇妙的情绪,往事历历在目,那时对于文字的喜好也同样毫发毕现。在住校的晚自习中,我悄悄的打开日记本,写下一个个字,缀成一篇篇文,心中没有企图成名的奢望和以文养家的愿想,只是一个少年用一颗全心全意的心单纯的喜欢着写作,单纯的热爱着写作,那时候的自己,在乡村深蓝色的冬夜里,就着教室昏黄的灯光,伏着身子用圆珠笔努力的写着,那幅早已被现在的诸多无奈之事磨损的几近苍白的图景,忽然又再一次的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那时候的写作也是时断时续的,学业紧张的时候,几个月都写不了一篇,学业松弛的时候,一下子就涌出了好多。有一段时间,大概是临近中考的时候把,我突然写了很多诗歌,大约是因为诗歌可以言志且字数不多,在那种紧迫的阶段更容易一蹴而就,又没有小说或散文那样洋洋洒洒的悠长不绝,写起来没有那么大的压力吧。
当年初中的时候,学校里着实兴起了一股文学热,虽然那是个极度乡土化的中学,学生们全部是农村孩子自不必说,老师顶好也只是县师范学校(相当于高中)毕业的,而且平素除了学业之外,学生要承担大量的义务劳动(诸如栽树、除草、打扫厕所等)。但即便如此,我们在那个封闭的乡村中仍然绽放出了美丽的文学之花,我们学校有文学社,同学中有写小说的,有个同学更是写了十几本硬皮笔记的武侠小说,当时在学校风靡一时。在这样的环境下,我那个少年稚弱而洁白的心灵也被文学所感染,义无反顾的爱上了文学。
那时候喜欢文学,并不是要从文学之中撷取什么,而是因为文学能够抚慰我的心灵,我想,大多数喜欢文学的人,都是敏感而内向的,都是有一点不同俗流的倔强与执着的,都是在现实生活中不肯或不屑曲意奉承人云亦云的,否则,他就写不出那些高洁的文字,写不出那股沉郁之气,更写不出那份心中的理想与追求。而正是在文学中,心灵超越了冷冰冰的现实存在,找到了更多孤寂而美好的灵魂,文学塑造了那么多熠熠生辉的同道中人,能够得以遇见,胸中那块垒,也足以被浇的化了。
当年的那颗少年之心,现下依旧在我的胸腔中有力的跳动着,我也仍然在写着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我想,写作若能有所得是最好的,即便无所得,我也还是无怨无悔,乐此不疲,只因此生所好者,唯此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