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杨和赵本山

作者: 孟小繁 | 来源:发表于2017-06-05 07:20 被阅读2次

柏杨和赵本山在很多人眼里,恐怕没有交集。

至于这两个人到底有什么关系,想来想去,其实可说的地方有很多。第一,赵老师是东北人,柏老在东北大学读过书,也去过沈阳,是故他们在区域上有连接。第二,他们的作品,在所属区域,都受到了热捧,几乎耳熟能详。

然而除了这两点之外,我们可以再深究一下。第三,他们两个人都属于文艺工作者,如若召开全国文学艺术代表大会,想必两人有资格同时到场,说不定还会围坐在一桌,其乐融融,推杯换盏。第四,赵老师一直说自己是个农民,柏老一直说自己是个平民。赵老师的言谈,我不作解释,大家也清楚。柏老的言论,不说大家可能会有疑惑。不提别的,当初柏老在监狱时,意图撰写历史著作,创作理念上就十分强调平民立场。再观之杂文以及小说,莫不如是。也就是说,无论他们的生活环境有多优越,他们对自我的定位都是平头百姓。

从饮食上,这两个人估计没有共同的爱好。我是东北人,推知赵老师的口味应该和我类似,喜欢东北菜,喜欢葱蘸酱。而柏老,家在河南,而后辗转各地,甘肃,武汉,重庆,上海,沈阳,北京,台湾,是否还保留着家乡的口味,不好说。再者,他家乡的饮食习惯,我还真不大清楚,后来定居台湾,口味是否发生变化,倒不为人知。

然而为何要谈到口味?关键在于引出“酱”。对于赵老师而言,酱是一种调味品,是下饭佐料。对于柏老,则意义不同。柏老赋予了“酱”全新的内涵。他把中国文化极黑暗顽固的部分,归之为“酱缸”。

“酱缸”束缚了灵性,属于文化的糟粕。这个话题太沉重了,不适合今天哈尔滨的天气,所以不再往下进行。

对于东北人来说,酱缸再熟悉不过了。小时候,每到秋天,新下的黄豆,大锅里炖熟了,加大粒盐,用木制的酱锤捣烂,塑成长方形,用报纸稳妥包裹好,拴好绳子,置于通风处,接受自然的风干。然后放入棕黑色的大缸中,一点一点捣碎,滤去残渣,经过长时间的发酵,就可以食用了。新酱最香,用来蘸各种菜蔬,让人胃口大开。

一缸酱,每每要吃一年。

现如今,工业化生产已经代替了很多人工的行为,提高效率的同时,一个是把过去的手艺人慢慢挤压掉了,另一个是让很多过去的味道,不再重现。

制作大酱本身有些麻烦,酱的质量也因人而参差不齐,比不得流水线上的质量管控,所以现在很多人都不大做酱了,都是买着吃,又省事,又便宜,可能还更好吃。

所以说,时代的发展,让很多人和事慢慢退出了大众的视野,无论他们曾经怎样引人注目,怎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甚而渗透到普通人家,都无妨抗拒时间的力量。剩下的,只是残存在书本中的研究,和些许人的记忆之中。等到那一批人全都忘记了,也就漂浮在历史之外了。

相关文章

  • 柏杨和赵本山

    柏杨和赵本山在很多人眼里,恐怕没有交集。 至于这两个人到底有什么关系,想来想去,其实可说的地方有很多。第一,赵老师...

  • 今日分享这三部《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套装共19册)》《现代人小丛

    1、《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套装共19册)》 内容简介 《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全19册)是作家柏杨先生以《柏杨白话...

  • 湖北利川——柏杨,柏杨

    初来小镇,黄口之年,时光如梭,已过弱冠。屋舍俨然,阡陌交通,沧海桑田;良田美池,碧海蓝天,十年如故;陶渔耕稼,农夫...

  • 柏杨

    柏杨 柏杨毕生的贡献,是翻译了《资治通鉴》,推出《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中国人史纲》等通俗读物。柏杨的作品,在传...

  • 柏杨画像,樊大牛

    柏杨画像,樊大牛(中国画,纸本,画心180✘96) 柏杨画像 北京人像画家樊大牛中国画 柏杨画像樊大牛 柏杨画像,...

  • 柏杨

    掌握权柄的人认为:只要没有人指出他的错误,他就永远没有错误。 ——柏杨 丑陋的中国人 中国人不习惯认错,反而有一万...

  • 柏杨

    你是一个漂亮的姑娘 才二十岁出头 你微笑着朝我走来 轻轻到我身边 一双水汪汪的大眼 生平第一相看 便醉了 你羞涩地...

  • 柏杨

    剧本一: 1.卧室 清晨 柏杨躺在床上,蓬松的棉被像升浮的云朵一样轻托着他。 2、琴房 清晨 细密的琴乐忽高忽低,...

  • 《丑陋的中国人》观后感

    全书共分为上辑和下辑,上辑的内容大多数是由柏杨先生的我演讲组成,下辑主要由发表于报社的批判和赞成柏杨先生的文章组成...

  • 柏杨语录

    1、中国文化中似乎责备多而鼓励少,你做了一百万件造福人群的事,没有一个人有动于衷。可是你只要跌了一跤,则“《春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柏杨和赵本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mti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