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晁错削藩

晁错削藩

作者: GJRRRRR | 来源:发表于2017-08-26 16:08 被阅读0次

自古至今的仁人志士,总是陆续地命丧于君主无情的屠刀之下。如秦国的商鞅、汉代的晁错、明朝的于谦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汉朝的晁错吧,看看他到底做错了什么,竟把自己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其一,擅起事端

首先当然得肯定晁错具有先见之明,能察人之不能察,能点出那些不测之忧。各诸侯国的反叛,必然是在他的预料之中的。他更知道不削藩他们会反,削藩他们更会反;既然横竖都是反,倒不如先下手为强,先发制人把他们一举歼灭。于是御史大夫晁错就向汉景帝建议加强中央权力,实行削藩政策。

如上所述,既然这么合情合理,我为什么说晁错是擅起事端呢?理由是,晁错仅知道各藩王必反,应当尽早去削除那些藩王罢了;藩王们反叛之后,该如何对策,晁错的心里是没有底,他的心中没有一套成熟的削藩计划。各藩王一旦反叛,他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时昏了头竟让胆小的汉景帝去御驾亲征。是不是显得很草率呢?

其二,使天子挂帅而己居守后方

我们知道七国叛乱的直接原因是晁错挑起的,可是当七国真的反叛了之后,晁错没有与此时立志捐躯赴国难,而是想当然的欲借汉景帝御驾亲征提升将士士气一举歼灭七国,就有些想当然,把事情看得过于简单了!堂堂天子竟然被臣子将了一军——御驾亲征有生命危险,不御驾亲征又会被国民瞧不起,汉景帝心中必不是滋味,这就让袁盎有机可乘了。

其三,临阵铲除异己。

袁盎与晁错同朝为官,素日两人就不和睦。在天子面前,袁盎来了,晁错必定借故离开;晁错来了,袁盎也必定会立马告辞。两人在朝中势不两立,晁错说袁盎通敌卖国,袁盎说晁错扰乱朝纲唯恐天下不乱。汉景帝在自己被将军的条件下,不然会听信袁盎的话,去迎合各诸侯国的口号——诛晁错,清君侧。还没与敌人斗上,反倒自己的阵营先乱了。我不得不感叹,晁错的气量实在太小了点!

其四,不懂外交军事谋略

总之,个人认为是晁错自己为求大功,操之过急,不知明哲保身,一步步把自己推向了死亡的深渊。

相关文章

  • 纸上谈兵害了他

    晁错是汉景帝时大臣,一心补缀乾坤,景帝面前大谈特谈削藩,即‘削亦反,不削亦反’,景帝同意了削藩。晁错吃柿子捡...

  • 晁错削藩

    自古至今的仁人志士,总是陆续地命丧于君主无情的屠刀之下。如秦国的商鞅、汉代的晁错、明朝的于谦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

  • 晁错削藩

    汉景帝继位后,也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治理国家。景帝当太子的时候,有个管家的官员叫晁错,挺有才能大家都...

  • 晁错削藩

    晁错,能言善辩,儒法兼备,个性刚烈,《史记》中说他“为人峭直刻深”,汉文帝时任太子家令,辅导当时还是太子的刘启,被...

  • 078 晁错削藩

    文 / 文元 编辑 / 夜阑 《孩子爱听的100个历史故事》系列 078 晁错削藩 汉文帝去世后,他的儿子刘启即...

  • 汉景帝“七王之乱”始由

    汉景帝三年,景帝刘启接受御史大夫晁错的建议,推行削藩策,晁错派遣大量密探潜伏在各地藩王之中,收集他们的罪证...

  • 读点资治通鉴(53)“大冤种”晁错,削藩失败却削掉了自己的脑袋

    近来在《资治通鉴》读到了晁错,说起这位,最鲜明的标签莫过于汉景帝时期主张“削藩”。 其曾先后向文帝与景帝提出削藩,...

  • 七王之乱二:晁错建议削藩

    晁错当时是景帝的宠臣,他提出来削藩。大家都不敢反对,唯独窦婴不同意,所以跟晁错发生了矛盾。由于晁错太过受宠,于是就...

  • 晁错之死(阅读笔记:《史记》人物资料)

    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联合楚、赵等六国诸侯发动叛乱。因为此前晁错提出《削藩策》,与汉景帝谋划削藩,所以七...

  • 浅析晁错死因:文景两朝重用文官智囊,武将功勋逼宫晁错惨被腰斩

    汉景帝二年(前155年),汉景帝的宠臣晁错上疏《削藩策》,汉景帝最终决定削藩,结果却因此引发“七国之乱”,后在袁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晁错削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mtv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