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听了原创文学平台组织的包倬讲座《小说的共性与个性》,在这次讲座上,第一次听到朱华胜老师和赵鹏的发言,他们就同一篇文章谈读后的体会,娓娓道来、引人入胜。我内心很是佩服和羡慕,希望自己也能做到逻辑严密、条理清楚的脱口表达。再以后熟识了文学平台里的一些人,才发现那次唐老五坐在我前面,宇菊老师在我左前方。这次讲座让我深刻领会到宽容、慈悲的内涵,内心越来越柔软。平时也会坚持每周看一部电影、读或听一本书、写一篇随笔,之后去上海参加省厅组织的业务能力培训班,在会上我做了交流发言,有意识锻炼自己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疫情期间,读了薄伽丘的《十日谈》,记录十个年轻人躲避瘟疫,互相讲的故事、看了韩国、美国《传染病》等灾难片,这些书籍、影视作品陪我度过了黎明前的时光。于是写了一篇《空.情》投稿给二月,我不太自信。二月鼓励说:他学过心理学,他觉得这篇文章有治愈效果。于是我的第一篇文章在平台发表了。今年4月,左左提出想把原创平台的文友按喜好分类并请老师辅导,于是我加入了评论组,平时想写书评、影评,但都写不成文,也就零星记录自己的感悟。认真读完叶浅韵老师的《生生之土》,尝试着写了一篇评论,获得了评论组老盖老师的指点,后来因为是珠源文学社会员,有幸作为旁听生参加了《2020年云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省级会员培训班》学习。对文学与评论,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也有所领悟,开始写评论就接受了专业的培训,倍感荣耀。去原创文学平台听过朱老师分享,知道散文要写“我”,要真实,要有情感。也去听了是名善法的公益讲座《皇帝内经》,我写了听后感发公众号,养生的关键是饮食、起居、运动及情志,而写作就是最好的情志。8月,珠源文学社成立了。一年时间的热爱和积累,我有幸成为文学社的一名工作人员。很巧,珠源文学社成立大暨第一次会员大会是在我的老家沿江余家圩村委会举行,我发朋友圈说我是刚推开文学的门,我是站在门外怕迟到的人。叶浅韵老师鼓励说:你来了就好。是的,来了真好!有幸与她近距离游水乡,于是有了《夏荷深放时--叶浅韵初印象》这篇文章的发表,还荣幸在她的公众号也转发。于是,不敢再懈怠,捧着一颗认真的心做好能为会员服务的每一件事,主动承担了二队队长职务,如叶老师所说:“愿我们在与人为善的路上成为彼此的光。”之后投稿了七彩天香杯“我的健康生活”征文获得鼓励奖,提振了信心,最重要的是我几乎读了这次征文全部的文稿,因为参与也得到了学习和提高。从中学习其他文友是怎么写,从哪个角度来写,什么样的文章好看。包括这次“我的绿生活”及“2020年,我们这样走过!”主题征文,我也在认真阅读。加入珠源文学社,多了很多学习机会,可以向身边的老师学、文友学,还有幸参加一些高级别的讲座。很幸运走入这个大家庭,我将继续不断努力,修行、写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