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件创造历史的事情。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3月17日,美国一位视障男子在三只导盲犬的陪伴下,完成了纽约市半马比赛。他在不足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完成了全长13.1英里(约21千米)的比赛,成为在导盲犬而非其他跑者的引导下完成比赛的第一人。
生命在于运动,即使视物不清或者失明,也无法熄灭对运动的渴望。
跑友们对视障跑者并不陌生,在马拉松比赛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陪跑者为有视力障碍的跑友陪跑。有时多位陪跑分工明确,有人负责开路,有人牵绳领跑,还有人在后面跟跑保护。
如此胆大心细的任务,导盲犬完成得非常出色,可不得给它们疯狂点赞嘛
这位视障选手名叫托马斯•帕内克(Thomas Panek),全程接力陪跑的三只拉布拉多猎犬分别为华夫斯(Waffles)、维斯特利(Westley)格斯(Gus)。这支“14条腿的团队”,帮助帕内克完成了一个梦想。
据了解,帕内克在26岁那年因为色素性视网膜炎失去了视力。作为一名狂热的跑步爱好者,他并没有就此打算放弃这项运动。此前,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帕内克完成了20场马拉松比赛。尽管如此,帕内克依然觉得不能一个人完成比赛有些遗憾,这促使一个正式的导盲犬训练项目的萌芽。
帕内克认为:“我和我的导盲犬都喜欢跑步,我却独自出门把它们丢在身后,这对我来说从来就没有任何意义。”
说干咱就干,2015年,帕内克创立了“导盲之眼(Guiding Eyes for the Blind)”项目,旨在借助导盲犬让盲人重拾户外运动的乐趣。他建了一个专家队伍,专门训练一些狗狗进行长跑,主要是拉布拉多和德国牧羊犬。
被选中的狗狗在18个月大的时候开始接受训练,只有强者才能成为最后的领跑者。目前已有24只狗狗完成了此课程,另外12只即将毕业。这个项目会将每只导盲犬与一位申请者配对,并免费帮助申请者训练自己的新团队。
除了带上导盲犬一个人完成一场半马比赛之外,帕内克更希望他的“14条腿团队”能够激励其他有行动障碍和视觉障碍的人,不断挑战他们认为或被告知的可能的极限,创造自己的精彩。
不论是完成日常生活需要,还是突破限制创造精彩,导盲犬全心全意的付出功不可没。
根据国际导盲犬联盟的规定,1%以上的盲人使用导盲犬,可视为导盲犬的普及。但因为导盲犬的训练有严格要求,且费用不菲,全国数千万的盲人,却只有100多只导盲犬,远远少于大熊猫的数量,比如济宁市只有一人拥有导盲犬。
事情已如此艰难,部分公共场所还不允许导盲犬进入,给视障人士和导盲犬都带来了困扰。
在5月18日以前,陈燕的导盲犬珍妮被同一个地铁站拒绝了11次,第11次被拒绝进站的时候,珍妮哭了。
2015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明确,视力残障者可携带导盲犬进站乘车。在许多人看来,导盲犬能进地铁,意味着哪儿都能进了。
但事实并非如此。
就交通出行方式而言,目前导盲犬乘坐公交车、出租车等交通工具时仍频频受限。至于公园、饭店等公共场所,视力残障者携带导盲犬入内时被拒,更是家常便饭。
而2012年,国家颁布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第十六条明确规定,在遵守国家有关规定的前提下,视力残疾人携带导盲犬出入公共场所,公共场所的工作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无障碍服务。不过,在具体操作中,往往因为相关条文的语焉不详,而使导盲犬无法正常出入公共场所。
到2018年,形势并没有一片明朗,导盲犬还是可能被拒绝。
发达国家在这一方面优于国内,但也没有到尽善尽美的地步。
导盲犬被拒绝的理由不难想象,主要是担心安全、卫生隐患,而实际上:
导盲犬跟警犬、搜救犬一样是工作犬
它们是最温顺的犬种,7代内没有攻击同类和人类纪录
接受过枪声测试,反应最小的才会被选中
训练前淘汰率高达70%
世界上还没发生过导盲犬伤人事件
智力相当于十岁小孩,被拒绝也会伤心
不要丧气哈,为了让导盲犬顺利出入公共场所,各方人士都在努力。
比如国际残疾人日发起的倡议活动~
比如官方人员的温馨提示~
还有各路博主的正面宣传~
没错,生活有时候很糟糕,但大家都在努力不是嘛,请保持信心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