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凤凰的沈从文一直自称是“乡下人”,他身上始终有一股子“乡下人”的执着劲儿。凭着这股劲儿,他弃武从文,成为一代文学大师,给读者们贡献了大量极具乡土特色的文写作品。他笔下描绘出让人心驰神往的湘西世界,至今人们都习惯把湘西和他联系在一起。还是凭着这股劲儿,在不得不离开挚爱的文学后,他专心投入到中国古代历史尤其是文物的研究之中,又在文物研究方面取得了可观的成就,并出版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专著。
《沈从文讲文物》这本书选编了沈从文对文物的学术研究文章。这些学术文章,跟他的文学作品一样,打着深深地“乡下人”性格的烙印。
从研究对象上来看,沈从文显然选了很多冷门,从织锦、刺绣、古代陶瓷、古代镜子,到漆工艺、螺甸工艺、金花笺、扇子,甚至包括辇舆、车乘、马具。这些内容,可能只有专业研究人员才肯去深入研究。沈从文并非科班出身,没有系统化的文物研究功底,又是经历了人生的大转折、“半路出家”才投身文物研究的,他特意选这些冷门、基础内容来研究,可以说是很符合“乡下人”的执着了。
沈从文在文物研究上所取得的成就,也正是经由他与众不同的研究背景。编辑王风在《编辑余记》中讲到,跟沈从文同时代的文物专家,大约分为两类:一类是科班出身的,在知识和方法上很权威;另一类是名门望族或古玩铺,在经验上很权威,但更关注收藏价值高的文物。沈从文跟他们都不同。在博物馆做了多年的文物知识讲解员,他谙熟各类文物的基本知识,积累了大量容易被前两类文物专家忽略的“常识”。通过对这些“常识”的梳理,沈从文总结了前述这些冷门文物的历史演变和各时期特色,自成一家之言。这也体现出“乡下人”沈从文的那种执着和务实。
沈从文研究文物,总是通过文物和文献互相结合印证的研究方法。考古过程中发掘出的古代文物和历史文献,应该说是最贴近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了。从文物和文献入手研究历史,是直接、可靠的方法。沈从文几乎从来不用“孤证”,他总是通过文物、文献记录、古诗文内容做相互印证,甚至会参考工艺技术相关联的其他文物类别进行佐证,得出最终结论。所以,翻看《沈从文讲文物》中的文章,随处可见沈从文引用各类历史文献内容进行对照说明。这更是“乡下人”沈从文做研究的执着和严谨。
即使出版了很多文物学术研究著作,沈从文始终保持着谦卑的态度。编辑王风在《编辑余记》开头就说道,沈从文出版文物论文集《龙凤艺术》时,在《题记》中自谦道是“野人献曝”,足见沈从文的谦卑。“野人献曝”的典故出自《列子·杨朱》,意指自谦贡献微薄。这本再版的《沈从文讲文物》,原定名也是《野人献曝——沈从文的文物世界》。
在《从文物来谈谈古人的胡子问题》篇末,沈从文再次自谦道,“文物问题只不过是懂得一点皮毛,搞研究工作,成就自然有限”,但是,通过文物和文献互相印证的这种扎实的研究方法,又给了沈从文一股“谦卑的自信”。通过大量地文物、史书文献、字画资料的联系对比,沈从文敢于反驳王力先生对胡子问题的观点,并给出自己的看法。有了充足的证据便敢于据理力争、挑战权威,这也是“乡下人”沈从文的执着和可爱了吧。
2019.05.02雾凇
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