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体验被拒绝,居然让人感觉那么爽。
关于研究生选导师,因为不了解,我之前就百度了很久,所以按照网上的攻略提前在学校官网上了解了下导师队伍,在复试前相中了两位导师,给他们分别发了邮件,第一导师回了信息,也表示接受,我当时很激动;第二个没回,再发,依旧石沉大海,我觉得该死心了。
今天下午突然通知选导师(双选),我不着急,也不紧张,因为已经定了一个导师了。当看到导师通讯录中出现之前自己相中的另一个导师时,还是想争取下,因为要读博的话,跟着他会更方便些(这个是博士生导师),于是打电话过去,对方说先发信息,因为是双选,说明给他打电话的同学挺多的。
想着自己已经加入一个导师的团队了,就觉得没必要发信息了,担心自己被他选中,有需要跟之前的导师解释,所以就不发了。结果,这个博士生导师发信息催我快点给他发基本信息,我当时确定要争取下了,因为就这么一个信息让我意识到高层次的人的时间管理和任务管理是多么的高效。我以为给他打电话、发信息的人多了,我可能就被忽略了,但并非如此。可见,他处理事情条理性是多么强。所能跟着这样的导师学习,成长速度可想而知。
可惜,我自己没有好好珍惜,因为在导师提醒我发信息的那一刻,就被淘汰了,因为我个人想放弃所以不发,但对导师来说,给他打了电话就应该赶紧发信息,我没发就意味着被动和拖延。处于尊重,我还是发了,因为是被催的,赶时间,所以一段100来字的自我介绍中出现了2个错别字,而且还缺乏逻辑性,信息发出那一刻,我也知道自己没戏了,最终收到回复是谢谢,应该也说明是被委婉地拒绝了。
但我居然很开心,分析下背后的原因就是不尝试意味着不确定,不确定会让人一边担心错过,一边心存侥幸觉得自己是有成功的机会只是没尝试而已。而这个尝试如果成功了,获得更好地资源或指导,值得!如果被拒绝,也很好,因为可以彻底放下了。
我跟老公开玩笑说,这好比对喜欢的人表白时的忐忑,表白前的不确定性会让人骄傲不安,其实表白后,不管是被接受还是被拒绝,应该都是让人高兴的,因为不必再受不确定性带来的困扰了。
所以,提倡敢于尝试是有道理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