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陈是小区的修鞋匠,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街边很多修鞋的都是腿脚不便的人。
我们村子里有一个修鞋匠,我小时候他就在街边摆摊了,一个放鞋子的架子,一个缝纫机,一个箱子,三两个马扎几乎就是小摊上所有的家当了。箱子里整齐地摆放着各种型号的钉子,胶水等。
八十年代穿衣服,我们可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鞋子也是如此。女士、男士的皮鞋穿上一阵子就和换掌一样,要换掉鞋子下面的胶皮鞋跟,鞋跟磨得薄了,两边不对称,一边高,一边低了,就要去换掉。鞋子到了修鞋师傅手里,只见他用粗糙的大手拿起铲子轻松地铲掉胶皮,用矬子来回打磨,再拿一块胶皮放在鞋跟上,这时会问你要质量好的还是一般的,当然质量好的价钱要更贵些,也更耐用些,各人根据自己情况做出选择,好鞋配好掌,价钱贵的鞋换的胶皮一般也贵,胶皮放到鞋子上,就拿大剪刀沿着边缘剪下来,用胶水粘好,胶水刺鼻的气味挥发得差不多的时候也就粘牢了,这时把鞋子放在一个铁撑子上开始钉起来,一般只需要三颗钉子就能搞定,“叮叮当当”,随着一把小锤子敲打钉子发出有节奏的声音,钉子就嵌到了胶皮里,一双鞋子就换好了鞋跟,这样的一番操作,一般只需要三、五块钱。
手艺人挣的就是一个辛苦钱,后来从小摊变成了租的房子,小房间里人气很旺,春夏秋冬总是有下棋的,唠嗑的,有人气就有生意,人家还娶了媳妇,媳妇也是略微残疾,好像是耳朵聋,听力不好,后来媳妇也学会了这门手艺,两个人开着这一家小店,养育着三个儿女,欣慰的是儿女们健健康康,也很懂事。
小区里的小陈和我们村里的修鞋匠很像,都是腿脚不好,媳妇略残疾,这个媳妇是腰有点问题,直不起身子,但是两口子勤快又朴实,小白鞋到了他手里,三下五除二擦得焕然一新,皮鞋油光锃亮像打了腊,如今穿运动鞋的人多了,洗运动鞋就成了主要的消费项目,小店新上了洗护、消毒一体的设备,还安装了电脑管理用户的信息,小小的无名小店也像城市里某些大牌子那样服务升级了。
城市里那么多普普通通的劳动者,小陈就是其中的一个,千千万万的小陈服务着我们的社区,他们都在拼尽全力认真地生活着。
![](https://img.haomeiwen.com/i16059661/3300ff2fcdeed4a3.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