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生涯志课16】规划师的问题解决

【生涯志课16】规划师的问题解决

作者: 丁若木 | 来源:发表于2018-06-28 20:47 被阅读231次
【生涯志课16】规划师的问题解决

主讲:徐科(北森生涯运营发展总监)

主题:规划师的问题解决

听课记录:

1.问题的本质

问题是必须拟定解决决策并付诸实际行动去解决的课题。

解析课题:现状--理想,之间的落差,把麻烦解析开,落实行动计划,分为各个小的课题,比如兴趣、技能等。麻烦背后是问题。

问题识别:所有的问题,目标,都是来自不断交谈中的来访者,他需要解决的问题

问题内化:别人的问题,进入自己的解决体系,而不是对方的问题。你期待是什么样子?小课题。

咨询师需要不断锻炼,去识别,麻烦-解决-课题,之间的关系,本质的体现。

【生涯志课16】规划师的问题解决 【生涯志课16】规划师的问题解决

2.职业探索流程

【生涯志课16】规划师的问题解决

生涯规划的关键词:知己知彼,决策行动

规划师问题解决的路径(图式):

我想了解(职业探索)--是否可以确定方向?(澄清信息)--行动方案

我想了解(职业探索)-你所能了解信息的途径有?(获取信息)--自己查找OR规划师提供--行动方案

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是瑞士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和发生认识论专家,他提出建构主义理论主要源于他对儿童的认知(认识、智力、思维等)的发展和架构的研究。

图式:是皮亚杰建构学习理论中的一个核心理念。他认为图式是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是个体认识事物的基础。

最初来自先天的遗传,一经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就在适应环境过程中不断发展变化和丰富,形成了一些列的图示系统,构成人们的认知结构

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在孩子6岁之前,引导他们多接触、多讨论外面的世界,建立图式,拓展认知结构。

一问一个结果,一问就有答案,进入的是咨询师的图式,而不是来访者的图式,来访者缺乏探索。咨询师的任务是帮助来访者建立他的认知机构,也就是内部图式,提升他解决问题的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同化:举一反三;顺应:拓展。

不断学习,连接点状的能力,出现灵感。

3.规划师的过程:助人自助

对待来访者,好奇他的人,好奇他的差异性。

好奇已知;问题信息(引发他的信息链接);提问告知(训练提问的能力

  4.自我角色

我是谁:辅导员、心理咨询师、就业指导师、生涯教练、团委书记、专业教师(职业身份);还可以是生活的身份;接纳来访者,你首先是谁?

Facilitator:技能、时间、关系。有技能才能呈现身份;问题解决的时间紧迫性,来决定角色;关系亲密程度,来决定角色。

显著角色:舒伯生涯理论,每个阶段的重要角色。指的是职业角色。

HOLD的住自己,才能HOLD的住别人。

理念的误区8点:

【生涯志课16】规划师的问题解决

5.规划师的自我省察

觉察自己的感受:来自我or来自对方;建立新的互动(元认知能力:自我言语、自我决策、监控)

事件引发感受:陷入僵局;建立新的互动

听课感想:

1.以不批判的方式,先让理念知识进来,然后在大脑里碰撞互动,形成点状结构,建立新的图式;2.不要过于纠结用哪个角色,根据自己的技能,当下的环境需求,识别显著角色,动态角色;3.规划师是促进者,推动者,任务是提高来访者生涯成熟度、主观幸福感;4.要去识别自我角色的不合理信念。



我是丁若木,相信叙事的力量。

坚持叙说121天,坚持跑步77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涯志课16】规划师的问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nen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