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之后,就可以吃野菜了。现代人,尤其是城里人,把吃野菜当成一种时尚,还卖得很贵。那种只能吃野菜的年代,我没有经历过。我的父辈们,应该也没有经历过。因为每年的饭桌上听他们喝酒吹牛,也只听他们说『没有东西吃,只能整天吃红薯』,由此可见,也还远未到只能吃野菜的地步。
那种吃草根、啃树皮的岁月,只能到历史中去找寻了吧。比如1942年黄河流域的大饥荒,张国立还拍过一部电影,叫《1942》,专门讲这个事情。比如解放后的三年自然灾害,这种情况肯定是有的。
初中学过一篇课文,叫《挖荠菜》。当时学这篇课文的时候,也恰好是阴雨连绵的梅雨季节,现在回想起来,编教材的人怎么那么有才,把课文都安排得那么应景。如果是在充满知了、西瓜和啤酒花的夏天再去学这篇课文,那体会肯定不可同日而语了。如果是北方的同学,估计也不会有什么感同身受,他们那里应该都没有这种植物罢。
跟荠菜有很关的民俗,很多。比如在苏北地区,就流传着“三月三,荠菜花开赛牡丹,女人不戴无钱用,女人一戴粮满仓”这样的民谣。汪曾琪在《食事》的野菜篇中有所提及。在南京地区,也流传着“打铁打到三月三,荠菜花开赛牡丹”。可见,当时的江南水乡,女人都普遍把荠菜花当成一种装饰。而到了湖南地区,就变成了“三月三,地菜子煮鸡蛋”,好像只剩下吃了。(地菜子,家乡对荠菜的俗称)。关于荠菜,还有一种说法:把荠菜花放到灶台上,这一年都不会有蚂蚁。这一说法没有办法亲自印证了。现在家家户户都用天然气,很少再用灶台了罢。
现在每年都还吃荠菜煮鸡蛋,每年的那个时候,长沙的街头巷尾都会有人专门售卖这一小食,就跟夏天到处都有卖豆腐花的一样,高兴的是,这一风俗还没有被人遗忘。不得不说,用荠菜煮出来的鸡蛋,有一股特别的清香。如果能像卖茶叶蛋的那样敲碎,估计会更好。但是如果是生鸡蛋,直接敲应该是不行,还是煮了一段时间敲碎再去煮,不得而知,这是一门手艺。
荠菜也可以凉拌吃,在我的印象中,只吃过一次。因为凉拌需要荠菜还很嫩芽的时候,而这样的荠菜,不太好找。(荠菜篇·完)
![](https://img.haomeiwen.com/i120127/adc44d70d5d6a1bb.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