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美嫺读书复盘笔记分享——不是孩子没有动力,而是父母干预太多。父母

美嫺读书复盘笔记分享——不是孩子没有动力,而是父母干预太多。父母

作者: 美嫺 | 来源:发表于2023-09-24 18:42 被阅读0次

    父母爱自己的孩子这是无可厚非的,然而很多父母并没有认识到——“做父母太热心,是子女的不幸。”

    有没有发现,当我们口若悬河说教时,孩子总兴致缺缺,打不起精神。时不时还会回你几句,让你气得不知道东南西北。

    其实,不是孩子不懂事、喜欢顶嘴、没有学习动力而是父母干预太多。

    我们做得太多,只会浇灭孩子的热情,而好的教育恰恰是学会放弃一些东西。

    美嫺在看过无数个失败的家庭教育案例后,深知家长们的烦恼:

    其实父母给孩子最好的人生教育,是做到以下3种放弃。

    01

    放弃完美思维

    美嫺今天看了一部电影——《阳光普照》,电影里阿豪是父母引以为傲的学霸。

    与顽劣叛逆的弟弟相比,他高大帅气、成绩优异、温暖善良。

    他高考失利,父母也要拿出微薄的薪水供他读昂贵的复读班,还时常叮嘱他:

    “你不能停下来,弟弟不成器,只能靠你了。”

    面对父母的期望,他没有权利任性,只能努力活出优秀的样子。

    可无人知晓,父母眼中的完美,早已成为他的沉重负担。

    最终,他选择了跳楼自杀。

    阿豪曾说:

    “我没有水缸,没有暗处,只有阳光,二十四小时从不间断,明亮温暖,阳光普照。”

    他一直带给别人温暖和阳光,结果耗尽自己,成为“完美”的祭品。

    心理学上完美思维情结是人们对于自己没做完美的事情会耿耿于怀,焦虑不安,力争极致。

    追求完美可以,一旦过度,就会陷入痛苦的旋涡中,走向极端。

    思考:

    如果可以为孩子一键定制完美人生,你会按下那个按钮吗?

    要知道

    每一个孩子生下来,父母都会给TA设置关键词。当孩子还小时,父母的关键词就被设置为‘争气’。

    其实在孩子心里的那些遗憾,那些想干没干的事,被偷走的快乐,除了TA自己,又有谁真的在乎呢?

    《园丁与木匠》一书写道:

    “孩子不是一块任人雕琢的木头,而是生下来就既有他独特的特性,又有所有人类都有的共同需求和旺盛活力的小生命。”

    父母以世俗的标准去苛求完美的孩子,只会换来千篇一律的流水线产品。

    精美的工业产品虽没有瑕疵,但也没有思想。

    而没有思想的孩子,没有未来。

    而我们的孩子,最终是要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而不是父母手中的完美木偶。

    02

    放弃驯兽思维

    亲子教育专家鲁稚曾分析这么一个现象:

    有的家长喜欢和孩子约法三章,如果孩子达到某个目标,就给予奖励,达不到则施予惩罚,犹如马戏团的驯兽师,做了就奖赏,不做给鞭子!

    她直言,这种驯兽式的管理,更像是一种统治术,而非教育。

    驯兽式教育看似省心速效,实则给孩子的人生埋下了大雷。

    在日常中,每当孩子不受管教,父母就会软硬兼施,明面上教育,其实是教训。

    养孩子,不是简单的驯兽。

    对孩子动辄利诱或体罚,无疑放大了孩子的动物性,摧残了孩子的人性,毁灭了孩子的内在动力。

    驯兽式教育根本教不出懂事的孩子。

    在严惩或利诱下,孩子变得唯诺恐惧,或者精于表演,有的甚至仇视父母。

    《今日说法》有这么一个案例:

    15岁女孩***从小被父母打骂,赶出家门;被别人欺负,父母也从不维护自己。

    父母不同意她剪短发,不支持她学体育,不让她交朋友,为了治服她的叛逆,动辄打骂、跟踪,甚至送她去特殊学校。

    父母自以为爱孩子,却把孩子推入绝望的深渊。

    ***遭受三四个月痛苦的改造,选择服软,离开后她最想做的就是复仇。

    案发前半个月,她曾在网上发帖:“我要让所有人付出代价,这种家长就应该把他们送去电击。”

    最后,她把母亲囚禁了9天,不提供吃喝,虐待致死。

    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说: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最错误的家庭教育的一个范例。父母很爱孩子,但是爱的方式是错误的。”

    驯兽式教育,不仅让父母付出血的代价,还扼杀了孩子的未来。

    03

    放弃抢跑思维

    张*是上海首位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学生,被誉为“神童”。

    从小,他的父亲就认为张方天赋过人。

    他用图画的方式给张方讲故事,等孩子能坐得住了,再教些趣味物理题,学习数学微积分。

    父亲的特殊教育确实让张方脱颖而出,13岁就考上大学。

    当别人还苦苦挣扎在题海时,他已跑赢很多同龄人。

    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上海一家研究所,却嫌专业不对口,便辞职了。

    他满心认为凭借自己才智,总会找到称心工作。

    可少不更事,戴着“神童”光环,他开始冒险创业。

    结果,几年过去了,生意失败,考研不成,他处处碰壁,靠父亲的接济生活。

    张*遗憾道:“我最后悔的是没按正常的年龄上学读书,以后也不会让我儿子走我曾经的路。”

    曾有研究表明,很多神童只是因为大脑神经系统成熟得更早,智力发育更早,但并不代表TA们真的天赋秉异,前途无量。

    父母强行“抢跑”,孩子只会加速“摔跤”。

    要知道,跑得快一时,却跑不远一生。

    在纪录片《没有起跑线》里,中学生文炜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考入名校。

    本来应该是热血沸腾的大好年华,他却对一切都提不起兴趣。

    原来从幼儿园开始,他周旋在不同的兴趣班,英语、奥数、游泳、画画...

    每天除了繁重的学业,文炜还要应付父母的题海战术。

    他形容自己所受的教育,是用短跑的方法,去跑马拉松,可能跑到中段,就已经累死了。

    厦门大学教授邹振东这样所说:

    “抢跑孩子的父母, 永远做不了孩子的领跑人。”

    一旦我们强行催熟孩子,最终只会导致父母的功能“早亡”,孩子也就容易“早衰”。

    04

    《智慧教养》写道:

    “错误的教养方式制造出错误的孩子,它们因此衍生出的影响,远比父母想象中多得多。”

    父母的错误教育,比不作为更可怕。

    为人父母,要学会放下,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并善于挖掘孩子的加分项,不断鼓励、支持。

    1)眼里有光,能接纳孩子的平凡

    心理学家李雪说过:“看见,是真正的爱。”

    作为父母,接纳孩子平凡时,也要目光如炬,帮助孩子找到适合闯荡的道路。

    2)嘴里含爱,能释放家的温度

    这是一位来访者妈妈的分享:

    小时候,儿子一撒泼哭闹,她说教不通时,就习惯地用拳头驯服。

    一开始,儿子还惧怕,可随着年龄渐长,他不满管教,不仅还手,还叫嚣:“你打呀,打死我好了!”

    母子俩经常吵得面红耳赤,亲子关系变得剑拔弩张。

    她不得不向心理医生求助,医生建议多做事,少打骂,尊重他。

    后来,她每天不再念叨儿子,与他聊趣事,允许他周末多打一个小时篮球,不再偷看他的手机。

    渐渐地,儿子的脾气变温和了,笑容多了,成绩也进步了。

    可见,没有桀骜不驯的孩子,只有不懂管教的父母。

    心理学家汤普森曾说道:

    “一个孩子变得完全没有礼貌以及离群,他有可能会出现抑郁和破坏性行为。

    家长的态度必须有所后退,注意与孩子的‘斗争方式’,一方面要坚持让孩子懂得尊重,另一方面要继续帮助他成熟。”

    其实,只要父母学会释放爱的温度,孩子再硬的拳头也能变得柔软。

    3)心有所向,静待孩子的成长

    在《少年说》中,12岁的杨语嫣已经游历了大半个中国。

    在同龄人寒暑假上各种辅导班时,她见识了浩瀚的兵马俑,欣赏了壮美的帕米尔高原...

    父母不是没担忧过,但与成绩相比,他们更看重孩子的长远发展。

    与其精疲力尽地追赶,不如平心静气地拐弯。

    妈妈坦言,希望孩子在旅途中能学会用不同视角去看待生活中的困难,去看到更好的自己。

    事实证明,见多识广的杨语嫣思维活跃,侃侃而谈,成绩也稳步上升。

    美国著名教育家邓肯这样说:

    “我们给子女最好的遗产,就是放手让他们自奔前程,完全依靠他自己的两条腿走自己的路。”

    我们让孩子努力,不是替孩子做选择,而是让TA拥有选择的权利。

    我们给孩子自由,不是放弃教育,而是有智慧地引导,让TA定义自己的人生。

    放弃完美,孩子才能迎接完整。

    放弃驯兽,孩子才能收获自信。

    放弃抢跑,孩子才能学会追求。

    愿每位父母都能懂得“放弃”的智慧,真正走进孩子的心去教育,去督促,去帮助孩子成长。

    也愿每一个孩子都能所愿皆如愿,所行皆坦途。

    以上是今天读书复盘笔记分享。

    我是吴美嫺国家认证心理咨询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规划师。

    我在贵州贵阳感谢您的阅读和留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美嫺读书复盘笔记分享——不是孩子没有动力,而是父母干预太多。父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nfq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