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节令交秋分。秋分,又称日夜分,是二十四节气当中最早被使用的节气之一。《春秋繁露》中说:“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说的是秋天一共三个月,秋分正值中秋,有平分秋色之意。秋分之后,北极附近的极夜范围逐渐变大,南极附近的极昼范围逐渐变大,所以秋分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正如人们所说的那样,一场秋雨一场寒,意味着秋天迈开了脚步,阴长阳消,天气逐渐转凉,此时的南方也已经远离酷热,秋凉之意为忙碌的生活带来一丝安慰,秋来的温柔,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就逐渐陶醉其中。而在北方就没有那么幸福了,初霜乍现,夜晚的冷气由于温度过低已经脱离露珠了,所以有秋分送霜,催衣添装的说法。秋分的物候是这样的:“一候雷乃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鲍氏》曰:“雷,二月阳中发声,八月阴中收声,入地则万物随入也”,也就是说,从春分时节的雷始发声到秋分时节的雷始收声,持续半年之久的雷人季节就此结束,因此古人在写情书才有: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千古绝唱,同样,也符合道家思想所说的阴阳之意。古人认为,龙这种动物春分登天,秋分潜渊,于是云和雨在秋分时节迅速消减,立春时节蛰虫始振,尚未春暖便蠢蠢欲动,秋分时节蛰虫坯户,尚未秋寒便封塞巢穴,可见他们对于时令的感知力和预见力。三候水始涸,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清风生,白云遏的时节,大部分地区降水量锐减,长江黄河等也开始进入枯水期。当年中国在抗战时期最伟大的撤退,宜昌大撤退,为何如此紧张?要抢在九月之前转运完150万吨的物资,就在于长江的水势和水情,一旦进入枯水期,大型货轮船只将无法通航,持久抗战的梦想也就是泡影了。因此在秋分时节有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的说法。
虽然秋凉之意愈加浓烈,但是秋高气爽也正是此时,秋分的天,通透明净,干爽蔚蓝,所谓明察秋毫即是秋分的天可以洞察毫毛,秋水望穿,长空万里,云无痕迹,因为温度降低,长期的沉闷状态得到缓解,因此天朗气清,精神焕发,因此有“短如春梦,薄如秋云”的说法。”水润山色叶如霜,层林尽染石上花。深秋风语别离叙,一往情深尽繁华。搭配着月华如练的夜空,平躺在院子里的摇椅上,注视星空,思考着人生的方向和得失,也是喧嚣尘世里的一抹平静。临窗而立,已有几丝凉意。晚上,适宜的温度,也能安睡到天明,若有佳人相伴,互诉衷肠,当是人生最大乐事。
唐朝诗人李朴在《中秋》诗云:“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在诗人眼中,平分秋色的是那中秋的满月,可见圆月是秋分之时必不可少的的标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时期,古代帝王就有秋分祭月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月坛,北京的月坛就是明代嘉靖年间朝廷为皇家祭月所修造的,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月圆,所以就将每年的祭月节调到八月十五,这就有了中秋节。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映下的月华斑驳了一心思乡思家人,个个都盼得回家与亲人赏月,吃着月饼,共享天伦之乐。哪见得江边有一亭,一女子倚身亭栏,手握一杯酒,正与月对饮。一袭青衣裙,裙尾蕾丝圈边,她一头乌黑秀发随意披落,风扬起,生得一副娇羞摸样,甚美。却看瞳中隐约闪着一丝忧愁,眼眶也模糊起来,莹泪终究没有落下,只听得一声叹息留于江中,苏轼大才子将中秋的寄托之情跃然纸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多少怀有乡愁的异乡客此时无法入眠。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期已经成为仅次于春节的重要传统节日。民间秋祀的重要活动主要是拜月,祭月,一方面表达对月神的感恩,另一方面祈望月神在未来给予更多的庇护和福祉。所以每年中秋节,不同的地方都会举行不同的祭月,拜月,闹月等各类形式的既欢快又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活动,以感谢大自然,感谢天地,感谢月神,同时也表达了对劳动的尊崇。
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区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月饼也有广式的皮薄馅足,苏氏的酥脆咸香,滇式的油而不腻,京式的绵软清甜等,但不变的是这个仅次于春节的传统节日对中华儿女的重要性,在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寄托思乡之情,念亲之情。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阖家甜甜蜜蜜,也是节日里一种美的享受。农历八月,也正值丹桂飘香之时,在苏州一带,桂树逢秋分时节开花。《清嘉录·木樨篇》载:“俗呼岩桂为木樨,有早晚二种,在秋分开者为早桂,寒露节开者为晚桂。”所以桂花也就成为秋分时节的一道景致,遥想在月圆时分,缓步在桂花树前,闻着扑鼻的桂花香,十分惬意闲适。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天上明月,人间情怀,从自然崇拜到人伦亲情,从庄重祭祀到食俗愿望,中秋明月这一特殊天象,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团圆节。除了祭月,在岭南地区秋分还有吃秋葵的习俗,秋葵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葵,在田野里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纤细的青菜,采回家一般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有名谚说:“秋汤灌脏,洗涤肝脏,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不管任何时候,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体健康。
秋分时,正是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之时,俗话说,白露快割地,秋分无生田。说的就是秋分的繁忙农事,秋季降温快的特点,使得三秋大忙显得格外紧张,据考证,我国很早就以秋分作为耕种的标志了。汉末崔實在《四民月令》中写到:“凡种大小麦,得白露节,可种薄田,秋分种中田,后十月,种美田,”华北地区已经开始播种冬麦,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正忙着晚稻的收割。秋分时节,人们还是盼望晚稻的收割,雨水的滋润,秋分不宜晴,微雨好年景。《田家五行》中这样评述:“将秀之时,得雨则堂肚大,谷穗长,秀实之后,得雨则米粒圆,见收数。”正所谓麦秀风摇,稻香雨浇。农历八月的雨,也被称为豆花雨,雨后一层秋凉,花事稀落而豆花独开,成为这一时期的独特景致。秋分还是收获的大好时节,就连农事也变得美好起来,人们经过春播,夏锄,到了秋天,有的已经收获,有的正在收获。紫红的葡萄还挂在架上,金黄的玉米已挂满房前屋后,成熟的老南瓜被煮成南瓜粥,发出阵阵香气,各种秋果也已开始收获,苹果,橘子,梨等丰盈饱满。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秋分时节虽未到晚秋,但热气已消,出行极为适宜,更是眼光上的赏心悦目,四处已经金灿灿,黄橙橙,一派金秋风光。随着社会发展,家人的团圆时光越来越少,此时中秋佳节,若能搭配桂花蜜酒,小酌三杯,当也是人生的乐趣。古诗有曰:“屋头明月上,此夕又秋分。千里人共聚,三杯酒自醺。河清疑有水,夜永喜无云。桂树婆娑影,天香满人间。”秋分养生上应当本着阴阳平衡的原则,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状态。《素问》中记载:“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因此谨察阴阳之变化规律,以平为期,阴阳所在不可出现偏颇,要想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首先要尽量避免外部因素的干扰,增强自身的免疫力。秋季锻炼,重在益肺润燥,舒缓节制,常做吐纳,多喝水,吃温性之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在精神调养方面,保持平和心态为最佳,多登高远眺。可见“银棉金稻千重秀,丹桂小菊万里香”,自是一派亮丽的风光。“昼夜均分阴阳平,稻花香里说丰年。蛰虫坯户雷收声,桂香菊黄白云凝。仲秋祈福夜祭月,杨柳碧水寒蜇鸣。经年流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