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父母,能用好下面4张王牌,养出自信、勇敢、乐观坚强的孩子。
第一张王牌:做好听众,只“听话”不打断。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在家长面前保持缄默。家长以为是自己苦口婆心地教导终于有了效果,孩子因此变得顺从。事实上,是孩子经历了无数次“诉说”心声被打断后,为了避免矛盾冲突而做的妥协。这就是著名的“缄默效应”,即在人际沟通过程中,因对方权势太大,自己无法抗衡而产生的一种防御心理。
作家伏尔泰曾说:“耳朵是通往心灵的路。”父母每一次耐心地聆听,都是在慢慢走进孩子的世界,感悟他们的心声。面对孩子,我们不要总是张开自己的嘴巴、捂上自己的耳朵。我们需要蹲下身来,侧耳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每一次表达,用心去聆听孩子藏在心底最真实的声音。用爱去探求孩子每一个看似调皮行为背后的温暖与善意。
父母多做“听众”,少做“演讲家”,孩子才能敢于自我表达,自信常伴。
第二张王牌:做好拉拉队,只鼓励不批评。
教育专家尹建莉朋友的孩子上学总是磨磨蹭蹭,每次从家到校门口都要冲刺,才能勉强不迟到。朋友认为这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听从尹建莉的建议,和孩子郑重友好地进行了一次沟通,并约定好从明天起,由孩子自己安排上学时间。之后,从第二天开始,朋友完成了自己该做的事后,就耐心等待孩子磨蹭。孩子第一天很不习惯,上学迟到一小时,路上边哭边发脾气。朋友就真诚地表扬孩子说:“妈妈发现你真是个好孩子,很有进取心,不愿意迟到。今天第一次自己安排时间,还不适应。妈妈相信你以后肯定会越安排越合理的。”在妈妈不断地鼓励下,孩子慢慢养成了不迟到的好习惯。
我们不要担心孩子会因夸奖而骄傲,给孩子的表扬穿上“激励”的外衣。真诚有依据地赞扬,会增加孩子前行的动力。孩子进步了,我们就大大方方地称赞:“好棒,这次在……方面进步这么多!”
真正优秀的父母,深谙鼓励的作用,一直为孩子每一点进步摇旗呐喊,增加其不断前行的动力。
第三张王牌:做好引领者,只为更好不求满分。
家庭教育咨询师石芳逐也曾遇到过类似的事情,一次儿子考试排名倒数,她没有生气,而是买了一个大蛋糕回家。儿子看到蛋糕百般不解,石芳逐很开心地和儿子说:“恭喜儿子的人生有了一次非常与众不同的经历和体验。”后续她和儿子友好沟通明确了这次考试只是过程不代表结果,儿子深受鼓励,主动查缺补漏,并做了学习规划。石芳逐看似只是一次友好的沟通,却都让孩子在无形中懂得了过程与结果的关联性,保护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为孩子日后更好地成长保驾护航。
分数只是一时的,良好的习惯、自信、坚定、勇敢等美好的品德才是陪伴孩子一生的财富。因为偶尔的不足,丢失了长久的发展,是得不偿失的。
真正优秀的父母,是引领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成就自己期待的“满分”选手。
第四张王牌:做好辅助者,只提醒不强管。
父母最好的爱应该是允许孩子做他自己。但现实中的我们总是一边喊着让孩子独立的口号,一边插手去管着孩子的事情。结果往往是我们以爱为名越界的呵护,造就了长不大的孩子。优秀的父母,会把孩子人生的主动权归还给孩子,自己只是从旁辅助。
孩子每一次任性、犯错、摔跤,其实都是他人生新增的一种体验,有其独特的成长价值。既可以磨炼孩子的耐挫力,也有助于提升孩子处理困难的能力。正所谓: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次就会了。孩子是过河的小马,作为父母,我们不如做一名辅助者,在保证孩子健康和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允许孩子不断犯错,绕远路,再勇敢地站起来,向前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