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参加第六期”张文质教育写作“研修班之际
临近期末,学校工作特别多,抽出三天的时间外出学习,实在是奢侈!想想自己还在难产之中的那本书,咬咬牙,克服困难还是来了!其实是冲着文质老师、晓霞院长来的,好久没有听文质老师的讲课了,头脑里似乎缺少了一些灵感,希望能通过三天的学习,“刷新”一下大脑,让大脑重新充满活力。
研修班小伙伴合影三天的学习,满满当当,实在是太满了,从早晨8:30到晚上8:30,每天还有1000字的随笔作业,很少有学习强度这么大!但我发现几乎没有学员逃课,随时随地的“闪电演讲”,真正做到了“一个也不能少”,即使一个对“教育写作”完全懵懂的小白,经过这三天的历练,也会对出一本属于自己的“生命之书”有了憧憬和规划。真是神奇的“三天”!
做为三年名师工作室的成果,我计划围绕自己的教育主张——“做有温度的小学数学教育”,出一本集子,原本的打算是将之前的随笔、论文、案例等进行汇总,但一直担心这样的集子会没有读者,所以虽然已经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迟迟没有结稿。做为自己教育人生的第一本集子,或许也是最后一本,实在不想把它变成一本纪念册,但始终没有找到让它“活起来”的切入口。
三天的学习,给了我很多启示:
首先,写一本书,要思考书的读者是谁。其实这个问题,我也想过,但想得不够深入,所以才会怀疑会不会有人读我的书。文质老师对于如何出一本书的介绍,给了我思考的路径。做为一名有着26年教学经历的小学数学教师,我自己所拥有的最有价值的经验就是如何上一节小学数学课,做为学校的管理者、数学教学的培训者,经常需要去听课、评课、分析教材、指导教学等,但这样的讲解一方面只面向少数人,另一方面又是零碎的。如果我能系统的整理自己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解,对一些新手数学老师一定会有不少启发。虽然我没有许多名师丰硕的成果以及高超的教学技艺,但我26年的教学经历可能离普通老师更近,更容易借鉴。因此,如果我把读者定位为新手数学教师和普通数学教师,相信我的写作还是很有价值的。出书不仅仅是为了成果,更重要的是,给自己26年的小学数学教师生涯赋予新的价值,能对他人和社会带来一定帮助,我想这件事是有意义的。
其次,写一本书,要融入对生命的理解。听了晓霞院长的分享,我才发现她的书,也是经历了一次转型,从最初简单将研究成果汇总,到最后结合自己教育经历去思考和梳理,让我感觉一本书马上具有了生机,这也是我对自己的书的一种期待。文质老师更是如此,他的每一次演讲都是他对生命的思考,没有空话、套话,没有过多的引用,全是他对所读、所见的思考,我想这也是张老师演讲的魅力。他的书如同他的演讲,每一本都凝聚了他对教育问题的深度思考,有时我都觉得不可思议,他怎么会有这么多想法,听张老师介绍,我才发现原来自己每天也可以有很多想法,但由于没有生命的自觉,有时是看见但没有觉知,有时是有了觉知但没有及时记录,时间一长,思考和发现也就烟消云散了。做为一个教育人,我们每天都在面对不一样的孩子、不一样的课堂、不一样的事,儿童本身就是复杂多样的,如果有意识去观察、思考和记录,那么写一本有生命力的书岂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再次,我对教师写书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听了钟杰、志红、瓜瓜等老师以及春华校长出书经历的介绍,让我对“教师出书”充满了无限的敬意,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看看,他们是多么优秀,优秀的教师,优秀的班主任,优秀的校长,因为他们工作做的好,书也精彩,因为书很精彩,他们的工作也就做得更好了。原来,出书与我们的教育生活是互相成全的啊!志红一节节精彩的公开课,成就了她的著作,但一个老师对一节公开课有这么多的思考,她的课该上得多好,而且她还在思考,这节课真上得这么好吗,还可以怎么上得更好呢?哇,如果每个老师都能这样对自己的课堂精益求精,提高教育质量、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还是难题吗?
说老实话,三天的学习的确很累,周六回到家已近晚上十点,躺在床上很快就进入了梦乡!周日下午又好好的睡了一下午,才算缓过劲儿来!但回想三天的收获,却够我回味三个月、三年、甚至是一辈子,人最怕的是长期生活在思维的惯性里,我们的生命需要不断有人去激发,写作研修班不仅有文质老师、晓霞院长,还有众多的小伙伴们,他们的生命状态也都传 递给我满满的能量。带着三天美好的写作之旅,明天,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生命活力面对工作与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