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一听名字便让人心生向往。不由想起陶渊明笔下“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美景,向往那里见渔人“便要还家,设酒杀鸡做食”的纯朴民风。听闻渭南塬上也有个桃花源,因着陶渊明笔下桃花源的影响,神往久已。
今日驱车刚到华州西下高速,前来接风的老公还有堂弟他们都说去桃花源逛逛,于是一路向西穿过渭南市区到达桃花源所在的三张村。未见景致只见人头攒动、车辆流水马龙般涌向南边若隐若现的几座庙宇。有人把车就进停在路边,我们还循规蹈矩地交了停车费,将车停在了指定的停车场。于是也汇入扶老携幼的人群向南涌去。
一条宽阔的水泥马路,两边盛放花团锦簇、形似雏菊的玫红、粉红的菊花桃(其实我不认识,查了资料才弄清学名),间或有一两株娇羞吐蕊的普通桃树。所谓的桃花源没有淙淙流淌的小溪、水波明净的湖泊,没有落英缤纷的成片桃林,多是散发着淤泥味绿得出苔的人工湖、人工亭台。穿过重重叠叠的人工亭台,来到南面一座名叫大莊嚴寺的庙宇下面。庙宇坐落在三百来个陡峭的石阶上,威然俯视着由南向北的一切景致。攀上石阶来到寺院前,经殿香雾弥漫,也不知庙里供奉着哪路菩萨神明,人们都挤在促狭的殿堂里虔诚跪拜。
别了,桃花源同来的妈妈(老公的婶婶)说她腿疼不上去了,我本来打算留下来陪同,可是拗不过女儿老公,只好继续攀上顶峰,一座硕大的香炉矗立在庭院里,卖各种吃食玩具的小摊贩热情地叫卖着,点点的脚步就固执地停留在了那里,非要买这买那。在这里我四下眺望了一番,四面皆是沟壑纵横,如果不是绿意葱茏、繁花似锦的春日,登临远眺的人眼里恐怕只有萧索吧?堂弟调侃了句:“啥怂桃花源,都不如到谁家喔桃树地里转一圈!”我也颇有同感,距离理想中的桃花源相差甚远。
清明出游就此结束,踏上返程。由于天气甚好,春日胜似酷暑,我们一路汗流浃背,点点还耍赖不走,我只好各种诱哄,终是无济于事。身着冬装的老公只好抱着她,一路走走停停,终于走到停车场。已是饥肠辘辘的我们,仍然对坐落在沙尘中的饭摊产生不了任何兴趣,加之天气燥热,坐在蒸笼般的车里,我们像蒸桑拿一样难受,孩子们叫喊着“赶紧回吧!”可是天不遂人愿,没有人疏导的停车场里车辆汇聚成了极稠的粥,饥肠辘辘、燥热难耐的我们被堵在风沙飞扬的停车场足足一个半小时,心情可想而知,因此对此桃花源的印象更是大打折扣。
别了,桃花源
终于逃离了桃花源,看着道路两旁悬挂的写着“欢迎您再来”的广告牌,越越愤愤道:“还再来?今辈子都不来了!”或许没来之前,对桃花源的期望太高了,以至于失望越大。或许久未降雨的燥热天气,平添了烦躁,多少败了出游的景致。或许真不该把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唯利是图的当地人跟民风淳朴、热情好客的古人相媲美!总之,理想太过丰满,现实惨不忍睹!唉,真是看景不如听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