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看起来很简单,其实魔鬼都在细节里。借用《何帆报告》中的一句话:有些事情看起来简单,但是你可要注意,一旦你做起来,就会发现魔鬼都在细节里头。
写作要为读者创造价值,就必须进行输入,经过思考整合,再将它表达出来。所以,写作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当你真的想要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时,你经常会感到才思枯竭,无从下笔。
像我这样的新手,之前没怎么写作,突然加入写作并挑战日更,实在是赶鸭子上架,有点急功近利。我经常看别人的优秀文章,便以为自己也能轻松写出好文章,结果真正做起来,才发现魔鬼都在细节里头。
看到别人写爱情,我便也写爱情;看到别人写人物,我也写人物;看到别人写成长干货,我也跟着写。其结果就是,真正写起来之后,很多原以为懂的东西,却怎么也表达不出来。
的确是这样,有的东西在脑海里想得天花乱坠,表达出来就平淡无奇,真的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写作这个东西,没有大量的阅读基础,不借鉴下别人,有些东西还真的表达不出来。
我哥哥曾经给我说过,我们这个年纪就是才华配不上梦想,想法总是天马行空,但是能力有限,真正做起来效果和理想差很远。
那些写文章写得好的人,不但文笔很好,而且还高产,每天都有新文章面世,殊不知那是他们长期坚持的结果,二三十年才炼成的本领,没有长期的训练,绝对没有那样深厚的功力。
前些天为了写两篇文章,我几乎是穷尽脑汁,先是浏览了网上的相关文章,然后又想了半天,才开始动笔。
好不容易开始动笔,定个标题花了很长时间,再想几个小标题又耽搁很久,终于开始写正文,却又受完美主义思想左右,在一个地方反复斟酌良久,在一句话前止步不前,最终东拼西凑,踉踉跄跄才写完一篇文章,结果写完后一读总有种四不像的感觉。
因为每天都要坚持写,不敢有所懈怠,必须把每天的任务完成,所以很多时候,不管写得好不好,随便改改还是发了出来。有时候为了找灵感,写一篇文章,还总是挖空心思。
不得不说灵感这个东西,真的是突然浮现,又悄悄溜走,在看到他人的文章时,突然感觉到灵光乍现,一股脑的想法涌上心头,但是过一会儿当你准备写时毫无头绪。
一个多月下来,我还发现一个现象,就是每天写出来的文章很不一样,质量参差不齐,有时洋洋洒洒便写千把个字,有时硬凑半天才写了几百个字。
虽然有上课挺忙的原因在里面,导致很多时候,来不及深入思考,不仔细打磨修改,匆匆写完就了事,导致写得很烂。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很多时候还是不够认真,抱有敷衍了事的心态。
想要提高写作能力,必须刻意去训练,建立一套写作机制,以应对找不到写、写不下去、写不好的状态。只有建立一套可行的写作方案,才能持续稳定的产出文章。
只有把写作这件事拆解成很多小步骤,把一篇文章分解为几个模块,才能提高写作速度,提高成稿能力。
另外,一篇文章要想做到论证精彩、逻辑严密,必须认真打磨每一个关键环节,修改文章是还要逐字逐句研读,才能保证质量。
最后,还是要坚持写,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复盘,看看反馈效果,毕竟写文章也不能单靠文字数量的堆积,那样很可能是在做简单重复,对写作能力并没有大的提高,而要不断反思审视,才能不断前进。
文/破简成蝶
努力向上,心怀远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