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晚,全世界六地同时召开发布会,公布了人类首张黑洞照片,这张动用全球资源拍了5天,洗了2年的照片立刻在网友之中引发轩然大波,转眼就被网友们玩坏了。
一向神秘莫测的黑洞彻底“跌下”神坛,在网友手中一会是甜甜圈,一会是指环王,转眼还与蜂窝煤撞衫……网友们的想象力再一次在“普世”事件中发挥的淋漓尽致。
网友对黑洞的热爱不难理解。毕竟,虽然钱不是万能的,但黑洞是万能的:
转发这个黑洞可以吸走你全年的霉运,
转发这个黑洞可以吸走你身上多余的肥肉,
转发这个黑洞可以吸走别人“吃你锦鲤”的大鲨鱼……
转发这个黑洞可以……
话归正题,对宇宙与未知的渴望与探索是全世界所有人类的共同期望。为了拍摄这张黑洞照片,全球200多位科研人员联合起来成立“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利用分布在世界各地的8台超级射电望远镜,组成一台巨大的虚拟望远镜,其口径相当于地球直径。
等待一年仅有10天的同步拍摄机会,最终“抓拍”到了距我们大约5500万光年外的黑洞的这张照片。
图片:@拾弋X不过相较于科学家们一百多年、无数次试验与假设之后才公布一张照片的谨慎而言,科幻小说作家和科幻电影导演们对于黑洞的“探索”与“解读”可以说是相当大胆而且高产了。甚至很多人对于黑洞的直观印象基本都来自于影视作品。
虽然有些电影诠释的黑洞并不是科学,但不可否认它们在普及黑洞这个天文概念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那些根据有限的黑洞知识所构思的天马行空的故事往往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令人产生对于星空的幻想。
1、《星际穿越》(2014)
最接近学界对黑洞科学认知的是2015年上映的科幻电影《星际穿越》。由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基普·索恩亲自参与设计的黑洞图像一度被认为是最接近真实黑洞的影像。
《星际穿越》主要讲述了一队探险家利用他们针对虫洞的新发现,超越人类对于太空旅行的极限,从而开始在广袤的宇宙中进行星际航行的故事。在这个故事的设定中,黑洞的存在能够在特定情况下帮助人们实现星际穿越。
该片导演诺兰曾经骄傲地表示:
我们创造黑洞和虫洞外观的基础,是一组经过精确计算的方程式,然后通过电脑建模制作。关于虫洞和黑洞的数学方程式以及相关数据,都是由著名天体物理学家提供的。
我们根据这些方程和数据,得知如何制作电影中的天体,以及如何制作天体之间互相影响的环境,这些信息与视觉效果相结合,创造出电影银幕上的虫洞、黑洞、外太空场景。
实际上这是一次实质性的合作,团队中的两个科学家都曾经发表过关于天体运行公式的论文,所以这次的视觉设计也有他们参与完成。我觉得目前我们在银幕上看到的虫洞和黑洞,可能是最接近它们实际的形状和外观的了。
影片中,在黑洞“卡冈图雅”周围,被吸过去但逃脱一劫的光会在黑洞的阴影附近展现出人意料的复杂特征图谱,而发光的吸积盘则在黑洞的上下方以及前方出现。
影片主角进入黑洞后发现自己置身于房屋书架后面,这种构思设计已经超越了大众所理解的四维空间范畴。
2、《黑洞》 (2007)
对“黑洞”的理解最具人文想象力的应该是2007年一部国产动画短片《黑洞》,由李晟导演,取材自星新一的短篇小说《喂,出来》。这是一个环保短片,讲述一个具有黑洞属性的生物,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力。
并且这部动画无论从故事设定还是场景绘制,以及分镜和动画工作,全都由导演李晟一人独立完成。更重要的是这部电影显示了,一个人完成全部动画并非只是新海诚的专利,《黑洞》就是这样的作品。
3、《虚无(The Void)》 (2001)
粒子高速碰撞试验,可以人为制造黑洞。这是很长一段时间里科幻电影对于黑洞的主流想象,而其中的一个典型作品是导演 Gilbert M. Shilton的作品《虚无(The Void)》。
该影片讲述阿基米德粒子加速实验室在设备没有进行试验的情况下,进行了粒子碰撞试验,从而导致实验室爆炸,参与试验的科学家们无一幸免。八年后,试验再次启动,引发了一系列事件。
这部电影从科幻角度来说,定位并不显明,然而却是对于黑洞设定的一个典型运用:粒子高速碰撞试验,可以人为制造黑洞。当然,这个多年前的经典科学假设,实际上在近年已经被欧洲的科学家证明是不存在的。
08年9月10日,人类史上最大的粒子碰撞试验在位于瑞士和法国边境的欧洲核研究中心中完成。研究人员于瑞士当地时间上午九点三十二分左右将质子束注入加速器中。
在一系列测试之后,计算机屏幕上亮起两个白点,这标志着质子光束在价值三十八亿美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轨道中完整地运行了一周。试验负责人随后宣布质子运行正常。
4、《黑洞频率》(2000)
将黑洞设定为时间隧道是科幻导演们对于黑洞更坚定的一个想象。比如导演格里高利·霍布里特的作品《黑洞频率》就是如此,豆瓣评分8.3彰显着这一设定的火爆。
曾经大火的韩剧《信号》就是以这部电影作为原型。与《蝴蝶效应》有所不同,这部影片让“改写历史”展现出另一种可能性,虽然作为科幻电影BUG是有点多,但结局超级完美赚人热泪,亲情牌打得很好,那深沉的父子情,就足以让这部片飙升到五星。
在这部电影中,虽然没有直接涉及黑洞,但是将黑洞设置为时空交汇点的设定也是很长一段时间里关于时间旅行类电影的常用套路。而这部电影最大的特点在于充满了正能量的价值观和亲情维系,节奏也堪称好莱坞商业片的范本,编剧多看看这类文本起承转合情节跌宕起伏的标准的好莱坞商业片,应该会有所启发。
5、《黑洞表面》(1997年)
把黑洞作为恐怖片的灵感源泉,是科幻片导演们一个突破性的操作。比如保罗·安德森执导《黑洞表面》,豆瓣评分6.8。该片讲述了美国航天总部派遣“路易与克拉克号”救难船前往海王星救援“撕裂地平线号”太空船的故事。可以当成硬核科幻看,也能当成灵异恐怖片看,并且两种都说得通。花一部片子的时间等于看了两部,可以说很超值。
在这部电影里,黑洞是一种类似“通道”的存在,船本来是要穿过黑洞去另一时空,却意外去了另外的地方,并且由于黑洞的未知飞船甚至产生了变异,开启了一场阴谋、杀戮与恐怖的历程。影片中对于黑洞的解读更倾向于一种恐怖的“本源”:未知。
6、《黑洞》( 1979年)
最早关于黑洞的电影应该是1979年,盖瑞·尼尔森导演的《黑洞》。影片讲述由冷酷严峻的蓝刻博士领导的“天鹅号”太空船,在外太空探险时,机缘巧遇找到了宇宙最神秘的禁地——黑洞,他们不顾一切的闯入,经历了人类前所未有的冒险历程。
1979年上映的《The Black Hole》是迪士尼第一部PG级的影片,也是迪士尼当时投资最高的一部电影,制作费用高达2000万(换算成今日也差不多上亿了),后期还花费了600万用作广告宣传。
其片头还是影史上最先大量采用CG特效制作的片段。该片最终获得3600万的票房,成为当年排名第13名的最卖座影片,同时还获得了奥斯卡摄影跟视效的提名。
从现在的角度看来是影片制作其实是有些简陋,但在当时,这无疑是一个伟大的尝试。
影视世界对于宇宙的探索从未停止。这次黑洞照片的公开,毫无疑问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意味着我们对于黑洞,对于宇宙的探索与认知实实在在的踏进了一步。
科学家利用数据在观察宇宙,网友通过互联网在观察宇宙,而电影人才是真正通过想象力在整个宇宙进行探索的先驱。相信在我们以后的科幻电影中,宇宙会变的越来越清晰。
而且,即便是对于黑洞首张照片的比拼,电影人也是当仁不让。就在黑洞照片发布之后,《X战警:黑凤凰》最新“黑洞”特别版海报释出!既切合凤凰之力宇宙级别的实力,又切中热点,做的简直棒极了。该片将于6月7日在北美公映,如此宣传实力越发的让人期待了。
最后,我们用《十万个冷笑话2》大电影中关于“黑洞”的另类解释来结尾: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宇宙在最初的时候是一个质量无穷大的点,我们将它称之为…”
“奇点?”
“笑点。”
“笑点被神杖戳爆,发生了宇宙大爆炸,在爆炸中诞生了犯二能量和吐槽能量,当这两种能量混合在一起,就产生了梗,梗是所有物质的基础,小到蚂蚁,大到星球,这个宇宙中的一切,都是梗组成的,后来我们发明了梗对撞机,进行了梗的对撞实验,我们发现,如果梗的质量太大,密度太高,就会形成一个质量和密度都无限大的…”
“黑洞?”
“脑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