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6121057/58c5190f480ef137.jpg)
为什么孩子要上学?人为什么要活着? 想要变成怎样的人?如果在一棵树下,老了的你与小时候的你相遇,会对这个孩子说什么?——这是大江健三郎为孩子们写的一本书。他这样说,“在我长时间的小说家生涯中,这是我第一次针对孩子写出分量可以出成一本书的文章。”他认为,能给孩子写书的人是伟大的作家。所以到了人生的一定阶段,“我越来越想写些针对年轻人、孩子们的文章”,这样“当我的鼓动停止时,如果有一个新的生命在你的胸中停驻,我就很满足了。”
所以他在这本书中回忆了自己小时候经历的事情,烦恼的问题,如何读书,如何玩耍,回忆了自己早已去世的父亲,和一个人带大了7个孩子的母亲,然后提出自己对上述问题的解答。比如,为什么孩子要上学,他说,“不管是国语也好,理科或算数、体操或是音乐也罢,这些语言都是为了充分了解自己,与其他人联系——外语也是一样。为了学习这些东西,我想不管在任何时代,这世界上的孩子们都应该要去上学。”这些问题,他是经过很长时间的思考,有了自己的看法。而我认为,一个人,能提出这些问题,就等于已经好好的回答了一半。
大江健三郎的书,我只在好多年前读过《个人的体验》,内容记不太清了,但印象非常深刻。那本书是他《个人的体验》、《万延元年的足球队》等小说的合集,非常厚,我在火车上一天一夜没怎么睡觉看完了。虽然有点沉闷,但欲罢不能。《个人的体验》是他27岁时的作品,凭借这篇小说,他拿到了诺贝尔奖。但我当时是对《万延元年的足球队》更喜欢,还写下了“彻底的消沉。彻底的绝望。究竟是什么样的。这篇小说大概说的很到位了。”的读后感。
《在自己的树下》当然没有绝望和消沉,事实上最后几章,大江还专门提到自杀和伤害,对于孩子来说并没有什么不可挽回的事,如果真的遇到很大的问题,“请再等上一段时间”,不要自暴自弃的说已经不行了。他有三个孩子,其中第一个孩子“光”生来头骨损伤,到了十五六岁,虽然长得像大人了,智力还只有五六岁。 可是这样的一个孩子,想不到有音乐的天赋,创作了不少感动人心的曲子。书里不少地方讲了光的事情,他刚出生时,大江和妻子茫然无措,想了各种未来的可能性,但谁也没想到,十几年之后光可以成为一个用音乐鼓舞他人的人。这就是等待的力量吧。
因为大江的童年正出于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时期,他在后来的人生中,对战争一直有着清醒的认识。这本书中,他针对日本教科书中删除侵略战争的事实也提出了正义的看法。他希望日本的孩子正视自己的历史,这样长大后才能与其他国家的孩子友好交往。要对谣言有抵抗力,也要有善良、美好的“柔性”,这是“小孩子战斗的方式”。
这本书以前看过,最近又在重读。感觉是一本非常值得读、值得思考的重要的书。常常感到,我们有幸为人父母,肩负着“教育”重任,如果我们不去辨清一些作为人无法逃避的问题,自己对许多事情都想不清楚,我们怎么去帮助一个孩子健康的成长呢。当然,这些问题,我们也许和孩子一样迷惘,但这世界上总有一些智者,可以引领我们看到智慧的光芒。对于这种智慧,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排斥,不回避,努力去认识,去思考,即使这种思考是痛苦的。
书的最后,大江说身为一名老人,如果他回到故乡的森林里,遇到当时还是小孩子的自己,他想要这样说,“你长大之后,也要继续保持现在心中的想法啊。只要用功念书、累积经验,把它伸展下去,现在的你,便会在你长大之后的身体里活下去。而你背后的过去的人们,和在你前方的未来人们,也都会紧密连接着。你就是爱尔兰诗人叶慈所说的‘自立的人’。就算长大了,也会像这棵树一样,或者说,就像现在的你一样,顶天立地活下去。”
像森林里的树木一样,顶天立地活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