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烟是不是烟?
已经超过24小时没抽烟了,当然,如果电子烟不算烟的话。
什么?电子烟怎么不算烟了?名字都叫电子烟了,肯定是烟啊。
这么说的话,秋老虎是老虎吗?甲方爸爸是爸爸吗?
你这是强词夺理。
好,那咱换个说法,电子雾化器,还算烟吗?辅助戒烟器,还算烟吗?如果叫掌上呼吸式蒸汽机,这样是不是更高大上。充电便携式多口味替烟器,是不是又一种感觉。
所以,叫啥一点都不关键,但是,怎么给它定性,是个头疼的事。
按照烟草类?那得有专卖许可证,不能随意买卖。而且税收高的,估计要让厂家流血。
按照电子产品?业内有部分人是这样希望的,一来监管松一些,二来税收也低。真能这样吗?查阅了关于电子产品的标准,好像电子烟这类产品,能靠上边的,也就是电子玩具。
可能有人又要说了,电子烟似乎算不上玩具,应该算是快消品吧?
目前电子烟的打法主要是用快消品的模式进行的。直营店、品牌店、体验店、加盟店,甚至还有店中店,俨然一副快消品的样子。不过,也不能当做快消品来看待,因为快消品是一个概念集合,并不是具体的一个分类,比如饮料,食品等都算快消品。
那么,行业内的看法是怎样的呢?小编查阅了这篇文章:

个人判断,电子烟的分类,应该是要分环节的,在生产制造、进出口上,应该会是放在烟草类,在销售上,绝对不会需要专卖许可。
当然,一家之言,未必准确。具体分类还是需要相关部门进行研判,综合市场情况充分论证后制定,所以,短时间内应该不会出台具体分类标准,只会出台一些管理办法和要求。
电子烟该不该禁?
最近两会,一个代表关于禁电子烟的发言引起了市场关注,导致关注度极高,上了热搜。


很多人说这个热搜主要是业内人参与讨论而顶上去的。一来是因为代表的身份,这个小编不做评价,能当上代表,说明还是有点层次的,未必是在为己谋私;二来是因为按照代表的说法,传统烟草更应该禁。
代表的发言,自然对市场、从业人员,包括投资人员的信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虽然不是正式出台政策,但毕竟是两会期间,也算是一个风向标。
那我们来看一看,代表具体说了啥:
他向中新网记者表示,电子烟一度被视为传统烟草替代品,但调查发现,电子烟存在潜在重大健康安全隐患,不仅流行于青少年群体,还存在危害公共环境和公众健康以及戒烟实效不高等问题。
丁列明援引世界卫生组织研究称,电子烟含有尼古丁,青少年使用易致尼古丁成瘾,并影响其大脑正常发育。使用电子烟的青少年更可能使用普通烟草,甚至可诱使吸烟者尝试使用其他成瘾性药物,如可卡因等。
“吸电子烟无须点火,能规避公共场所禁烟要求。电子烟的气溶胶中存在的甲醛和丙烯醛可能导致人类DNA损伤和诱变,因此,使用电子烟并不会消除公共场所‘二手烟’对公众健康的损害。”丁列明说。
在此基础上,丁列明建议,要尽快修改完善国家控烟和公共场所禁烟的法规,把电子烟纳入其中,此外还要多层面广泛开展禁止电子烟销售和使用的宣传。
他表示,要下决心关闭含有尼古丁和其他有害物质的电子烟生产厂家,不能任由含有尼古丁等毒性药物成分的电子烟成为危害公共健康和污染环境的新源头。“把禁止电子烟生产和销售列入文明城市的考核目标之中,进一步细化相关项目,做到监管上的有理、有据、有效。”
“针对青少年群体,应以中小学校为重点,学习相关法规,引导呼吁远离电子烟,坚决杜绝电子烟在校园内外出现。”丁列明还建议,要严禁任何形式电子烟宣传广告和鼓动消费者的行为。
来自中新网:《全国人大代表建议逐步禁止产、销电子烟》
个人感觉,代表的发言,可以当做一个试探,相关政策制定者需要充分考虑市场各方意见,再进行判断和制定标准。这不,代表言论刚出,微博评论就聊了起来。

媒体也发表了意见。
小编看来,吵起来是好事,对行业,对社会都是好事。在这件事上,小编的看法是:电子烟不该禁,但一定要制定规范。
首先,无论是代表的说法,还是网友的担心,都有理由,嘴上的东西,如果生产制造不规范,那肯定不行,但如果只是担心有厂家不规范生产就否定一个行业,这样只会造成更多的非法厂家和非法渠道,并不会因为某鹿的三聚氰胺而禁止奶粉生产吧,只会制定更要求的标准,更严格的检查。
新兴行业,宜疏不宜堵啊。规范制造标准,打压黑心厂商,是必然需要的。代表此言,也是在给那些想进场获取暴利的厂商当头一棒。
其次,在是否有助于戒烟上,政策层面是没法为这个做标准的。
最后,对于青少年吸烟上,不仅电子烟,任何烟草类或相关产业都应遵守法规和道德底线,不允许卖给未成年人,线上下架电子烟产品,门店购买需查看身份证等做法,也是在向政策靠拢,电子烟行业也在自己规范行为。
经过这次隔空对话式的市场讨论,也会加速这个行业的规范出来。个人感觉,在生产制造上,必然会限定标准,如尼古丁含量,电芯质量等。在销售环节,向传统烟草销售做法上看齐,不做广告宣传,不卖给未成年人。
电子烟市场未来看法
这是一个新兴市场,也绝对是一个有潜力的市场,目前国内渗透率不到1%,欧美等国渗透率10%以上,国内还处在增量市场的阶段。厂商云集,品牌繁多,甚至供不应求。
当然,这种阶段带来的必然是渠道混乱,定价不标准,质量不透明,甚至一烟难求。市面上的品牌还处在扩张阶段,都是八仙过海,有用价格战的,有铺渠道的,有找代理的,有合作加盟的。未来的行业态势,我认为会像一些快消品的格局一样,头部集中度不高,但地位难以短时间撼动,几个头部厂商占领一半的市场份额,其他众多厂商分走剩余一半。这种竞争格局,对于消费者,对社会,对行业都是好事。
都说会存在一超多强的情况,形成垄断,我感觉绝对不会存在这种可能。
为什么?
首先,他不是能源类,民生类,必须垄断的市场,比如,石油、盐、烟草。
其次,也不是技术壁垒特别强,进入门槛特别高的行业,比如半导体、人工智能、云计算等。
还有,现在国内的模式大多是ODM,生产制造商,如麦克韦尔等公司,不直接从事下游的销售环节。虽说技术不高,但电子烟品牌商,目前也很难建厂生产,因为他们还是需要往C端突破。这种生产-销售两端分离,且两端都有能力的态势,是不容易产生垄断格局的,生产端不愿意看到销售端被垄断,销售端也不愿意只有一个公司长久供货,必然会出现多个生产商和销售商,这种竞争形态会持续很久,甚至一直竞争下去。
现在的格局是生产一家强,销售一家强,还会持续一段日子。白热化竞争还没有开始,都是在开疆扩土的阶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