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们的“年”

我们的“年”

作者: 梧桐雨_ | 来源:发表于2024-02-14 09:14 被阅读0次

    上午去超市买年货,一走进大门,哇塞!可谓是人山人海,连小推车都要排队等才有。好不容易等到一个,进入商品区,更是人挤人,车碰车,货架上的东西,导购员上了一波又波……

    这就是独特的中国现象之一,最有特征的中国年。其实这些东西平时也有,也经常买、经常吃,并且年初一二,超市就开门,可为什么到了过年,就更要大包小包的往家里拎呢?

    这就是中国的“年”文化的具体表现。

    自古以来就流传着“年”的由来的故事,传说有一只怪兽叫“年”经常下山来猎夺百姓的食品,伤害百姓,让老百姓苦不堪言,后来一位智者用红色的对联、火光吓跑了年兽,人们就做了很多食物来庆祝,并把这一天定位“年”,后来,贴对联、敲锣打鼓,以及做很多各种各样的年货就流传了下来。

    这只是一个民间传说,其实,“年”是时间转换的标志,春节,是由上古时代的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真正是指年初一,但是,现在发展演变自然而然就包括了除夕以及前后的十几二十多天。俗称“过年”,内涵更多的是指除旧布新、团圆聚会、喜迎新年等。

    大年三十,是一年的结束,转过时间点,就是一年的开始,所以我们要在这个新旧交替的时间点进行隆重的庆祝。

    以前物质匮乏的年代,平时再没有什么吃的,都要省下来,留在过年吃。割一年的猪草,割一年的鱼草,养了一年的鸡就为了在大年三十那餐丰盛的年夜饭。

    感觉这样过年,才是充实的,才是像样的,才是最有意思的过日子,这是人们心中最值得的仪式感。

    所以,在物质相当丰富的今天,人们的骨子里依然有那一份情结:过年就要有丰富的吃食,所以,也就有了开头那个超市的抢购现象。

    同样,过年还有两个重要的标志:喜庆的气氛,一家人团圆热闹。

    这就有了另一个有趣的中国现象——春运。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开始,大量农村的青年男女涌到大城市,进到工厂打工、参加城市建设,以及近几年大学扩招,大量的大学毕业生也涌到大城市,投身到国家建设中去。

    “不管有钱没钱,都要回家过年”不管你在天南海北,也不管你是高官还是打工仔,都要回老家过年团圆。拜拜祖先,与亲戚朋友聚聚,聊聊一年来的悲欢与得失。

    以前大家是挤火车,提前一两个月买票,也有些大年三十了还滞留在火车站。这几年交通高速发展,高速公路、高铁的成功运行,这些挤的现象有所缓解,但是,高速路堵了,高铁票难抢了也是常用的事,毕竟全中国的游子都要往家赶呀!

    不管多挤,不管回家的路多难走,就是要回来,回来过年。

    这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信仰!

    回来,是一次信息交流的机会。天南海北的亲人、同学聚上那么几天,自然了解到各种最新信息,甚至不少人借这样的聚会,解决了很多的难题。

    回来了,积蓄着更多的力量,心更安定了。在外漂泊,难免遭遇困难、磕磕碰碰,家乡的亲人、土地滋养着游子那颗历经沧桑的心。有了这样的疗愈,来年的打拼会更有力量。

    除了走亲访友,舞龙舞狮也是庆祝过年的必备节目。

    香火龙、黄龙、瑞狮在每家每户的门口翻腾、跳跃,振耳的鞭炮声,以及跟着奔跑的人流,把“年”的隆重与热烈推向高潮。

    大人、孩子都在这休闲的、热闹的日子里,放下一年的疲惫,尽情地吃呀、喝呀、聊呀,生活的压力得于释放,亲情、友情得到升温。

    初六过后,各方游子陆陆续续地返回工作岗位,一串串鞭炮是对新旅程地祝愿,祈盼新的一年万事顺遂、平安喜乐。随着十五元宵节烟花的炫丽绽放,持续了半个多月的“过年”结束了,所有的人又开始投身到紧张的建设中去。

    “时间”“年”这些都是人们自己设定的阶段标志,在漫长的人生长河里,我们需要不一样的一些日子,来构筑高低起伏的生活节奏,这样的节奏本身就是历史不断推进向前的规律,也是每个人的生命不断成长的力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的“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obs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