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目标导航的学习之道

目标导航的学习之道

作者: 蓓蓓觉察录 | 来源:发表于2020-11-21 10:53 被阅读0次

    今天是船长的第四次分享大课,也是结营前的最后一次。前三次我们的教育分享大课,谈的都是教育认知的调整,今天会涉及教育的方法。提高孩子的学业成绩,具体如何去做学业成绩的提升策略,应该说是家长非常感兴趣的。但是在没有完成前三周的教育认知调整之前,其实我会发觉在家庭教育过程当中这些方法是很难用起来的。

    船长提到在更加长程的家长学习旅程当中,对于初高中的家长来说,甚至前六个月都没有办法涉及到孩子部分的内容,只能是调整家长。为什么?因为当亲子关系这个基础没有达到要求的时候,我们很难将一些可以指导孩子学习策略的东西进行落地,这跟小学阶段的孩子是不太一样的。所以船长反复强调:孩子越小,家长学习的效果越好。孩子在幼小阶段,家长一进行学习,孩子很快就可以在他的行为,他的情绪状态,他的动力激发方面看到成效。孩子越大,家长学习带来的孩子的改变的路程就会越长一些。

    卡车如何穿过隧道

    在课程开始之前,船长给大家布置了一道很有意思的题:在一页PPT上面有一个隧道,隧道的高度是三米,旁边有一辆卡车,卡车的高度是3.1米,看到这样的两幅图,你首先想到的问题是什么?从小到大我们都被培养出了一种思维,这个思维叫解题思维,也就是我们习惯于去解决问题。比如看到这样的两张图,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卡车如何穿越隧道?我们会想,是不是把车里的货给他卸一部分下来,然后让卡车能够过去?大家在进行这个问题的思考的时候,有没有去把思考的角度再放长一点?首先思考一下卡车要去往哪里?很多家长在参加家长营学习的时候带来的问题基本上就是:我怎么可以让孩子学习成绩变好?我怎么可以让他不去玩电子游戏?我怎么让他不要这么叛逆?我怎么让他可以有更好的自主信号去积极向上地、主动地开展学习?这些都是家长们的问题,就好像我们看到这幅图,首先就想怎么去解决问题。对于孩子学业问题的关注或者破解这个难题是所有家长的心愿,家长真的非常急于解题,但是可能很少有家长思考过孩子为什么要学习?或者说孩子为什么要学习好?我们认认真真的去思考过了吗?

    在疫情期,船长做过一堂公益课,这个公益课的标题是:解读国家疫情控制背后蕴藏的学习方法。看到这样一个标题,家长就会觉得好有意思,好想让孩子去学,好想让孩子能够在这样的一个方法指导下去提升他的学习能力。然后在这次分享课当中,船长也是问了家长一个问题,这个情景跟的我们生活场景特别特别的像,就是当孩子吃完饭首先就想要去玩儿一会儿,他可能想看一会儿电视或者玩会儿手机,然后父母的态度是很简单的,希望孩子只要有空闲时间就去学习。但是孩子很不明白,为什么我们要天天学习?时时刻刻学习,不透一口气的去学习?

    很多家长可能会说你学习好就能考上好大学,考上好大学就能过上富裕的生活等等,但其实当家长用这样的目标来引导孩子的同时,你会发觉你的底气是不足的。这就好像当疫情发生的时候,国家引导医务人员去武汉进行救援,如果引导的目标是每个医生和护士到了武汉之后每天的餐补是多少钱?大家会有一些什么样的换休的福利,如果是用这样的一种条件去引导或者去激发医务人员,大家想想他们奔赴武汉的心情或心态会是怎样的呢?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我们看到很多逆行者奔赴武汉,我们会感觉到他们非常崇高,也会被他们的精神感染,支持他们向难而生的心中的力量什么呢?绝对不会是为了每天的餐补,也不会是为了回来之后可以换一些休息的时间,所以当时那节分享课船长首先向孩子们提出了一个很高的学习目标,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要提升我们的学习方法?那就是让我们自己变得更加有力量!这种力量让我们可以在一些危急的时刻有担当。所以在引导孩子树立学业目标的时候,家长的视野一定要高,要开阔,要激发孩子的鸿鹄之志!但这对于家长本身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回到我们卡车穿越隧道的这个问题里,我们没有思考卡车到底要去往哪里?但是如果我们自己要外出,我们驾车也好,乘坐这交通工具也好,我们会去探讨去到目的地的路径。但是当你去打开导航地图的时候,其实你做的第一件事情绝对不是做路径选择,也就是说不是做解决问题,而是要提出问题——我要去到哪里?卡车穿越隧道这个问题的解答与卡车要去往哪里是高度相关的。如果卡车要去往的目的地根本就不需要穿越隧道,你是不需要解这道题的;那如果卡车只是一次去穿越隧道你解题的答案就不一样;如果卡车是天天甚至是一天要多次穿越隧道,你的解题答案又不一样。离开了目的地去探讨路径选择毫无意义。所以在教育当中,我们会发觉有一些选择好像哪一个答案都是有道理的。我们经常会问该学什么样的兴趣特长,文理分科要怎么选?进入大学要学什么专业?大学毕业了是要去留学,还是去考研好?我要回到家乡工作还是去大城市工作?我职业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之后要不要停一停去平衡家庭、平衡生活?我们会发觉人生有很多很多的选择要做。当我们脱离目标,也就是在自己不清楚自己是一个什么人,要过于什么样的生活,这一生还要去发展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位置的时候,我们去思考人生的一些关键岔路口的选择,会发觉真的好难导航。反之,如果有目标就要简单很多,比如说我就是把家庭幸福放在人生的第一位,那留大城市还是回到小城市生活,答案就会简单很多。如果你想有更大的事业,有更好的资源和更高的起点去发展事业,很显然去大城市会更合适。所以当弄清楚要去往何方的时候,选择会变得异常清晰。

    这周船长给大家布置了一部亲子观看的电影,幼小阶段看的是《怪兽大学》,初高中阶段看的是《垫底辣妹》。我们在看《垫底辣妹》的时候,大家可以注意到这个辣妹来到补习社的时候,他的老师首先给她做的事情就是给他定目标。先给她做了一套测试,但其实这个测试跟他定目标没有关系,因为她在测试当中得了零分,但是老师给她定的目标是日本最好的大学。这个目标的定位非常地具有张力,也就是目标距离自我可以到达的水平高很多!怪兽大学中的大眼怪树立他的人生目标——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惊吓专员,是在他幼儿园阶段,也就是他很早就有一个很高远的,可以指向较远未来的目标,所以他们两个的目标都有一个很强的张力!我们要激发孩子的鸿鹄之志讲的也是这种张力!目标有多大的张力,也就是你的尺度有多强,它对一个人的牵引力量也是有巨大差异的!但我们家长的目光会盯着当下,会关注这次月考啊、期末考、小升初、初升高,然后考大学,总之我们会比较关注非常近的目标。

    目标尺度与牵引力

    大家看这个PPT中的漫画很有意思,人生其实很长,我们看的那个目标在整个人生当中很低很低。在电影怪兽大学当中会有一些短尺度的目标,比如大眼怪带小伙伴们一起去打比赛,去挽回他们的学位,这个是短期目标;垫底辣妹当中也会有很多短期目标,比如一些小的测试,这些测试成绩好的话会让我们感觉到很开心很有信心,而如果考得不好,会让我们感觉到很难过很受打击。电影中垫底辣妹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发现她的很多短期目标都没有达成,她的成绩总是在C这个水平徘徊,根本上不去,她非常灰心!在怪兽大学中他们打比赛是一个很小的目标,但这个目标达成的时候,首先可以激发的是自信,所以这些怪物们,这些low咖,他们的水平很差,但是他们赢得比赛后自信就会被提升出来!所以短期目标对于个体的最大价值是激发自信,而长期目标是激发潜能!

    家长一定要清晰的知道学习的终极彼岸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不理清,我们的教育指导对孩子的激发是非常有限的。我们跟孩子说学习是为了将来可以过好的生活,娶漂亮的媳妇儿,然后住好的房子……我们小时候基本上都是被这些目标激发的,但是我们发觉这些目标对于今天孩子来说没有张力。为什么?因为她今天就过着这样的生活。

    船长在这里给出了一个人本教育的答案,也就是为什么孩子要学习?甚至是终身学习?或者说我们的家长今天来到教育重塑营里,到底为什么来?并不是穿越隧道,而是要理清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那就是激发一个人的潜能!在心理学史上有一个很著名的实验叫罗森塔尔实验,讲的就是一个心理学团队到学校做了一个测试,他们告诉所有的校长和老师:我们有一套非常科学的测试,可以挑出你们的天才儿童,校长和老师当然开心。在完成学校的这个测试以后,罗森塔尔和他的团队给到校方一个名单,这个名单上有80个人被定义为天才儿童,当他们八个月之后重返校园的时候发现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孩子变得更加的开放、更加的活泼、更加的聪明、更加的积极,学习成绩提升,健康度提升!他们的潜能被教育完全地激发出来,他们真的是天才儿童吗?不是!罗森塔是专门研究天才少年成因的,他就得出了一个结论,就是外界如何看待这些孩子,给他们积极的回应,给他们较高的期待,就会去激发他们的潜能!这些孩子其实只是随机挑出来的。

    什么叫激发个体的潜能呢?其实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成为更好的自己!什么叫更好的自己?更好的自己就是我们的经验具有更强的开放性,我们更加自我导航,我们更加动态,更加不断变化,更加坚信自己。更加接纳他人!这些都是个体发展更好的一些表现或者说他的潜能,他的内在力量被激发得更好的一种表现!为什么说学习的彼岸不应该是一些具体的目标,比如说考上某某大学,成为一个什么行业或者什么职能上的人,这些具体目标在过去指导个体成长或者说作为教育目标是可以的,因为以前时代环境变化比较慢,一个人从事某项职业可以30年、40年,从进去到退休可能都是不变的。但是今天这个时代社会变化在不断的加快,我们的孩子将面临的是一个流变的时代环境,所以拥抱不确定性,在流变的时代环境当中自信就是那块中流砥柱他的心会非常稳!

    案例:湖南省一个著名的国企入职生培训会上,一个男孩问梁老师说他感觉到压力很大,因为一想到结婚后上有四个老人,下有两孩子,他会感觉到肩上的担子很重。当他提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没有在他身上看到年轻人的朝气,但我们看到了他的心事重重。其实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因为他的职业起点远远领先于很多年轻人。为什么B站的那个后浪宣传片引起了很多的非议?无非就是说它所描写的年轻人是很少的,大部分年轻人都像毛不易那首歌里描写的,是要从很底层的底层开始拼搏,而后浪描述的是一些站在很高的起点上的年轻人。其实那个男孩就是一个站到很高起点的孩子,他的背后是很有力量的,他的职业的第一步都是父母给他安排好的、很有保障的环境,但是这个孩子并没有表现出一种自信,他在为一件尚未发生的事情感到忧心忡忡,他现在还没有结婚没有生子,他的父母还是非常有力量的,也没有到老的时候,但是他已经感觉到肩上的担子压得自己压得喘不动气来了。所以从这个个案上我们去反思,如果我们去培养一个孩子,不是让他自信,信任自己,不是让他能够拥抱不确定性,不是让他的潜能被充分的激发,那我们即便通过父母的力量把他送到一个很有保障性,很有资源条件,很安全的环境里又能怎样呢?

    所以今天当我问大家你看到那张PPT,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如果你想到的是卡车如何穿越隧道,这个就是我们日常教育当中的一种思维方式,我们要让孩子好好学习,但我们没有思考一个更大尺度的问题,就是孩子为什么要好好学习?那这个就是我们在L3教育重塑结束之时我们要去强调的,就是我们要先确立目标,我的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把这个目标确定好了,我们才会在这些模糊的、看上去似是而非的,有冲突的教育的一些路径和观点上可以做坚定的选择!打个比方,如果我们知道自己要培养一个自信的孩子,那么当他拿回一张考卷,你看考卷的分数时的反应就要指向你的目标,比如说班级平均成绩是95分,拿回来的试卷是65分,那你什么反应呢?如果你说你就是这么差劲,你就是贪玩,你真是一塌糊涂,你根本就没有学习这个科目的能力,这就会毁损他对这个学科的自信甚至是对于学习的自信!那我们可以在65分中拎出表现较好的部分依然要肯定他:这次我们的成绩处于一个比较不利的位置,跟其他同学相比我们可能还有一段距离,但是我们有做得好的方面,比如作文还不错,几乎拿到了绝大部分的分数,跟绝大部分同学相比,我们作文的分数可能还是中等偏上的。那样我们就可以挖掘这个很低分中可以让他自己满意的那个点,然后让他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但我们的目标如果是分数高、考好大学,我们对于这张试卷的反应就会不一样,我们就会想距离我要跟孩子实现的目标真的差了好远,所以我们就会很焦虑,很失望,很伤心!甚至产生对孩子的一种怨念或者指责。目标不同,我们对于同一客观事件的反应就会有不同的道路。

    这里船长又分享了一个她教育自己女儿的例子,它非常关注女儿在学业中的自我概念是不是积极的?在小学的时候她重点培养的是女儿的英语学科,她对女儿的语文和数学的要求就是保持一个班级中等偏上的位置就好。但有一次女儿的语文考的非常不好,80分出头的样子,孩子对于这个成绩的表述是:如果我的作文不扣十多分,我的语文成绩就会上90分!在这个表述里,她并没有说我很差劲,我不擅长学习语文,她的表述是指向行动的,她会觉得我差的那个部分,我需要行动的那个部分是作文,如果未来我在作文上面提升了,我的成绩就会赶上去!表述里没有对自我的攻击,她指向的是行动和未来导向的,就代表孩子的自我概念是很好的。听到这句话,船长就觉得她即便成绩比较落后,但是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如果我们的教育都是指向成绩的话,一个孩子考了99分他也会对自己有很多的埋怨,比如我就是做不到完美,我就是做不到细致,我就是很粗心,所以我总是得不到100分,我就是只能得到99分!他的所有的归因都是指向自我的,也就是我不行,我不够好,我不够完美!

    其实孩子考试的分数不是审判书,它不是用来标定这个孩子什么方向强什么方向弱,什么能力行什么能力不行的。它只是一个指南针,让我们看到孩子应该在下一步怎么样去改进迈步!所以对于分数的调整也就意味着我们心理底层对孩子的培养目标是有根本性差异的。我们可能会有一种顾虑,孩子对自己的看法很积极很乐观会不会骄傲自满?小学阶段的孩子如果打下了一个自信的基础,到了中学阶段他面对高强度的学习压力的时候就不会崩。到了中学阶段,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孩子,他的内心如果比喻成一个玻璃瓶的话,那个玻璃瓶上布满了裂纹,而到了中学阶段,家长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修复孩子的学业自信,让他可以逐渐相信我,我可以做到,我可以做好,我是有能力的!

    第二个部分船长讲的是如果目标已经确立了,什么是学习的终极彼岸?就是要培养一个潜能被充分激发的孩子,要培养一个自信的孩子,我们的策略到底应该是什么呢?这里船长给大家提到的是一个学业的提升战略!什么叫战略?上周做直播的时候船长给大家分享了她的女儿物理没有考好,那么她去给女儿增强了一些课外辅导的内容,这个并不能叫做学习战略,这是学习战术。关于什么是学业提升战略?什么是学业提升战术,船长给出了一道题:现在有ABC三种情况,三种情况里都有很多玻璃杯,每个玻璃杯里有多少不一的水量,另外还有一个固定的玻璃杯里面也有一定的水,那么我们每种情况下应该如何去倒水?这就是一个需要全局思考的战略性问题!其实旁边的这杯水就是我们的心理资源,在学业上也就是我们孩子的心理资源,我们会发现这个资源是有限的,包括时间资源,精力资源都有限,但是我们的生活赋予我们的一些目标,包括我们的孩子需要面对的一些学业挑战是多样的,多种的,多目标的。这个时候我们要去思考的就不是我们语文要怎么提升,我们数学要怎么提升,我们要思考的是在众多的学科当中我要怎么去做提升?我们的孩子在班级里学习,不同的孩子就好像ABC三种不同的情况,老师虽然指导全班学习的进度是一致的,但因为每个孩子自身的情况存在差异,孩子会在统一的方案或者教学计划之下表现出不适配!所以非个性化的教育主要是培育中间阶段的孩子,靠前的孩子吃不饱,靠后的孩子跟不上。我们作为家长就要有一种对孩子差异化指导的能力!

    该如何倒水?

    再回到我们的图片,A情况代表各科都比较落后的孩子的发展情况;B情况代表各科学业成绩发展还不错,整体上学业成绩比较靠前的孩子;C情况是居中的孩子。三类不同孩子,他们的学业提升战略或者说是学业现状的改变策略是非常不同的。很少家长会去从军事以及商业的角度去思考对孩子的学业指导,今天的分享船长想扩展大家的思维。我们去看一下在军事上,当一支队伍的力量很弱的时候他会怎么打?在商业上一个新的创业公司,它的资源、产品、团队都还比较薄弱的时候它又会怎么打?你会发现他们的选择都是一致的,如果你想以弱胜强,必须集优势兵力歼灭之!也就是先集中一点然后把它打爆!想一下我党是怎么胜利的呢?农村包围城市!从敌方最弱的地带建立自己的根据地,把自己的所有资源集中于敌人相对薄弱的地方,从而发展自己的力量!我们再看商业上,互联网上有一种说法就是爆品不是战术而是战略!就是说你如果想做一个平台,想做一个大而全的企业,你首先要有一个爆品!商业上也是一样的,我们看雷军,看小米,现在贴着小米品牌标的家电真的很多,不光是手机,还有电蚊香器,电饭煲,音响等等,但是最早的时候他是做手机爆的。对于学业刚起步的孩子或者是说学业起步了很久但是基础比较薄弱的孩子来说,你让他全科都去提升,他是很难感受到那种正向反馈的,因为一个人的精力只有这么多,每一科就像洒胡椒面一样,好像根本看不到变化,但是你把精力集中起来,让一个科目产生变化,这对他的心理影响是很大的!所以船长对女儿小学阶段的学习战略就是英语超长板,让她有一个科目能够遥遥领先!这个遥遥领先不是说英语学好了,她将来要干翻译,她要出国,不是这样的!而是她会有一个自信的支点!还是回到前面说的,你的目标到底是什么?我们的目标很清楚,我们就是要培养一个自信的孩子!所以在A情况下倒水先倒哪个杯子?就是你倒下去,哪个杯子的容量变化大我们就倒哪一杯,因为我们倒的这杯水是心理资源,它不是倒出去就没有了,而是有来有往的,我们一做就有个正反馈,就是我们这杯水会续杯的!水倒出去什么情况易于续杯,就是我一倒就可以形成正反馈,我就从那里下手!比如基础很差的地方,只要我们把所有资源集中起来一用劲这个地方就会有提升!这里就有两种情况,如果你的时间足够的话就可以从最差的开始突围,因为这一科是孩子最恐惧的。我们将所有的资源集中起来指向这一科,如果它产生了变化,产生了向上的改变,对孩子的自信或者说对他看待学习这个行动带来的效果就会刺激很大!如果时间资源不够的话我们可以从相对较差的科目中拎出来一个相对较好的科目进行提升。总体来说,我们选择倒哪一杯水就是这杯水我一倒下去就有感觉,我一行动就有正反馈,其实只要我多行动正反馈会持续不断。让孩子不断聚焦行动与反馈之间的结果,去激发他的自信,这是我们制定学业提升计划的关键。如果孩子在小学阶段,各科都没有起步,相当于说你的水杯都是空杯的。那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从孩子的兴趣出发,他对哪科的兴趣强,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他的超长版,也可以从科目与孩子的心理发展水平相关性去考虑,比如说我们的语言启蒙要放在早期,我们的思维发展要在后期,那我可以先培养他的双语科目,即小学低年级阶段我先去培养双语科目,到了中高年级阶段我去提升他的数学。如果孩子在学习中已经是强者,我们看一下京东和当当的商业案例,他们在起步的时候都是有一个自己的强项的,京东是3C数码,当当是书,京东和当当后来的差距是怎么拉大的呢?因为京东帅先进行全品类扩张。而当当还是坚持垂直领域,就只是做书。这个时候京东去打当当就很容易了,他把书降价,降到当当没有利润的时候他可以在他3C数码上赚钱,书为他的3C数码进行导流。所以强者的策略从来就是强者很强,要不漏,要全面扩张!还有些是偏科学霸,就是偏科非常严重,比如数学科目非常非常好,全年级可能是前十,但是他语文英语特别差。对于偏科学霸,我们要去注意观察,他一定是在弱势科目上形成的了消极的自我概念,他会认为我在这些科目不行,我不是这样的人!总结一下,无论我们的孩子在学业竞争当中是属于居中的,靠前的还是靠后的,其实从根本上来说,我们倒水的策略或者叫战略都是从建立积极自我概念的目标出发。不管怎么去制定学业提升的计划都是围绕着去让孩子恢复自信!哪个地方是可以有利于他去修复自我概念的,是有利于他建立自信的,就从哪个地方下手,所以配合提升战略,我们的反馈方式就会尤为重要!比如说孩子最差的学科是60分,全年级倒数,下一次还是全年级倒数,但是他得到了69分或者70分,我们要怎么样?正反馈!我们的很多家长是不做正反馈的,如果孩子在排名上没有变化,没有碾压别人,就不认可他有努力或者说他是有自我提升的,所以好多孩子在线下辅导的时候会这样表达:我已经奋力向前奔跑,但是我还在原地,但是我的父母根本不理解我,我能保持这样一个位置已经费了我的全力了!所以当父母总是倾向于给孩子一个负反馈的时候,孩子面对波动,面对停滞不前,他的自我概念只会走向消极!

    船长在做疫情期的解读国家疫情控制背后的学习方法的时候,给所有的家长打了个比喻,疫情期间我们每天都看全国各地各城市的病例的增长情况,也就是数据,那数据是什么?是我们的眼睛,数据引导我们发现最严重的问题在哪里?哪个区域的问题比较严重。什么资源要投向什么区域都是通过数据引导的。所以,考试的分数是什么?就是病例上报,是我们开展救治的眼睛,考试不是审判孩子能不能,学习态度好不好的那个审判书!我们的很多家长就是用考试成绩去审判孩子的。这节公益课的链接船长已经给到班班,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经历的疫情生活去思考,原来考试是一个驱动性的数据,这个数据是指导我们去投资源的,这个资源包括孩子的精力,我们外部给到的支持,也包括我们需要创造一些条件去支持这个问题的解决,这些其实都是通过数据牵引的,所以考试一直都是

    发展性作用。但是我们的很多考试被家长用成了评判性作用!他们会用这个来评价孩子而不是来发展孩子!

    我们做疫情控制的时候会有一个全国的俯瞰图,再有一个省的俯瞰图,再有一个城市的俯瞰图。那其实我们的孩子对于自己整个学业阶段的知识体系也要有一个俯瞰的视角,我们要建立孩子的一种习惯叫做全局观,这种全局观非常重要,就是他会在一个比较高的位置上去看我的整个学科的情况,哪个地方是我的薄弱点,哪个地方是我的强势点,这样一种全局的角度是很有利于我们有的放矢地去配置我们的时间资源,精力资源和外部的一些条件资源的。但是今天能够做到去自己掌控整个学习进度计划的家庭是很少的,大部分的家庭是被整体化的学习策略拖着跑!比如,很多科目孩子已经很强了,但是依然在这些科目上做很多很多的时间投入。

    给大家总结一下什么是战略,什么是战术,战略就取决于它是一种全局观,从空间角度来说的一种全局观。比如说我对不同学科的一个规划,就是我哪个科目先发力,哪个科目后发力,这就是一种全局观。但是我们家长总是盯着今天你的考试这个科目弱了一点赶紧补这个科目,明天你的考试那个科目又下滑一点再去补一下那个科目。你会发觉被动挨打,你不是掌握整个运筹帷幄的全局而是被局部的一些细节拖得精疲力尽。战略思维和战术思维还有一个不同就是战略思维比较关注教育的未来,就是对于当下一城一池的得失不是很看重的。我们看垫底辣妹她会因为一次考试很挫败,但是她的老师看的是最后的大考试那个比较远的目标,那个才是重要的。再看大眼怪,他会在一次比赛中有起伏得失,但是他心中紧盯的是什么?就是他要进入到怪物大学成为一个惊吓专员!这对于掌管教育的妈妈角色是一件很有挑战的事情,因为妈妈是个很细腻的人,女性有一个特点,会对细枝末节很容易沉浸其中。今天出了一个小问题,看到衣着不整,明天看到了一个小动作,感觉不是那么礼貌,就会感觉到你怎么会有这个行为?我们很喜欢在一些细节上抠,但是对于更长远的一些引导和观察视角是不够的,所以我们会陷入到一个相对比较被动的局面,就是问题越改越多,精力越撤越分散。战略和战术还有一个不同,战略非常关注的是目标,也就是我们到底要培养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比我们如何培养他更加重要,但是我们往往更加关注如何去培养?比如上什么兴趣班,要在哪个科目上做一些辅导,今天作业写完了没有,我们比较关注一些手段上的问题,但是对目标比较少思考。作为一个个体,我们的人生要经历很多很多的体验。我们做学生也罢,进入到职场做职业人也罢,我们在家庭中扮别人的妻子,扮孩子的妈妈,这些都叫社会角色,社会角色相当于你的一部戏,你演一部戏重要的不是追求得金马奖,重要的是你要入戏!你只要入了戏,这部戏就会来丰富你。

    也许家长听完今天的分享会有点疑惑,目标导向的学习目标都是未来的,但是上周船长又说当下即未来,我们要沉浸于当下的体验当中,那到底我们要追求的或者聚焦的是那个未来还是今天这个当下呢?其实是统一的。在每一个教育的当下我们都要聚焦于我们要培养一个自信的孩子,一个自我导向的孩子,你就会发觉你在每一个教育的当下就布了一个很大的面对未来的局!目标是一种牵引性的力量,他的目的是激发我们的潜能,目标不是一个审判我们行不行的尺子,这个点家长一定要紧紧地把握住。就好像我们要去旅行,要设置一个目的地,这个目的地本身是没有意义的,它的意义是让我们出发,只要我们出发了,我们在沿途上看到什么风景都是有意义的。所以船长在昨天布置大家做复盘的过程当中就是要帮我们梳理这一路看到了什么风景,而这个风景就是我们的收获,就是我们的成长,就是我们来到这趟学习的意义本身。并不是我们要到这里得到一个所谓的具象的某种征集状态的结果,这是我们家长存在的一个很大的思想禁锢,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一个思想禁锢,我们的孩子做什么我们都不满意!而抛下这个思想禁锢,我们在生命的每一个当下去挖掘这个当下对我们的生命意义,我们会发觉心也不急了,腿也不抖了,我们做每一步都是心里有力量的,因为每一步都是有意义的。

    好了,大家收听今天的分享大课,周末大家也可以通过会心团体的交流去复盘我们整个的心理收获。L3的教育重塑重塑的依然是我们教育的基本认知,包括今天我们目标导航的学习之道,提到的也是用目标去牵引个体,去激发个体,充分调动个体的潜能。培养出一个自信的自我导航的能够信赖自己是有潜力的人。而如果我们觉得自己不重要,我们能够获得一种什么样的外在价值才是重要的,这其实是教育的一种舍本逐末,这也是今天很多人即便拥有了不少东西,但仍然不幸福,即便做到了一些事情但依然不相信自己的一个根源,也就是我们教育的目标本身设定错误,所以重新奠定基本教育的目标,以及基于这个目标重新去思考什么才是正确的教育道路,这是今天这节分享课船长想告诉大家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目标导航的学习之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obsi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