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
注释《梅花百咏》
注释《梅花百咏》,这个可是宋元禅诗精华,爱也好恨也好,都是因为太妙了。
注释完毕,便可以踏雪寻梅。
《梅花百咏》的妙处,还在于这是地道的宋元古典美,唯有这个时代才纯正。
现代人坐飞机用电器玩手机,即使写得出来,也是附庸风雅了,因为,那是古人特有的东西,时代一变就消失了,不可模仿。
这是已经消失的古典美的一类典范,接触吸收,其实是一个基因的继承和种植。
跟李敢诗歌的美是一样的,这是一种生活和艺术的真实性。他与环境的交融状态,以及与时代喧哗的隔绝状态,即是局限性也是保护膜,才能出现“封闭性”审美。
现代社会只有少数有天赋的特殊人,才能恰巧成为诗人。这种概率之小,成活率之低,不言而喻。
这是一个绢花塑胶花遍地的时代,自然生长的会盛开凋谢的花,哪怕最丑最小的,也很稀罕。
自然生长的花,也不一定是僻远山林,原生态只是一种形式,而诗歌是无法定义的。
不过,我们总喜欢听到流行歌曲之外特别的声音,差异化中的差异化,陌生化中的陌生化,象野生稻一样已经丢失的远古基因,这对于心灵来说是最有价值的。
回归自然是很难的,现代人无论怎样回归,也不可能如亚马孙雨林的小部落,这还不仅仅是自然之子的概念,而内涵那些部落的远古文明。
所以,劳伦斯的自然人也是一种文学虚拟,人本来就不是自然的,而具有万物灵长的文化属性。
动物认识自然的方式与人是不同的。
人认识到自然的抽象逻辑,动物只是经验的产物。
192
伟大的摄影作品都是催眠术
柯特兹的摄影作品适合安慰宿醉,作品里似乎有种细腻的温情,一种特殊话语,日常不会需要,只有特殊生理状态才有感觉。
一个摄影家怎么可能具备这样一双天眼,透视到那个角落?
人们见到的景物,其实是一种虚幻,它通过虚幻的光影蒙蔽灵觉,柯特兹用光写作,给物像一个理由,进入到他领悟的精神单纯和精致构图的境界,象剥开果皮见到果肉。
这种视觉思维的训练,与文字语言的诗化,原理上一样,效果却不同。
其实,本质上都是语言重组和表达。
难怪那个女摄影师说她在精神洁癖的日子里,迷恋上西方许多摄影师。
我觉得这些图画,也是情欲和意欲的诗化偶遇,一种音韵的丝质语言符合。
这与埃及金字塔玛雅太阳历,也存在内在的呼应关系。
这是一种没有被诠释的象数学。
我们在此地的景物,与那种史前文明的纯净,存在着鸿沟。有两种方式去实现和谐,其一,千山万水地寻找。其二,此时此地的静默。
两种途径都可以达到目的。如果此时此地找到了心象,然后去寻找,可能更好。
这种构图没有超现实的梦,只是轻微的漂浮感,象一个人自己独处发呆一会儿。
神思飘忽的短暂时刻,也能带给你类似潜水或者受到惊吓后,被叫魂的感觉。
小时候,受惊吓夜晚发烧,外婆会用米,点起灯心草,从惊吓的地点一路撒米叫魂回家。
也许这正是柯特兹作品的魔力所在。
其实,这些作品的母题就是“叫魂”。
我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将向哪里去?
这些摄影画面都将既定变得模糊,属于从具体时空的高度抽象。
从而打破了那个低逻辑时空进入到精神蓝海。
低逻辑时空被感官经验很容易证实和固定,而高逻辑时空需要智慧开发之后,才有希望被触摸感悟并形成信仰。
人之初,到底是低逻辑和高逻辑?也不好定论。因为,人都是带着修为来到人间,会形成迥异的人之初。
古人将笔墨刀剑等许多物件摆放在婴儿面前,让他随意抓,抓到什么就预示他的将来,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柯列兹的摄影也具备类似的命运洞察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