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湖南衡南县四中教师符方华扎根乡村教育26载 不忘师者初心

湖南衡南县四中教师符方华扎根乡村教育26载 不忘师者初心

作者: 自由撰稿人之家 | 来源:发表于2018-05-09 23:56 被阅读396次

        中国网5月9日讯 “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就是把一棵棵幼苗培育成参天大树,就是为人类的未来培养人才。”湖南省衡南县第四中学教导处副主任兼语文老师符方华,谈起他心爱的工作自是有感而发,滔滔不绝。

  三尺讲台写春秋,潜耕默耘育桃李。符方华坦言:“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收获多少,而在于他付出多少。”

  26年的教书生涯,让他从一个懵懂青年成为学校的“中流砥柱”。

  风雨人生路,符方华一路走来,身后留下的是一串坚实的足印......

符方华在辅导学生

初生牛犊不畏虎

  1992年6月,年方19岁,正值豆蔻年华的符方华怀揣着一个美好的理想,以优异的成绩从耒阳师范毕业,他本来可以分配在条件相对较好的学校任教,但他毅然选择了当时条件最为艰苦的岐山初中。岐山初中当时被鸡笼教育界评为“鸟不拉屎的地方”,是老师最不愿去的学校。有人说他傻冒一个,可符方华却说:“我是贫困农家的子弟,哪里最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参加工作不是为了贪图安逸享受。”

  岐山初中是一所条件相当落后的山村中学,交通极为不便。符方华的家离学校有二三十里路,虽然有条简易公路,但全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泥土路。初生牛犊不畏虎,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就这样,倔强的符方华不顾亲人的反对,背起行囊踏上了教育工作的岗位。

  迎接符方华来校的熊光宗校长高兴而又严肃地说:“小符,欢迎你来岐山工作,我们这儿条件不好,你可得有心理准备啊!”符方华淡然一笑,他其实早就做好了一切的准备。他觉得,人就应该在最艰苦的环境中去磨炼自己,这样才有利于个人成长和进步。

  学校把最乱、最难管的初三交给了符方华。符老师主打课教的是语文,同时也兼任初一、初二的地理、历史课。初来乍到其实他自己最清楚,站上讲台似赶鸭子上架,上第一节课就像是大姑娘坐轿头一遭,面对台下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符方华心中难免有一些慌乱和忐忑。在调整心情适应课堂后,符方华拼命学习,苦练内功,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符方华硬是把当时全镇倒数第一的初一颓势扭转过来了,在当年统考中名列全镇第一,并高出镇平均分11.6分,这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因为岐山中学没有住校的条件,学生全部为走读,附近的老师也都回家了。白天的工作还好受,充实而又忙碌,但到了晚上,寂寞孤独袭上心头。望着空荡荡的校园,符方华只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钻研教材,精心备课。

  “每当夜阑人静,我总会向学校方向望去,常看到山坡上有一扇窗户亮着灯。我知道那是符老师在为我们批改作业,那是我见过的最美的灯光,至今还难以忘怀。”事隔多年,住在学校附近的谢文清同学深情地回忆。

  在岐山初中,符方华走访了班里所有的同学和家长,他与当地的百姓结成了深厚的友谊。符方华每周都会在周日下午返校,生怕耽误星期一的课,在岐山两年的教学时间里从未间断过。虽然学校生活清苦,但符方华的心里却是充实而又美好的。由于生源问题,岐山中学于1994年停办,符方华也带着遗憾不得不离开了这所学校。

符方华在课堂上教学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符方华坚信,“有一分耕耘就有一份收获。”

  赐山中学是符方华工作的第二站,虽然相对来说条件比岐山中学要稍好一些,离家也近了,但其实赐山初中也是一所偏僻的乡村中学。来到一所新的学校,符方华又暗暗立下志愿:“我一定要做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种者。”

  “一个好的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的班级”。在班级管理中,符方华总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自己的言行影响着每一个孩子。

  他时常想起两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这种换位思考的情感体验使他对学生少了苛求,多了宽容;少了埋怨,多了理解;少了指责,多了尊重,并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氛围,使他们一步步走向成功。

  正如59班廖欢同学所说:“我很庆幸,生命当中遇到一位好老师,是符方华老师教给了我知识,并教会我做人的大道理,我会永远记得他的教诲。”

  符方华带50班时,班里有一个学生名叫彭俊杰,家里非常贫困,每年开学都是他家最头疼的时候。但这个孩子聪明勤奋,符方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对彭俊杰的妈妈说:“大嫂,别担心,有我呢!”

  就这样,符老师用自已微簿的工资无偿资助了他,让他顺利读完了初中,并考上了理想的中专。在彭俊杰的记忆里和求学生涯中,师者无数,但惟一记住就是符方华一位如兄长般的教师。

  在赐山中学工作7年,符方华始终没有停止学习的脚步,在应试教育逐步转向素质教育时,他总在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1996年符方华担任赐山中学语文教研组长,他带领同仁观摩学习,加强基本功训练,语文组被评为“校先进组”。符方华年年当班主任,年年都是勇挑重担,年年都评为“优秀工作者”“优秀班主任”。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2001年9月,符方华来到工作的第三站——衡南四中,衡南四中虽属县中学,但实质上也是一所乡村初级中学。来到新学校,面对新的环境,又有了新的挑战。

  拿破仑曾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土兵不是好土兵。”符方华把这句话改了:“不想当领头雁的老师不是好老师。”这句话一直践行于他的行动之中。

  刚来到四中,他就任教两个班的语文,并担任班主任,当时班额较大,每班都有八九十人以上,但符方华毫无怨言,从不叫苦。在以后的教学中,符方华总是站在教学第一线,挑最重的担子,用自己的热血和青春铸就了“三尺讲台”的荣光。

  学海路无涯,教海深莫测。在新课改理念的冲击下,新理念新形式对课堂的要求也提高了,符方华除了加强自身素质外,就是不断地学习补充营养。他课余坚持自学,通过刻苦努力于2003年获得汉语言本课文凭,为此打下了扎实的功底,语文教学更是如虎添翼。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适应新形式的要求。符方华通过普通话二甲测试,自己动手制作课件,为学生输送一堂堂生动而有趣的课;担任语文组长,不时组织老师听课、说课、评课,组内活动有声有色,他一跃成为四中名副其实的学科带头人。

  符方华也深知,热爱教育工作,除了要求知识渊博外,老师的职业道德和人生信仰也至关重要。他不时向党组织靠拢,2015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履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作为教导处副主任,他事事处处,以大局着想,尽职尽责,为四中的教育奉献自己的光和热。符方华2010年荣获“县优秀教师”,近7年来荣获镇“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光荣称号。

  有志者事竟成。符方华在四中教学十几年,付出了自己的辛勤汗水,也收获了不错的成绩。2008年、2011年指导学生分别在市、县中学生作文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其本人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2012年在衡阳市第七届青少年儿童书信绘画比赛中,荣获优秀指导老师奖;符方华撰写的论文《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及作用》在2016年衡阳市中学语文年度论文评比中荣获一等奖;教研论文《初中语文“区别对待,分层施教”的教学策略》刊登在《社会科学》杂志2017年3期;论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与对策》被评为全国教研成果一等奖,发表在《教育科学》2017年3月01期。另有十几篇论文在国家、省级、市级刊物发表。

  符方华扎根乡村教育26载,坚守三尺讲台,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工作,用爱和忠诚实践一生的诺言。他像一个领航员,为乡村的孩子放飞梦想;他像蜡烛,无怨无悔地奉献自己的光明和温暖。

  忆往昔、握当今、望未来。已接近天命之年的符方华,谈到将来的打算,眉飞色舞,语气坚定是那样铿锵有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中国网 全子玉 通讯员 刘先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湖南衡南县四中教师符方华扎根乡村教育26载 不忘师者初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oea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