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孩子补课,我看错日期,孩子和孩子爸都抱怨我,理由是连这么个小事都会出错。而我自己也有几秒钟陷入自责之中。但很快我觉察出不对劲,为什么三个人犯了一个错误,全家都会觉得应该责备妈妈?并迅速给孩子爸爸打电话,直接问他,是什么信念允许你们如此一致地抱怨我?后来孩子和孩子爸都给我道歉,请我原谅他们的情绪。孩子爸爸解释自己并没有故意要抱怨我,只是有些懊恼,也有些自责。
这件事对我很大的触动,我能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意识到“为什么全家都会觉得这个错误应该由我来负责?”这大概就是一种觉察力,如果我无法从自己愧疚的情绪中走出来,便无法觉察这种情绪来源的不合理性,也无法维护自。
如此看来,能PUA我们的从来都不是别人,是我们自己。
这就是自我觉察力在生活中的体现吧,最近在读的这本由妮可·勒佩拉写的《深度洞察力》,正是关于如何培养我们觉知力的手册。
最近也关注了很多心理学的知识,发现这本书内容本身就是一次长程的心理健康建设。作者讨论了三个问题,习惯性自我、情绪自我、真我。这个逻辑像极了心理咨询中的CBT疗法,就是当我们遇到事情的时候,会以习惯性的思维解释事情,然后出现一些相应的情绪,最后决定是战还是逃。
这看起来很容易,但真正深入其中,才发现我们会遇到很多堵点。如本开篇第一句话“你不是你所认为的那个自己。”这让我想我阿波罗神庙中的那句话“认识你自己。”仅仅这一个问题,足够我们展开研究一生,如果把这个课题解决了,我们的人生一定是通透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