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一读
读好四言诗节奏,押韵的字读得更饱满点。
2.出示琼瑶写的邓丽君版《在水一方》
《诗经》中诗以四言为主,当然也有五个字的。新诗句式变化更多,读一读新诗。
你由这首新诗想到《蒹葭》中哪些相关的词句,意象?
“绿草萋萋”“白雾迷离”“道路曲折不已”,我们课文里对应三个句子,古诗《蒹葭》用这么多句子写新诗中的一个意象,你觉得有什么好处?
3.出示老师改写的《在水一方》
跟琼瑶诗结构有什么不一样?
并列
总分总
老师改写的,用这样四句结尾,读起来有什么感觉?
并列结构与总分结构,你更喜欢哪一种结构?
课文没有用这两种结构,课文用了什么结构?
重章叠唱。
重章叠唱,把相似的段落反复出现,一般是三次。反复中一定有变化。读一读古诗,体会这种反复中有变化的表达效果。
4.古诗欣赏最主要的还是要抓住核心的意象和形象来理解。《蒹葭》中的核心形象是什么?(伊人)琼瑶版和老师版的核心意象是什么?(佳人)
能用一个字概括佳人和伊人的共同特点吗?(美)
你觉得伊人好还是佳人好(你觉得伊人的美和佳人的美在感受上有什么不同?)
5.琼瑶版和老师版里有一个意象,在《蒹葭》里没有出现。或者说,它隐藏得更好。
(“我”)
《蒹葭》里的“我”,琼瑶版里的“我”,老师版里的“我”,一样吗?
(“我”跟伊人谁更美?)
这一篇,黄老师谈的是审美的话题,这个话题太大,黄老师也写了很多内容。
自己从这个课例中,感受最深的是品味语言文字。黄老师认为审美感受的起点就是语言文字的感受。
这里,黄老师用的文章变形(变体),在语文文字的感受品味中,加深理解感悟。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
并列式,总分式,重章叠唱式,每种形式都有自己的特点,在反复比较中,吟咏玩味,《蒹葭》重章叠唱的效果,就一步步清晰起来。
可见,形式是文章非常重要的要素,与文章要表达的内容密不可分。
如《我的叔叔于勒》,如果把插叙改为顺叙,文章情节的悬念、波澜起伏没有了,父母重利轻义的特点也没那么对比鲜明了。可见形式与内容密不可分。
《岳阳楼记》四字词语的使用,反复品读,“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樯倾楫摧……虎啸猿啼”,用心品读,就能感受这种并列式四字词语连用,语意密集,表意丰富,极力渲染阴冷萧瑟天气的凄凉,语势强烈。
语感,就从语言文字的品味中慢慢积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