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会买不少数,几十本上百本不等。以至于现在家里到处都有书的身影,原来的书架早已盛不下了,但凡有点儿平整的空间,都累了一摞书。
通常要学什么东西、接触不同的工作,都意味着需要大量的输入,而读书是我非常喜欢的方式之一,能在很短时间内获取到某个领域的基本信息,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加深。
时间久了,书不知不觉就多了。
原来觉得看到很多书,会有一种充盈感,喜欢泡到书店里,不吃不喝待上好几个小时。现在买书更方便、遇到优惠更便宜了,纸质书、电子书都有不少。现在看到这么书,带来的除了充盈,还有一些焦虑:这么多书,怎么能看得完?好书那么多,该看什么书?
越学习,越知道自己懂得少;越读书,越能发现各个领域的好书,爱不释手却又难以选择。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是有限的。
每当发现欲望膨胀,想做的事太多,想读的书太多时,我就知道要停下来,理理头绪,抓住重点,重新规划了。
1.用以终为始的思考方式来选书
2.用学以致用的行为模式来读书
这是我在梳理自己的阅读时想到的两点,算是自己读书的原则。我希望自己的时间花得有价值,读书更是如此。
![](https://img.haomeiwen.com/i1314544/47d891465dc01a46.jpg)
如何选书
在思考阅读书目时,我问了自己几个问题: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希望获得哪方面的信息?我需要去看什么领域的书?
这些书是否有助于实现自己的目标?
带着这个标准,再看书架上很多书,暂时都不会读了。
这样的读书会不会目的性太强,而导致压力或者无趣?并不会,如果我的目标中有“让生活有趣”这一项,就很自然地会选一些有趣的书进来。
当你的选择有标准时,才不会茫然无措,不知道选哪个,也才不会在读这本书时,想着那本书还没读,患得患失,顾此失彼。
如何读书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读书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收获?
除了看完后获得了一些新知、有了一些感触外,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在想法、行动层面的变化。
读财富管理类的书,就着手改善自己的资产配置;读育儿方面的书,就在陪孩子的时候试一试;读文学类的书,它不会给你带来直接的建议,却能滋养心灵,或是带来不同的看问题的角度,进而产生行为上的变化。
有人会担心:书读得多了会变成书呆子,做事会变得死板教条。
这的确是在读书中要警惕的事情,不过这不能怪书。一千个读者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本书能给人带来的影响也难以一概而论。
好书是前人智慧的结晶,但智慧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智慧是要灵活运用。能不能灵活运用,就是读书人自己的事情了。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思考+行动,实践出真知。
思考了些什么,做了哪些行动,到底奏效了吗?
我也很期待它们的答案,未来用时间来见证。
![](https://img.haomeiwen.com/i1314544/cf3193a4b492abe2.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