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年7月7日
地点:曼陀罗工作室
内容:《批判性思维工具》
领读人:郝晓东
第一部分:反馈一下近期读书感悟
冯一飞:前后内容不连贯,相互分离,看后面的内容需要重新翻看前面的内容,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通过读批判性思维,在看待问题时,能更多的思考问题背后的内容。
王晓娟:通过读批判性思维,在生活中,会更多想问题的原因,如何让这种思维落地,把这种思维应用于生活中的细节,并指导自己。
刘荣国:一开始感觉是片段化的,现在有点感觉,就和我看过老师的眼神,我可以通过眼神想到要表达的意思。通过读批判性思维,我感觉我的思维模式和以前相比发生了变化,变得更有穿透力,我有一个希望,如果把它更好地落地,效果会更好。
闫美云:前后内容没有连贯,需要下去以后再进行更深的阅读,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还是感觉有收获的,以前遇到问题的时候总是纠结,自己感觉不舒服的时候,总觉得是别人的问题。读了这本书以后,可以更多的从自身来找问题,也化解了更多的矛盾。
郭小琴:我这是第三次参加共读,感觉很兴致,不是兴奋。以前我们想到的是锻炼身体,现在坐在这儿才感觉我们的思维也是可以锻炼的,而且把它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时候真的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你可以感觉到你的意识需求背后还有什么东西需要去调控,去左右,这是我读这本书最感兴趣的一个内容。但在读书的过程中我又感觉所有的文字好像似懂非懂的感觉,可以提不出来一个问题什么不懂,这可能就是说思维还需进一步的锻炼,但我已经做好了这种准备,任何一个锻炼的过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三个月两个月的,可能坚持到明年的这个时候,才可能显现出来,可以把这本书拉的再长一点,边读边实践,实践以后反回来再读,对我们每个人有更大的体验和提升。
刘杰:这段时间的学习挺有感悟,从书里边感觉有了概念了,有了概念就有了新的起点。第二是相对系统了,思维包括思维的七个阶段以及思维如何提升,有了基本的方法。第三个是感觉有些点还是很有触动的,过去我们所讲的一些方法问题,方法有无绝对的正确和错误,这个比较难说,比如说对周边人严格要求要有底线,对无关的人要友善,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很常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正确与否不能判断,但在生活中起到的作用是重要的。比如结婚以后两个人的矛盾,其实是两个家庭的矛盾,是思维方式的矛盾,这种思维方式直接指向对方,这样的方式不是解决矛盾而是激化矛盾,以前我们没有意识到,但读了这本书以后对我们很有启发,很有收获。我们读的时间比较短,如何去接受它应用它,还是个漫长的过程。还有一点感悟就是,课上大家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但更多的是课外的体验性的架构性的,包括这本书的架构,已经每一章节的重点,这都是我们需要去架构需要去完成的。
郭良锁:如果爱,请深爱。如何用批判性思维来理解,如果不爱呢,那不爱就是华丽的转身离开,这样最好,彼此不伤害。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就是以前提过的刘关张的排序,假如你是作者,为什么不用故事来排序,而是用刘关张这样的顺序?用批判性思维来理解,因为作者思想中的观点是忠刘贬曹,为了维护刘备的形象,可能把不好的形象就安到张飞身上,或者安到关羽身上。因为说了这个故事,我很负责任,怕大家点我的将,我最近在看《三国演义源流研究》,关四平著。这是黑龙江一个博士写的论文,我看了一下他后面的参考文注,总共有360本书,以前在教育在线上看到某人写的看600本书不敢写文章,咱们现在读的书也不少,我希望大家写出来,把生活中的东西写出来,避免思想火花的流失,大家可以写自己的阅读史,也可以写常春藤的阅读史。批判性思维给我们的方法多,但真正在生活中活出来多少,这是值得大家思考的。
王小龙:学了批判性思维之后,愿意在生活中进行实践。比如说这几天我会接待一些咨询的家长,有的说我要上一个重点班,但是他的成绩又不够上重点班,这事你怎么跟他讲?说普通班也挺好的不用上重点班了。那上了重点班的学生如何和他说?重点班就是好。如果两个同学相跟上来的话,你如何说?所以我想应该跳出这个思维,不和他说普通班还是重点班好,你的努力最重要,班级只是你目前达到了一个层次。你跳出之后,你对班级选择背后的思维是什么,我理解你的思维是什么?其实学生对那个班级并没有太大的感觉,那个班更大的是为了照顾家长的情绪。我对孩子说你到哪个班还是不是你自己,他说是。你到哪个班最主要的是什么?他说好好学习。那你觉得到哪个班对你有没有影响?这是孩子意识到班级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自己要好好学习。所以说学了这么多,最主要的还是到时间省中去体验。
张庆瑞:我第一次接触批判性思维是在读研究生期间,我当时虽然不是很权威的,带他学术搞得好,他当时写作有三个词,第一个词是局部的,第二个是借鉴的,第三个是批判性思维,当时不理解但现在才有体会。第一个是局部的,任何人的观点都是局部的,每个人都是以自己的视角来看问题,任何大家伟人都是他自己的观点。因为有了自己的观点,所以第二个词是借鉴的,任何人的观点都有一定的片面性,有自己的合理性也有一定的弊端。第三个词是批判性思维,没有批判就没有创新,没有批评批判就不可能前进。读了这本书对批判性思维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他不单存在于生活当中人际关系当中,虽然是心理学的著作,但是也包含哲学的观点,如果有哲学的根基,能更好的穿透语言的屏障,渗透到作者的思想当中。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西方作者,西方作者讲求精细,我们学习时应该是走进去再跳出来,进行自我打通,对自己的思维有什么启发。当你在生活中出现争执时,你可以想一想自己的思维,也可以想一想别人的思维,这才能体现思维的公正性。思维方式决定人的行为方式,观点决定人的行为方式。虽然我们读的较艰难,这是一个思维突破的过程,没有这种艰难就没有成长。读了本书之后,我感觉有了去自我中心化,为什么要批判?批判需要自己更深度的学习,深度学习为了进一步的提升自己,这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去固化,去自我中心化,进行深度学习。为什么要终身学习,从教育学观点来说,人是终生受教育的动物,现实在不断的变化,人的思维要跟上现实的变化。
赵建丽:收获较多,在家里在工作中,自己有不好的情绪会突然爆发。自己对鲁莽的思考印象较深,对照自己可能自己就是一个鲁莽的思考者。困惑就是自己没有预习,来读书会才开始学习,感觉郝晓东带领我们共读时也能读懂,共读时举的例子和生活现象,自己生活中也遇到过见到过,但是不能和知识相对应,感觉自己思考的比较少。
郝晓东:这个有多方面的原因:
1、阅读基础不同,阅读能力不同。
2、书上投入的时间不够。
3、即使经常读,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4、读书过程中需要改变一定的方式,不能就书论书,而是需要用书中的东西去解决一些问题,不应把它当成惰性知识而应当成活性知识。
思维标准――常春藤第37次共读记录第二部分:内容梳理
绪论: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什么是批判性思维,为什么要学习批判性思维,已经建立批判性思维的难点在哪?(答案书上第4页:任何事情都会有思维误区。为了提高自己思维方式的质量,你必须完成繁杂甚至令人痛苦的劳作:思维劳作。如果你想要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你必须有所付出。一个人不可能一夜之间就成为一个优秀的篮球运动员或者是舞蹈家,同样,我们也不期望自己一夜之间就变成一个熟练的批判性思考者。为了提升思维水平,你必须有对思维方式进行思考的动机。这意味着你必须做一些麻烦、困难、具有挑战性的思维练习。所以意味着对思维熟练的运用,前提是我们有渴求有付出。寄希望于听讲座式、愉悦式的学习来提升自我是一种自我欺骗。)
第一章:从思维的八个特质谈思维的公正性,思维的勇气,思维的谦逊,思维的公平,最终达到思维的公正。成为一个思维的公正者需要怎样。
第二章:从时间角度划分思维的四个阶段,鲁莽的,质疑的,初始的,练习的,我们读批判性思维只能打到第二个阶段。
第三章:把我们平时的思考进行精确的分析,理解自我进行精确的分析,也就是说我们大脑的功能是什么,分出了三个功能:思维、感受、需求。并且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理清了我们哪些是需求,哪些事感受,哪些是思维。
第四章:精确的分析思维是由哪些组成的,也就是我们的一段话,每做一个结论,都是一种思维,他精确的把思维分成了八个成分,进一步精确,木章是从空间角度分析的。
第五章:思维的标准,列了九个标准。我们意识不到我们思维中还有这么多的成分,只是自动化的运转。思维的九个标准中,高质量的思维标准是是否有疑问。给我们训练自己的思维提供了一个切口。
第六章:如何培养良好思维的提问,因为只有提问才能促进思考,我们很多时候只是记忆,记忆不等于思考。提问才能促进深度思考。学生为什么要上重点班,他上重点班的需求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设重点班,我们是重点班的需求是什么?我们是重点班是否合理?这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进行推演。
第七章:掌握思维掌握内容,谈到了思维和内容的关系。超越表面化的进行深度学习。
第八章:了解优秀的思维者是如何学习的。这里主要是谈学习的问题,优秀者是如何学习的。
第九章:重新评估自己思考和学习的水平
第十章:决策,日常生活中的决策。如何决策的,决策当中我们遇到了思维的哪些局限性?
第十一章:自身的非理性,批判性思维实际批判的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去自我中心化,第二个是去非理性。
第十二章:新闻媒体如何阻碍和影响我们的思维,如何造成我们无意识的思维。
第十三章:人的心理本质,或者说人的心理的大部分共性有哪些不足之处?
第十四章:努力成为一名有道德的推理者。
第十五、十六章:策略性思维。
第十七章:成为一名高级的思考者。
思维标准――常春藤第37次共读记录
第三部分:共读第四、第五章
郝晓东:第四章是思维的组成,是为了组成分了八个部分
思维标准――常春藤第37次共读记录本章会逐个分析这八个要素,第一:书上57页,批判性思维指向一定的目标,清晰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思维背后的深层意义多数是隐晦的、不为人知的,因而将个体的目标与需求提升到意识认知的层面是批判性思维的重要一部分。为什么我们经常说不忘初心,初心就是目标。不要认为目标大家都知道,但是走着走着就忘了。比如我们学习这本书的目标是什么,我们会说学习运用这本书很简单,不是这样子的,因为如果我们清晰了目标,目标会带来行动,目标与行动结合起来才是目标。一个学生说我要考大学但是不具体行动,那不是目标那是幻想。目标是真实并且为之而奋斗的东西。
第二批判性思考者能够组织概念,概念不等于事物,概念是桥梁,能够指向事物本身,作为一个领导者创业者,就要有构建概念的本领,为什么要构建概念呢?因为通过概念可以澄清事实,澄清一个真理,很多学校要谈校训,校训就是一个概念。如果对概念不清楚,很多事情都会出现混乱。如附中校训:为学生健康发展导航奠基。南明校训:成为一个自我实现的自由人。李镇西:让世界因我而美丽或者让他人因我而幸福。
第三批判性思考者评估获取的信息,对学信息进行评估,比如最近的学校进行招生宣传,好的招生宣传是什么?比如有的学校宣传低进高出,可能批判性思考者就会问:你的低进高出的比例是多少?低进高出的宣传可能是对自我的一种降低。
第四批判性思考者能够区分推论和假设,这一点非常重要。
举例:什么是好的学校?
王晓娟:我认为好的学校应该是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不迷失自我,学校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发展的机会,不能一味的只注重学生的成绩。有本书中曾提到:在上课之前给学生一定的游戏活动时间,在大的游戏活动之后学生的注意力反而更集中。能给学生创建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和氛围。
郝晓东:在这段话中哪些是推动哪些是假设?
王晓娟:身心健康是不是假设?
郝晓东:身心健康是推论,假设是什么呢?
王小龙:假设是学生的身心健康在学校可以得到发展。我的学校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那么就是一所好的学校。
郝晓东:假设就是学校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那么能促进健康发展的就是好的学校,背后已经有一个对学校的寓意,功能有一个假设。再比如:你听到隔壁的音乐你会想到什么?可能在跳舞,跳舞是结论,假设是因为只有跳舞才有这样的音乐。
刘星慧读批判性思考者能够区分推论与假设,书上63页到67页。
中间进行情景推论与假设的练习,书上66页表4一1。
问题:为什么把假设叫做信念?书上63页最后一段我们人类时常会不自觉的将自己的信念作为假设。信念与假设有什么关系?
郭小琴:信念是不是自己的价值观。
王晓娟:信念是不是我们长期形成的固有的观念,思维习惯,并且认为这个思维习惯是正确的,所以把它当做假设。
郝晓东:每一个结论前面已经有一个假设,但是为什么还提出信念呢?信念这个词提醒我们:一个词是根深蒂固,第二个是我们不觉察。根深蒂固的对这个东西已经不去再怀疑他,信念这个词提醒我们要把根深蒂固的东西用批判性思维怀疑他。书上64页,要养成批判性思维习惯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我们将思维种无意识层面提升到意识化觉知层面,用信念如何来解释?后面又提到包括识别与重建推论,怎样来理解?
中间讨论过程
结论:信念引起思考的时候是在不同观点碰撞的时候,一个现象,一个是对现象的解读。同一个现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如果缺乏批判性思维的人,就会去说服对方,只会去说服对方而不去怀疑自己。如果都有批判性思维的话,这样会降低交流成本。
郝晓东:虚构的现实比客观的现实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影响更大,大家理解这句话?
什么是虚构的现实?(个人的解读)
人与人的差异,本质上是解读信息的差异。我们时刻都在解读,不同的解读带来不同的行动。学校谈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经常说别讲那些道理,说给我应该如何去做。如果要改变一个教师,应该是改变一个教师对行为的理解,理解不到位行为就不会发生改变。
“所有学科学习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需要我们基于学习内容作出正确的假设,并能熟练地得出合理的结论。”这里面提到了学科,提到了专业。管理就要有管理思维来处理,教育就要用教育思维来处理,前提是对问题进行分类。很多时候我们对问题界定不清楚,学校很多时候把教育和管理混为一谈,用教育的思维解决管理的问题容易出现混乱。
结论:我们做出的假设都依赖于我们对基本概念与原理的理解,数学问题用数学思维,历史问题用历史思维。
第五章:思维标准
刘荣国读思维标准72页到79页
在思考过程中,我们会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思考。当按这些顺序进行思考能够相互支持并能结合的有意义时,那么这样的思维是有逻辑的,而当这些顺序进行思考并相互支持,在某种意义上自相矛盾或根本没有意义时,那么这样的思维则不具有逻辑性。因为人们通常无法意识到自己的冲突信念,因此,在人类的生活和想法中发现不一致是很容易的。上面这段话的结论就在前面的内容中,前面的内容是对结果的解释。
郝晓东:为了提升自己要多听报告多听讲座,听报告听讲座这是信念,为了提升自己这也是信念,而通过听报告提升自己这是逻辑,但这逻辑是错误的不完整的,听讲座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提升,因果关系不是很清晰,不是有A必有B,但是我们相信A也相信B,中间缺乏一定的逻辑。
总结:思维的九个标准,清晰性是指观点讲清楚了没有;准确性是指观点对不对,清晰不等于对;精确性是指说详细了没有;相关性是指与问题相关;深度是指观点背后的复杂性;广度是指能不能想到对立的观点,或者换角度看问题;逻辑性是指观点之间的推理过程是不是有逻辑;重要性是指许多疑问中最重要的观点是什么;公正性谈的是道德问题。
思维标准――常春藤第37次共读记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