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筑基课第五讲——认知第二讲(意识、注意和记忆)

筑基课第五讲——认知第二讲(意识、注意和记忆)

作者: hebl | 来源:发表于2022-02-07 15:07 被阅读0次

    中原焦点解决团队高级五期 讲师第13期  贺变丽 坚持分享第1334天 2022—2—7

            认知在心理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情感和行为反应很多与认知有关,认知包括很多方面: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记忆等。学习这些可以去了解自己的认知和别人的认知。

          现在正在听课,就是处于意识状态。听着听着可能就睡着了,这就不是意识状态。

            有的人做事情做着做着就做偏了,忘了自己的初心,这就不在自己的意识状态了。意识是在相对清醒和警觉的状态下。

          读书学习成长是为了让我们活得更清醒,有时候忙忙碌碌,却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要不断觉察和反思,以免染上世俗的尘埃。

    过于在意,可能会出问题,越在乎,可能越焦虑,越容易导致问题。修炼自己,保持平常心,随缘心,顺其自然之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在乎本身不是问题,但在乎可能会导致一系列反应,比如焦虑、着急,这就成了问题。比如失眠的人,如果有一天不太在乎睡眠了,可能睡眠就没问题了。如果一段时间对某些事情过度关注,过度反应,就要调整自己的状态,找事情去做。比如偶尔失眠不是问题,但太在乎,可能会导致失眠症。

          咨询室在楼道尽头比较好,在隐蔽和安静的环境,这样不仅安全,来访者注意力也会比较集中。约练也是需要有安静的环境。

    注意的广度是七加减二(即5或9),有时候我们可能干着这,也干着那,最终的结果是什么也没干好。

    如果孩子学习很想学好,他就处于一种有意识的状态,他想干成一件事,他就能把更多的精力注意到他想做的事上。空心病的孩子学习没有长远的目标,所以他的意识没法集中,动力就出不来。

    咨询中问来访者想聊啥?探讨他想要的,在乎的,他才能集中注意力,他的意识才会出来,才会集中精力,他才有动力去做事,这样才会带来更多变化。

    有时孩子学习时听着音乐,根据他的情况来定,因人而异,后现代强调个性化差异,强调人的独特性,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咨询师要尊重当事人,进入他的知觉,与之同频共振。

    第一单元  意识概述

    一、意识

    意识是人类的心理和动物的心理的根本区别。

    从书上来看,动物是没有意识和思维的,也没有情感,猩猩有思维的萌芽。

    1.意识是一种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

    2.意识是处于一种心里状态,如觉醒

    3.意识是一种高级心理官能,具有能动性和调节作用

    咨询师做咨询时要调节好自己的状态,要休息好,做咨询时处于觉醒状态。

    关于睡眠,睡多亦可,睡少亦可,睡长亦可,睡短亦可,睡着亦可,睡不着亦可,心态放平,就不是什么事了。

    知行合一非常不容易,都是修从知到行的过程,能做到知行合一是很了不起的。

    知行合一其实是有步骤的,从知道到做到,叫事上练,然后到行到合,合到一,那个一就是致良知,终极的那个一,不是终极,不是最后,是一再循环。这个致良知没有止境,可以不停地升华上去,一个循环,再一个循环,这个智慧是成长的,不停地成长。

    二、无意识

    无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是个体不曾觉察的心理活动和过程。它既包括对刺激的无意识,也包括无意识的行为。

    常见的无意识现象:

    1.无意识行为:边交谈,边骑自行车

    2.对刺激的无意识:视而不见现象

    无意识往往是因为不在乎,无意识和潜意识还不太一样。潜意识指的是精神分析的专有词语,有的无意识动作一般是比较熟练的,是经过锻炼的结果。对刺激的无意识是因为我们不在乎,因为不在乎,才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跟人沟通和交流时,别人没有反应,听而不闻,会让人感觉不舒服,感觉对方对我们不重视,不关注。孩子跟我们说话时,希望我们有回应,我们能够在乎,能够注意到他,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重要他人能在乎自己,在乎其实就是回应,及时回应非常重要。在咨询中亦是如此,链接从及时回应开始,回应代表尊重。

            你以为的在乎是你以为的,不一定是孩子需要的在乎,学心理学要找到对方在乎的东西,对方的需要。这就需要有更好的交流沟通,不断去澄清,这样才会有情感链接,有了情感链接,他才会对你在乎,你说的话、你的情绪反应对他才会有影响。

    二、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一)睡眠

    第一阶段:脑电波是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比较低。

    身体状态:放松,呼吸缓慢,容易被外部刺激惊醒,约持续10分钟。

    浅睡眠状态,你叫他,他会说我没睡,一叫就醒。

    第二阶段:偶尔出现睡眠锭的脑电波,这是一种短暂爆发的,频率高的、波幅大的脑电波。

    身体状态:放松状态,很难被唤醒,约20分钟。

    第三阶段:频率继续降低,波幅变大,出现δ(德尔塔,delta)波,有时会出现睡眠锭的脑电波。

    身体状态:继续放松,持续40分钟。

    第四阶段:大多数的脑电波呈现为δ波,这个阶段被称为深度睡眠。

    身体状态:身体各项指标都变慢,身体的各项功能性指标变慢。

    快速眼动睡眠,睡眠者的眼球开始快速上下左右移动,且常伴随着梦境。

    叫醒后,他会有些迷糊,不清醒。

    梦多别在乎就好了,学会顺其自然,森田疗法——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没办法改变,学会与问题共存,暂时接受,伺机而为,避免形成内耗。想一想最坏能怎么着?不内耗就能很好照顾自己,瞅准时机去解决问题。

    睡眠障碍

    失眠:入睡困难或睡眠不好。

    失眠症:入睡困难很有规律,对正常生活有不良影响。

    失眠症患者在睡眠时的脑电图常常出现a波,还会伴随其他方面的问题,如精神失调、焦虑、抑郁等。失眠对个体的生理功能和日常生活有一定影响,个体在睡眠不足时记忆力会下降,感到无精打采,脾气也会变坏。

    睡不着就睡不着,放平心态,关键在于自己的认知,和由此带来的心理暗示,你怎么看的?比如睡不好,会感觉白天没精神,有这样的心理暗示,到了第二天,真的会感觉无精打采。慢慢地会越来越烦,会影响到你做事,也会出错,结果导致更烦。

    两害相权取其轻

    安慰剂效应

    关于睡眠,对你来说可能不是大事,但对当事人来说可能就是天大的事。不知他人苦,莫劝他人善。尊重当事人的感受和知觉。

    做咨询时,咨询师想去劝当事人,会让当事人感觉不舒服,他会觉得你不理解他,咨询就没法进行。

    (二)梦

    人人都做梦,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做梦时,眼球快速转动。

    梦的特点:梦境的不连续性(主要特征),不协调性,不确定性。

    对梦的解释——精神分析的观点:压抑到潜意识里的冲动或愿望的反映。

    梦见考试说明考试对一个人的印象有多深,有时也可能是一种焦虑的情绪。

    梦的动因

    1.身体内部受到某些生理变化(梦中自己身体某个部位感觉不舒服,可能是这部分有病,最好做个检查)

    2.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白天想着一个事,晚上会做类似的梦,只是会有一些变化和加工)

    3.外部刺激的作用(梦里找厕所)

    如果梦见身体的某一部位出问题了,最好检查一下。

    书《梦的解析 》电影《 盗梦空间》

    第二单元  注意

    一、注意的定义: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二、注意的种类:

    (一)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

    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在听课,门突然被打开,扭头去看。

    (二)有意注意(随意注意)

    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学习很重要,要努力学习,这就是有意注意。

    预定目的很重要,有了目的才会有动力。

    好奇三问:为啥希望是这个改变?有哪些好处?有哪些元素?

    有目的非常重要,清楚目的及意义,动机才强。

    孩子有远大的学习目标,学习动力才会强。

    三、注意广度:

    注意的范围,七加减二。

    (短时记忆也是七加减二)

    少年时期短期记忆的容量可能达到11个,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四、注意的稳定性

    维持时间越长,注意越稳定。

    注意的起伏和动摇

    注意分散:注意离开了当前的任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的现象,即平常所说的分心。

    学会骑自行车后,天天骑,慢慢熟练了,骑自行车就变成了自动化的动作,不再去想骑车的动作,也能自如地骑着走了。这时,原来的有意注意就转化成了无意注意,有时把这种注意叫有意后注意或随意后注意。

    越在乎,注意的时间越长。

    如果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去探讨什么时候是集中的,集中的时候自己是怎么想的?是怎么做到的?注意力集中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如果做到了,会带来什么好处?怎么能做到继续集中注意力?要深信孩子想更好,也在努力。

    讲道理是感觉对方不行,或者不相信对方。

    五、注意转移

    注意由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去。

    六、注意分配

    注意分配的条件:

    1.所从事的活动中,必须有一些活动是非常熟练的。

    2.所从事的几种活动之间应该有内在联系。

    第三单元  记忆及记忆过程

    一、记忆的定义

    二、记忆的种类

    三、记忆的过程

    四、遗忘及规律

    五、遗忘的原因及系列位置效应

    老年人三大特征:怕死、爱财、忆当年

    回忆当年往事,是因为现在没有可说的。好汉要提当年勇,当年勇是他宝贵的财富,也是他的成功经验和优势资源。

    一、记忆的定义

    (一)记忆(记住并且能回忆)的定义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绪,操作过的动作,都可以以映像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映象又可以从大脑中提取出来,这个过程就是记忆。

    长期记忆的容量是无限的,可以活到老,学到老。

    二、记忆的种类

    A、根据记忆的内容分为

    1.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2.情景记忆:对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事件(情景)为内容的记忆。

    3.语义记忆:词语——逻辑记忆,以词语所概括的对事物的关系以及事物本身的意义和性质为内容的记忆。

    4.情绪记忆:个人以曾经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5.动作记忆:个人以过去经历过的身体的运动状态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

    B、根据记忆是否被意识到,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C、认知心理学分类

    腹有诗书气自华,多看书是一种累积。看书时,不要太有功利心,尽管看,知识是一点一点累积起来的。

    短时记忆重复次数多了,就可以变成长时记忆。

    三、记忆的过程

          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的三个基本环节在人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识记——保持——再认/回忆

    再认和回忆是提取阶段,属于一个环节。

    四、遗忘及遗忘规律

    遗忘的一般概念: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或者发生了错误的回忆或再认叫遗忘。

    艾宾浩斯:记忆、遗忘实验研究创始人。

    遗忘的规律

    1.是先快后慢

    2.表明人类的遗忘不是均速进行的,刚学过以后在短时间内的遗忘比较快,量也比较多

    3.随着时间的消逝,遗忘逐渐缓慢下来,到了一定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

    学习是听说读写相结合,多讨论,重要的点反复强化,一遍遍强化,直到与自身融为一体就会成为你的一部分,记忆要经过大量的重复阶段。

    五、遗忘的原因及系列位置效应

    一般认为遗忘是因自然衰退或干扰(前摄抑制、倒摄抑制)造成的。

    前摄抑制是指先前学习的对后来的学习产生影响,后摄抑制是后学习的知识对前面学习的知识产生了影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筑基课第五讲——认知第二讲(意识、注意和记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ohmk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