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浪漫主义反文明倾向

论浪漫主义反文明倾向

作者: 21037376a65d | 来源:发表于2019-06-12 09:58 被阅读0次

论浪漫主义的反文明倾向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是西方近代文学最重要的思潮之一。就浪漫主义产生的背景来看,浪漫主义思潮是法国大革命直接催生的产物。法国大革命不仅产生了巨大的政治影响,也给整个欧洲文化带来了新的思潮。新兴的城市工商业资产阶级标榜“自由、平等、博爱”的理念,对旧的封建文化秩序产生了毁灭性的冲击。在法国,执政府时期出现了自由主义思潮,主张保证个人自由和独立性,这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核心思想。此外,由于大革命摧毁了旧的社会秩序,导致不同阶层的人们心态的变化。城市中的资产者追逐自由竞争,幻想在这种“平等”的社会氛围中达到权力和财富的顶峰。另一方面,大革命使贵族阶层逐渐落魄,于是悲观颓唐、人生虚幻的情绪滋生,对神秘彼岸的向往也成为流行的思想。再其次是,工业文明的弊端在这个时代已经逐渐显示出来,环境污染,传染病增加等现状让人们对现实产生一种回避和厌倦的心态,于是选择在以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文学手段,寻找一个精神上的世外桃源。在纵向上,浪漫主义文学是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理念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僵化的法国古典主义的有力反驳;在横向上,浪漫主义文学和随后出现的现实主义共同构成西方近代文学的两大体系,造就19世纪西方文学盛极一时的繁荣局面,对后来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浪漫主义中的反文明倾向是特定时代所产生的各阶层人民心态和思想的产物,浪漫主义作家往往从个性受到压抑,个人才能得不到发展,个人愿望和抱负得不到实现等角度,表现人物在这种矛盾状态中的感情、行动和悲剧。浪漫主义文学热衷于描写个人失望与忧郁的“世纪病”,并颂扬以个人与社会的徒劳的对立为表现形式的反抗。先从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来观其反文明倾向:其一,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精神是表现自我,以主观的精神世界来对抗客观的物质世界,以纯粹的理想事物来对抗丑恶的现实 ,要求突破文学描绘现实的范围。浪漫主义认为精神世界更加真实,理想世界更重要。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浪漫主义过度否认了客观物质世界对文学的作用,将文学创作基于一种虚无的精神世界,实际上也是对现实文明的否定,也就是一种反文明倾向。比如英国涌现了“湖畔派”和“撒旦派”两个分支。“湖畔派”的代表人物华兹华斯被称为是“自然之子”,他的诗大多讴歌湖光山色、日月星辰,抒发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崇敬。从他的诗歌《我好似一朵云独自漫游》以及《抒情歌谣集》都有所体现。“撒旦派”主要代表则是拜伦,他的两部长篇叙事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以及《唐璜》堪称艺术杰作。他曾在《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写道:“但自由啊,你的旗帜虽破而仍然飘扬在天空,招展着,就像雷雨似的迎接狂风;你的号角已断,余音渐渐低沉,依然是暴风雨后最嘹亮的声音。”从他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自由的向往以及他感性思维的一面,全部都是浪漫主义积极的一面。而所谓的浪漫主义反文明其实就是对“理性”的批判,而更多采用感性思维去思考问题,而这些作家们的作品中无一例外的都是通过自身感受去描绘这个令人失望的世界,去寻求一种精神的寄托和塑造理想王国的途径。其二,浪漫主义认为,以启蒙主义,工业化为代表的近现代文明,以理性精神背离了人的自然天性,束缚人的精神自由,污染着人的心灵,因此他们在作品中歌颂大自然,提倡自然人性和原始主义,追求个性解放,强调宗教信仰等,并以此来反对现代文明对人的异化,从而保持主体的自由性和精神的纯粹性,带有明显的反文明倾向。浪漫主义之父卢梭在启蒙运动之后产生了对“理性”的怀疑,他认为把理性视为人类行为和真理的向导是不可靠的,依靠情感、听任本能和情绪办事更加可靠。也就是夏尔.波德莱尔所说的跟着感觉而走。除此之外,卢梭还提出了“返归自然”的理论,而这一理论正好投合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人对法国大革命及革命后的社会现实不满的普遍心理与情绪。卢梭的理论给此时的西方人摆脱空虚与恐慌、不满与反抗、追寻新的寄托提供了精神和思想依据,让他们在一个不安与现实动荡的社会中,有了生存的安全感,独立的自由感。由此可见,卢梭的思想观念中对理性的怀疑,便是当时浪漫主义反文明倾向的滥觞。在文学之中,《悲惨世界》是一幅历史壁画;《海上劳工》是人与大自然搏斗的史诗;《九三年》是再现法国大革命的巨著。梅里美热衷于表现人的原始、赤裸的强力,他笔下的人物类似于反文明、非道德化倾向的“拜伦式英雄”,揭示了人类文明与人性潜在的矛盾,展现狂放不羁的自我。在浪漫主义者心中,“理性”代表的是与“自然”相对的文化与文明,因而与人的自然本性与感性能力也是相对应的。文化与文明都是由人所创造出来的,例如宗教、科学与知识等等,而这些东西既是我们所需要的同时又限制人的发展,因为文化与文明在本质上是理性的,因而人的感性欲望对文明与文化又有本能的排斥。浪漫主义对“理性”的反思与批判,实质上是对人感性世界的解放和个性自由的呼唤,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中反文学倾向既是对“理性”的反思,同时也是对启蒙运动的发展。

相关文章

  • 论浪漫主义反文明倾向

    论浪漫主义的反文明倾向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是西方近代文学最重要的思潮之一。就浪漫主义产生的背景来看,浪漫...

  • 宗教都有反人道倾向2019-02-15

    宗教都有反人道倾向 包括佛教、道教在内,所有宗教都有不同程度的反人道倾向。人道有其原则,中华仁义礼智信,西方自由、...

  • 《生态文明与反贫困贵阳共识》发布:呼吁打破偏见和意识形态壁垒

    7月7日,《生态文明与反贫困贵阳共识(2018)》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生态文明与反贫困”...

  • 老子反智反文明吗

    《道德经》通行本第十九章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道德经》中提到...

  • 悲情主义

    不愿终日惶恐 我是个悲情主义者 是个天生的苦闷的浪漫主义诗人 我不相信浪漫主义的存在 因为我活在21世纪 工业文明...

  • 二三十年代浪漫主义的思想倾向

    一、质疑城市文明,讴歌乡土社会 西方浪漫主义者的家园是未经现代文明侵袭的自然山川,也是由全能的主守护的永恒的“...

  • 诡异的“文明非线性论”:你选择桃花源,还是与狼共舞?

    对“文明非线性论”,各位看官一定没听说过这个概念,因为它是小编杜撰出来的概念。所谓“文明非线性论”,是相对于“文明...

  • 十二、文明论

    简言:文明即作伪,化性而共治。自然何曾老,文明日益炽。人将丧己乎?本末岂倒置?独立苍茫间,一点真心寄。但使莫相违,...

  • 反名著论

    原创作者:歧木子 要读名著,但要自愿。不然非但读来无用,反生祸患。 读书者比不读书者高人一等,读网文者比读推理者高...

  • 人类文明的方向

    人类的思考能力大多数都是用在反文明,反人类,反自然,反宇宙的方向。 比如远古时期人类是没有国家,没有国界的,后来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浪漫主义反文明倾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oitf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