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生到校发书,明天就开始学习新课,作为初四的老师,心情还是挺焦虑的,明天会有四节课,今天下午静下心来写了写毛笔字。白云回望处,青霭入看无入。这一副对联,用王羲之的行书笔法创作。
刚听完一本书《适度养育》还挺后怕,这个女儿有点过分了,不能太溺爱!
所谓过度养育,就是父母在养育中,无论是资源投入,还是对孩子的要求,都升高到了一个非正常,乃至极端的水准,具体表现为:
在投入方面,整个家庭生活以孩子为绝对中心展开,为孩子提供物质极大充裕的童年生活,甚至超越父母收入可承受的标准。同时,父母过度关注孩子的情绪:为孩子各种失范,甚至不良行为找借口,并做出过度解读;另外,父母还会对孩子过度信任:如果孩子犯错,父母常常倾向于把责任归咎于他人,甚至会让孩子形成根深蒂固的“受害者心理”,拒绝为自己的行为后果承担应有的责任。
而在对孩子的要求方面,过度养育的表现是:在学业和特长技能上,要求孩子出类拔萃,无视孩子的能力天赋短板,信奉“大力出奇迹”,不断压迫孩子付出更多的努力,从而让孩子不断自我加压,一点挫折都会让他们感到心理崩塌。
在人际关系上,要求孩子成为同龄人中的社交明星,甚至为孩子的社交规定了严苛的量化标准,结果就是孩子认为自己真的有社交障碍,或者干脆把社交生活决定权交给父母。
最后,家长还要强迫孩子保持快乐,忽视孩子真正的情绪表露。
在这种不健康的养育模式下,孩子几乎不可能成长为家长期望中那种出类拔萃、自信负责、全面发展的类型,而更可能成为生活严重依赖他人,无法面对挫折,自我中心,持续焦虑或者过分自我渴求的“盆景儿童”。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者洛克在本书后半部,提出了自己独特的“适度养育”观念,并且把它详细拆分为五个关键点,并提出了大量实操性方法。这五个关键点分别是:
1. 通过科学安排的亲子共处和表扬模式,帮助孩子逐步建立自信;
2. 尽早开始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理解他人需求,融入同龄人群体;
3. 培养孩子的心理弹性,让他们尽早建立从逆境中恢复心态平衡的能力;
4. 培养孩子的自我调控能力;
5. 父母要学会逐渐放手,允许孩子变得独立。
在本书最后两章,作者洛克还特地为家长们列出了一些亲子教育中的常见问题处理方法,以及如何判断,自己的亲子关系中是否出现了过度养育的警报,是否需要求助专业心理工作者,非常实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