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干货|即刻摆脱“计划性拖延”的方法

干货|即刻摆脱“计划性拖延”的方法

作者: 嚣张的林有有 | 来源:发表于2022-12-20 12:56 被阅读0次

    (全文干货)

    你好,我是林有有。

    你知道吗,其实拖延不只表现为懒散地不想做一件事,你身上的拖延可能只是“计划性拖延”。计划性拖延,指的是做事前醉心于制定出细致有效的计划,而迟迟不动手执行的情况。

    你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场景:当我们做一件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总是能很快浮现出简约可执行的计划;而当我们对所做之事毫无兴趣或者只是完成老板要求时,往往就开始变懒。

    计划性拖延就在第二种情况下,趁虚而入。现实中的大多数人往往是无法每天都按照兴趣去生活和工作的,这也是计划性拖延者如此之多的原因所在。后果也很一致,即便最终制定出了还算不错的计划,也只能像个提线木偶般,看一眼,动一下,丧失了主动性。

    我今天不打算和你分享这背后的机制,因为有更专业的心理学家和生理学家可以为你科普拖延者的大脑是如何工作的,以及他们的心理活动。我只能结合自己7年的经验,为你提供几个切实可行的小建议。

    开始之前,让我再重申一遍今天的主题:你已经制定出一个计划,但无法继续按计划完成,我会先帮你总结出3个计划误区,最后再教你一个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01分享3个计划误区

    误区1:有目标,无反馈

    先让我来简单介绍两种人的两种情况:有一种人,是制定了清晰的计划,但是迟迟无法行动;有一种人,是制定了清晰的计划,起初还能按部就班执行,一段时间后就开始拖延。其实,这是我考研期间,身边两个朋友的真实情况。比较而言,我总是能按时完成计划表上的任务,所以大家坐在一起讨论其中缘由时,对比了我们的计划表,并没有很大的差异,都包含了基本的目标、内容、日期时间,其中一个同学还把中午休息时间细致到几时几分。

    起初我们都很不解,我不是三个人中最聪明的,也没有额外的学习时间,三个人的专业课一致,平实成绩相当,不会有很大的能力差异,那问题只能出在计划表上,我们又把目标锁回了计划表上,但一时都没有新的头绪。

    直到后来一次聊天,朋友问我为什么某天对着电脑屏幕发呆了一小时,我才发现问题所在,之所以我没有出现拖延,正是因为建立了反馈机制。我的反馈机制正是朋友看到的“对着电脑发呆”的假象,事实上,我正在看着Xmind思维导图里的关键词疯狂复盘,而复盘的结果直接对标我写在目录旁边的预期效果(包括必须掌握的词汇ABC、要由A知识点如何串联到BCD知识点、哪些是需要一字不差的复述、哪些是可以运用即可)

    这种方式,让我能够及时对自己的复习效果有了评估,而评估结果无论好坏,都会明确指导下一步行动。看到与预期效果的差距,我知道我要做的是巩固复习;看到与预期相差无几,我知道我可以继续下一项目。就是这个简单的区别,造成我们三个人在执行上出现了迥然不同的表现。之后,我们重新制定了计划表,并在表中最后一列都加入了各自想要的预期效果栏。

    简单总结:检查你的计划表中是否有明确的反馈机制,而且反馈效果是可评估的。

    误区2:陷于细节,过于细碎

    如果你仔细看了我上面举过的例子,应该看到我特意下划线了一句话:其中一个同学还把中午休息时间细致到几时几分。当时,我和另一位同学看到他的计划表,不由地心生倦意,你可以想象密密麻麻的程度就像看到了火龙果籽的感觉。先不论有没有想到设置反馈,单是要把这个计划表制作出来并记住就要花一份功夫。这份计划表最大的问题不止于此,而是过于细致的划分导致大片时间被碎片化。我举个例子:

    同样是完成一章的复习。我的内容计划:xx日,上午8:00-11:30,完成1-2章笔记复习。我朋友的内容计划:xx日,上午8:00-9:00,第1章1-3节,xxx知识点;休息10分钟;9:10-10:00,第一章4-5节,xxx知识点;休息20分钟.......

    最好的学习状态是能进入一种心流状态,而心流状态往往是能忘记时间概念的。过于细碎的时间划分会打破这种状态,若不想打破就意味着难以按计划表行事,那计划表也就失去了意义,表现出来的就是计划性拖延。

    简单总结:学习或者工作都需要进入“心流状态”,陷于细节的计划表是碎片化了的时间分配,与这种心流状态背道而驰。

    误区3:脱离实际,缺少调查

    脱离实际的计划表除了出现在个人身上,也常见于职场上领导做项目规划时,虽然与执行者的关系并不直接,但同样会造成计划性拖延,对于公司来说的代价往往是直接经济损失。

    我的一个朋友,转行做了程序员。有一天和我吐槽:新调来的主管不动脑子就答应了客户关于项目进度的要求,根本没问过我们手头的工作如何,更何况年底,大家手里都有几个项目在赶进度。他倒好,大笔一挥在开会时亮出了自己的项目表,还配上一顿鸡汤。朋友赶紧说明了这计划准时达标太难了,进度吃不开,就因为这,一段时间里我朋友都不得好脸色。而就在前不久,这位主管也已经被辞退了,敢情就是来打个酱油,祸害一波。

    毛爷爷早就教育知识青年们: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越是大领导,越是核心人物,越要充分调研,马云、任正非做计划,显然不会是拍脑袋说来就来的。说回我们自己,如何做调研呢?做到什么程度?有一个基本线参考:做到你对要做的事能够向下分解到可执行的程度。

    举个例子,你要在一周内读完10本行业内的专业书。要比较理想地完成这件事,这几个步骤必不可少:确定阅读目标、搜集书本信息、制定阅读计划、输出总结、查缺补漏分析阅读。显然,目前制定阅读计划这一步还是不可执行的,因为你至少还要弄明白:去哪搜集这十本书?读这些书是解决什么问题的?弄明白后才可以确定,哪些书可以归一类,哪些可以一起读,是主题式阅读法还是快速阅读,每天读多少页等等。

    简单总结:制定计划前的信息收集与调研不可缺少,也许会花不少的时间,但这么做能保证你做出来的计划是贴合实际,可执行的。

    02 分享1个简单有效的方法

    如果你耐心读到这里了,恭喜你,避开了99%的人会出现的误区。摆脱计划性拖延,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要拥有一套科学的做事方法。还记得前面教你做读十本书计划表的例子吗,我们把它更一般化,提炼出这样一个方法:

    第一步:明确目标。

    第二步:收集信息做调研。

    第三步:按计划精益执行

    第四步:设置反馈评估效果

    第五步:收集反馈,优化迭代。

    聪明的你一定会发现,我们制定一个优秀计划表的逻辑正是在完成这五步。这也告诉我们:一套科学的做事方法是具有底层逻辑的。就像在按计划表执行的过程中,除了效果反馈,你同样可以为自己设置奖励反馈,以提高自己的积极性。

    从现在起,按照我们的步骤,重新制定一个目标清晰、反馈机制明确可评估、贴合实际可执行的计划表,也许制作过程中你会陷于细节,那么及时提醒自己注意就可以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干货|即刻摆脱“计划性拖延”的方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oleb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