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夜晚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空中的月芽儿是轮廓分明的姜黄色,星星是闪亮的,璀璨而狡黠的挂在漆黑的天空上眨眼。望着星空,深吸一口空气,清冷又纯净、通透又沁人。
十月的季节,在老家已算深秋。记忆中高大的杨树,映衬在瓦蓝瓦蓝的天空中,被西风吹得呼呼作响。这就是我的家乡——辽宁省和内蒙古的交界处。我家的东边是一条下雨天会发水的河,平日里人们叫它“干沟子”,过了干沟子,就是内蒙古。记忆中我和姐姐们拉着手挽起裤管趟过湍急而下的大水,那种害怕的眩晕感至今记得。我的姥姥家是内蒙的,叫曲家湾子。一村子人都是一个曲,家族大户目大,这一直是我妈的荣耀。
今年我唯一的大姨,还有三舅相继去世,寿终正寝。老母亲打电话像个孩子似的每每跟我提起:她的哥哥和姐姐都没了,总往我家西边——我大姨家的方向张望,望着望着就掉眼泪。能理解,人是感性的动物。想到这些,也由衷的思念故乡的家,还有妈。
前些天做梦总是梦见我的老母亲,我想家了。也是如此,一想起来自己的梦,就要哭了。于是忍着,盼着,回老家带的清单放在备忘录里存着,一遍又一遍的清点着,但还是忘了两样东西:我剥了好几天的十斤栗子,和一台电饭煲。
十一回老家还有一个目的:回去看看我的俩舅,这也是母亲的心愿,只要她高兴的事情,无条件执行。
这一天终于来了,二姐在车上高兴的忍不住发快手。我是被时代摒弃的人,不会发快手与抖音,手机里也没有。姥姥家的亲人杀鸡炖肉,美酒佳肴热情款待,像过年一样热闹,老少齐聚一堂,把酒言欢。纵然正是秋收时节,整个家族放下手里的活计,就为这几个小表妹来了,他们高兴。煮羊骨头,炖鸡炸鱼,包饺子炒菜……,三桌子宴席让嫂子们忙的不可开交。
今天我电话里跟在北京的侄女说:咱们在外面工作的人何德何能,让老家人这么隆重的欢迎咱们!想到这儿,想了很多。姥姥家的公路早已焕然一新,一路开车还能看见老舅家的旧房址,因为在他们的房子后面有个窑洞,早些年的时候可以当鸡圈。这是儿时最清晰的记忆,我每每梦到姥姥家,都还是三十年前的旧貌、旧房子。记忆中有一次母亲带着我回娘家,搭载一辆拉水泥的旧拖拉机,道路颠簸车拽得厉害,我生怕我和母亲被甩下去,坐到一多半,在我的再三请求下,我妈带我下车步行。去姥姥家的必经之路有条河,当地人都叫它“小河子”,表哥们会在河那沿儿趟过来背我过河,在表哥们呵护下的我们,我们姐几个对姥姥家——曲家湾子有种格外的依恋与热爱。这种炙热的记忆伴随一生,治愈了农村干巴巴的童年成长记忆。
晚上在四道湾子镇最大的饭店,一大家子人坐在一起,二姐把手机放在桌子上录了视频,很珍贵,我们都收藏了。在精明能干、勤劳质朴的表哥们的带领下,年轻的一代人显然是做到了一代更比一代强:做谷商当老板的,债权几百万都不是事儿;在北京打拼有车有房有收入的,已然过成了地道的京城人;在赤峰开店做买卖的、在海南安家立业的、在外求学的,还有一脉已然在江浙无锡一带扎根的…,做事业的不输人,嫁人的都顾家,地地道道的本分人家。感慨岁月虽催人老,却奋人进。
为我回老家,老两口儿专门接了一副猪血肠,给我们解馋。我回来后给我的同学发图片,都馋得不行。
灌猪血肠侄子给我拿了打瓜,当地特产,很甜很地道。让我想起了我上初中每到夏天就每天独自爬到山上当“看瓜人”的日子,那个时候的枯燥乏味,成了现在的儿时记忆,也练就了我会挑好瓜的本领,吃货专家!
当地打瓜登山摘枣,是我要去的,母亲说后山的大枣没人摘,而我偏要去,带儿子和侯先生去我小时候生长的地方看看,看看从这光秃秃的大山下考出农村的不容易。我们在山顶上竟然看到了奔跑的野兔子,此景就连我在农村多年都没遇上过,孩子们当时雀跃的要去追,哪里追得上!
登山摘枣假期短暂,回城在即。三姐一再催促再不返城就将被疫情耽误行程。带上老家的笨鸡,排骨,大萝卜,大葱,豆角,窝瓜,红辣椒,荞麦面……,满满的一后备箱,都尽是家人的惦念。返程7小时,落地验核酸、抗原排队又一个多小时,老家真的不近。路虽远,心却近!有了高速公路和家用汽车,慰籍了多少游子的思乡之情。想家时,再想想不过是几个小时的车程,如果不是疫情当下,一年应至少回两次,“父母在不远游”,只有在四十不惑,已远游的时候才懂得。
回家一趟,看到了父母虽骤添白发,却精神硬朗。看到了大姐夫奋斗买的楼房。看到了二姐的质朴和温和,我日后要多替她分担。看到了三姐小日子大老板的风光和豪车,也看到了一个家族蒸蒸日上的生活态势。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相信家族的奋进会润泽每个家庭成员,蒸蒸日上的生活也会由衷的激励年轻的后起之秀,望着故乡的长空与月色,让我想到了李白的《行路难》其一。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年纪大了会想家,会思乡,会懂得被岁月躺平。回不去的地方叫故乡,到不了的地方叫远方。有多少人就这样,一直在路上……
二姐快手记录的假期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