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打破夜晚不开放的惯例,选择在今年元宵节举办了“紫禁城上元之夜”,因为实在太火爆致使抢票平台都瘫痪了,然而夜深人静的故宫并没有想象中的美,一场绚丽的灯光首秀反而成了吐槽的一大风景。
由于齐刷刷的射灯和静悄悄的投影,让见过世面的人多少感到有些疲倦和失望,文化底蕴深厚、皇家气息厚重的故宫居然使用着迪厅、演唱会、大型舞台秀才使用的灯光展示效果,平铺的《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更因缺少环境的烘托如同单片,集体主义审美、灯光审丑、土味审美、晚会审美等标签愈来愈掩盖盛誉的溢美之词,尽管看到的人依然在分享着激动的心情:绝美了!
故宫此次灯光秀饱受质疑,其实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审美多层次或文化多层次的特征,普通大众和精英人群在文化消费上尚存在很大的差异,文化审美提升的欲求渐渐扩张。在故宫灯光秀的感受上,并不是人人都去强调设计、审美、艺术或文化的,可能就是却享受体验下故宫之夜,然而这些人并没有多少的话语表达力和媒体影响力,只是在朋友圈、小视频等中获得一种“膜拜”。
故宫灯光秀到底土不土也许并非能够严格界定的,大红大绿高对比度、闪亮闪耀强视觉冲击力等表征只是在不同环境、不同人群、不同时候被强加一种反向的观念,有人有时说这高端大气上档次,看看光影变幻多壮观;有人有时说硬核粗暴土掉渣,几排灯打来打去简直了。可试想:故宫花费很多财力、物力和人力就是为了“土”一番?所谓的“土味审美”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了吗?显然不是!
一般来看,美具有相对一致性、普遍性,是主客观的统一,其本身的形态也是多种的,正如李泽厚所指出审美三大方面: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分别对应着生理感知、理解想象、超道德的过程阶段。对于故宫灯光秀,作为感性的审美活动可能仅是部分人的感官愉快罢了,尚且无法满足更多人的高层面审美追求,但这并非等同于“土味审美”,土和精、俗和雅在此往往是一种强权中的自我标榜和优越狂欢而已,因为美就是这样,但人却总不那样!
作为审美客体的故宫同样有着自身特质,对其审美生成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味去迎合观赏者或者顺从设计者,抑或屈于批评者,理应寻找体现其传统与现代结合的视觉表达元素和科技呈现手段,才能更好地向世人展现故宫的壮美、优美和自然美,只有它越像自己,才越属于每个审美体验的个体。
与其说,故宫这场灯光大秀为了追求审美或文化的传达,倒不如说是为了实现走进寻常百姓的网红梦!
想必:故宫结合24节气重要节点而选择的下一个夜间开放亮灯会更亮、更美、更红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