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葭州寒雪
当你明白所有的一切都是以健康为前提的时候,你就会把所有的工作重心放在自己的身体上。同时,你也就会对自己的饮食开始注意,你也开始注重锻炼身体。
大凡能让人们真心实意去改变的应该是思想的改变,也就是一个人对某东西的概念认知,以及他能够从本质上去领会其中的含义。只有内心愿意去改变,则一切改变都会提上日程。如果我们这是表面赞同,内心压根都不愿意去做出改变,则这样的改变迟早会半途而废。
改变的前提就是能够适应痛苦。因为身体由于长期的条件反射,让你形成了一些行为,当你要破坏这样的反射行为,你就会不自在,不舒服,甚至觉着自己很另类,无法和周围的人们保持一致,就会出现社会认同倾向。
既然我们知道,我们的改变是建立在认识上,然后就是经历不适,然后才会慢慢发生改变,真的是很难做到的。因为整个内心要接受排异,身体也是,当我们的行为没有很大的改变时,我们就会怀疑自己。久而久之,也就不了了之。人们再次回到当初的状态,而且还没有了压力。
我有很多次想早起,但是终究是失败了。有一种自律就是间歇性自虐。我也是我中的一名,我经常想改变自己,但是又经常放弃了,我的行为不稳定,慢慢也就没有了下文。我跑步,我写作,我想早起,我想注重饮食,我还想理财。但是,回顾这几年的坚持,我的阅读没能读多少,我的写作没有写多少,偶尔跑步,偶尔早起,但是最后都失败了。
而且,我有一段时间异常的焦虑,那是因为我一直在听从不同的声音,很多声音之间的看法都是矛盾的,甚至是让我犹豫不决。当你想完成一件事情,你最大的敌人可能是信息的冲突,观点的对立,再加上你的独立思考能力羸弱,你不知不觉会沦为受害者,最后一事无成。
总结自己过去的诸多失败,我觉着我自己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是追求完美的一个人。这样就会让自己迟迟不能去做一些刚开始确实不怎样的事情。但是,事情的发展都是不断改进的。iphone 的初代当时确实很好,但是毕竟无法于目前的Ipone14相比。一切都是从不怎么完美逐渐走向比较完美,未来还会继续改机。也就是说我们很多人都会陷入一种怪圈,就是一开始就想达到巅峰。这其实是一种非常可怕的思想。
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是循序渐进的比较好。可以先把要求放低,最终让自己做这件事情的频率增多,那么你做成功这件事情的几率也就更大。切不可一步登天,结果可能持续不太长久,终究是放弃了。
例如,你可以先规定自己每天3000步,一周能3次,这样就可以了。慢慢在加强和升级难度。
早起,比如说,你每次比之前早起5分钟,这样一周就可以向前进发35分钟。或者这一周我们就按照7:00起床,下周6:55;下下周6:50.当然,一切都是靠调整获取。大多数的急功近利,都没有成功。
阅读,每天读一页,或者是5-10页,或者是一章节。一周就会有很大的进步。如果你非要制定一周一本书,一年52本,总体失败的概率就会更高。
降低要求,就是接受刚开始的不完美和瑕疵,慢慢来改进它。
还有,就是耐心和总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