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传承应该如此。
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隆冬季节,武当山脚下,十堰的高山之上,瀑布凝成冰刀,滴水化为银针。
忆师两年教诲,常在眼前,历历在目,念念难忘。
师心如水清澈,在写《跟诊日记》时,感动不少学子,他们纷纷寄来红包心意。
面对修学路上的财诱,师只讲一句话:“切莫轻易接受他人馈赠!”
我遂警醒退回,连笔记本电脑都不敢要,立马咬牙切齿,勒紧裤腰带,夜以继日,磨砺笔头,焚膏续晷,俯首案桌。因此,佳作频出。
若无师水一般洁净之心,如何能抵抗修学路上糖衣炮弹的轰击。
向使当时,拿到钱财稍安一时,恐怕许多著作就会“死”在蜜糖罐中。
师心如水般明鉴,似冰刀锋利。
一博士生,同我共侍诊于师身边。
师暗中同我说:“你有成,他难成!”
我不解说:“他学问、资历、人脉俱佳,远胜于我,我最高也只考到硕士研究生,跟他博士还差远了!”
师说:“我见你摸脉时,不论男女老少,长幼妍媸,都是等同对待。而他对老残恶病患者不出手,对貌美女子切脉时却情有独钟,停留时间过长,故知他会在色关里头绊倒。”
后果如师言,我心中不禁捏一把汗,一言一动,皆关乎命运啊!色关过不了,纵才高八斗,终将一无所成。
外界的考验,无时不刻不在,内在的障碍,随时都会出来,你若无冰鉴镜照,火眼金睛之明察秋毫,金箍棒之速灭妖念,那么,迅速堕落,不过是转瞬间。
我们的著作,被评为“医界十大畅销书”,名气鼎盛,我高兴地写好《庆功文》,以为师会开心雀跃。
谁知,师却按文不发,同时训话:“贪名必死,好利必亡!年纪轻轻就名誉加身,不值得高兴,值得警醒。
我们身上的名气,已经远远超过我们的年龄了。况且,你想十年写一本书流传百年,还是一年写一本书,流传不到一年呢?畅销是起步,追求经典才是目标!所有暂时来得快的成就,都不是什么成就!”
顺境淘汰人,逆境磨练人。师是这样洞若观火,在顺境中不贪爱执著,在逆境中奋发无穷的人。
在任之堂跟师期间,几乎天天有患者请客,有学生送来拜师送礼,更有各位领导的饭局应酬。
人以为学习、跟诊、采药劳倦之余,美美吃一顿,是宽慰犒劳自己。谁知,师却拒绝掉大量的宴请,回到家吃家常饭,并说:“好吃莫过家常菜,好穿莫过破布衣,知冷知热结发妻。
师在家里,就是只羡鸳鸯不羡仙的表率。
师常清晨早餐,一碗白汤面,或昨夜的剩饭加热,七分饱就一餐。并且说:“胃常空则病少,脑常空则智多。”
我因此在宿舍餐桌前,贴“不赴宴,七分饱”之字条。
奈何,无师般冰刀雷厉,金光照耀,屡在贪食里头栽跟头,常有吃撑之苦,贪食之念,遂立下狠戒:非时不食。自此,再无美食能动我心。
想起在富康小区,跟王蒋同室。
人问师如何读书?
师说:“半夜抱着疑惑翻书,沉迷进去,一抬头,不小心就是两三点。”
问师,精神何以饱满至此?
师说:“非精神足,怕误苍生。治心何日能忘我,操术随时可误人。”
佛门以敲木鱼为警醒,即便夜间,鱼眼睛常睁不闭,表法常精进。敲木鱼,就是要敲醒,保持不懈怠。
师案桌前,有《警众偈》一首: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又何欢。
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因此,我在十人的宿舍里头,从来都是最晚睡的那个。时常外面窗玻璃结冰,观书还观到深夜一两点。早起跟阿发背书于二堰桥的路上,睡魔因此成为我手下败将。
恰逢今年,离开师身边已五年,似乎在昨日。想到古之医者,三年技成,皆可行道救人。
因为真弟子,能夺师之志,成师之心,以师志为己志,慕师当慕其心。所以真正的中医师承,三年学艺,两年效力,五年就理事圆融,功夫成片,一心不乱,能为医灯续焰,道法添油。
为何今之医子难成?
功夫在医外,在这财色名食睡,堕落五条根。这五关,就像篮球场上,你过不了对方五个人,如何能一举投篮命中呢?
师心如冰似水,待患者,若水般柔和;对付自己,心念似冰般锋利尖锐,明察秋毫,若冰似鉴。
正如《冰鉴》,乃曾公相人奇书。用冰来鉴照心念,微细波动,念起即觉,觉之既无。乃上等相学心传,观念头功夫也。
师有七窍玲珑心,具般若无为志。
诸多境界格局,山顶风光,非我等山下之人能领略也!
吾人觉得,此五关不过,真无资格问师,拜师,得师心传,甚为惭愧!冒称弟子,无脸到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