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话说《敕勒歌》

话说《敕勒歌》

作者: 小华_ab01 | 来源:发表于2021-12-06 12:15 被阅读0次

    按照本次国培“切实提升语文教师古诗词教学能力”的总体要求和具体实施方案,根据各学段老师们的选课内容,我选择了今天执教的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敕勒川》一课。

    我们都知道,“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是学科教学的三个根本性问题。解决这三个问题,就需要我们依“课标”而行。

    一、教什么(读古诗的方法)

    关于古诗词教学,课标第一学段目标中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在二年级上册教材中,因为没有编入儿童诗,所以本册古诗词教学目标是:诵读儿歌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敕勒歌》在本册课本中被编排到了“想象”这一人文主题单元中,根据阶段目标和本册教学目标以及单元主题,我把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定为: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草原的辽阔高远。

    二、怎么教(手势朗读、想象画面入情入境读)

    课程标准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的朗读”,所以在二年级教材使用中,编者提醒我们:每次朗读要达到什么目的,教师要心中有数。古诗的教学,最好的办法就是反复诵读,熟读成诵。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诗词音韵之美,不必在所谓主题思想、意义价值、艺术手法等方面讲太多。因此,在这节课中,我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开展教学:

    第一、 音诗画导入,奠定朗读基调。

    “敕勒族”,作为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对于本节课来说,也是他们要了解的,所以,在开课之初,我便通过一段经典的马头琴音乐和介绍,带孩子初步领略草原美景,了解这一少数民族的生活特点,从而顺势引出他们的牧歌《敕勒歌》。

    第二、 指名正音读,提高朗读水平。

    正确、流利朗读诗歌,是本节课的第一个目标。指名读放在开始,也能让我们检测到孩子的朗读水平发现问题,便于接下来有针对性的朗读指导。

    第三、图文结合诗意理解读。

    在这个环节里面,其实包含两个步骤:1.走进图画感受诗句美。第一句“天似穹庐”的“穹庐”,对一些孩子来说是难点。直观的图片,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能解决这一难题。一开始出示图片,让学生通过找看到的景物(阴山、穹庐、敕勒川),把一幅图画读成一句诗,来理解诗意,感受语言的美。2.走出诗句想象画面美。在这一环节中,反其道而行之,让学生在朗读诗句中,想象天的湛蓝辽阔,草原的无边无际以及牛羊乍现时的惊喜。学生这样在“图、文”的转换中走一个来回,就能在不知不觉的吟诵中理解诗意,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在这个环节中,我还穿插运用了“根据景物特点表演读”的形式,让他们在想象中,用手势演示那天的辽阔、阴山的连绵起伏、敕勒川的无边无际,感受大草原的美。其实,学生在他敢于伸出手,张开手臂的同时,他们的心也就打开了,欢快也就来了。让学生动起来,课堂的僵局自然就会打破。

    第四、 吟唱结合入情入境读

    《敕勒歌》是北朝民歌。我们知道,诗歌起源于上古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情相悦、宗教祭祀等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形式。所以,在古代,诗就是歌,歌就是诗。只是在后期,历经汉魏六朝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的发展过程,才有了更细的划分。《敕勒歌》,就是他们的牧歌。因此,在悠扬的马头琴的伴奏中,吟唱诗歌更能让孩子们入情入境,更能激发他们无穷的想象和吟诵诗歌的兴趣。

    第五、 拓展古诗入情入境读

    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同时在第一学段目标中要求: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因此,积累背诵古诗是很有必要的。选取《忆江南》的目的,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很快想起学过的《江南》这首诗,而这首诗也能让学生了解不同方面的江南美景,激发起学生的朗读兴趣。

    三、为什么教

    课程标准对古诗词教学提出这样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低年级古诗词,重在吟诵、积累,所以我们的重点就是让学生在不断地吟诵中产生共鸣,在积累中走进诗歌的殿堂,领悟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在诗歌的滋养中得以鲜活的成长,与古诗词相伴,芬芳一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话说《敕勒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ovgx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