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自媒体文章,有个规律,就是但凡影响力比较大的,都是以“干货”见长。什么一个小时建立阅读操作系统,或者各类五花八门的写作课、英语课、阅读课,似乎都在告诉你,要努力,要加油云云。不过,这样的潜台词背后,实际上也在告诉你,你还不够努力,还不够优秀,还不够勤奋,还缺等等等等。
于是,我们以为自己是拿起“成长”武器打不死的小强,去敲击所谓阶级固化的社会现状,去喟叹,去反思,去感慨鸭梨山大,去跪着把路走完。
不过,跪着干嘛,你真瘸了吗?
坦白说,个人观点,这些所谓干货,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焦虑安慰剂。你岁月静好的心安理得,偏偏被“外面的世界”整的心潮澎湃,你焦急的寻找一切“进步”的方法,结果往往是今天领导给你一件简单任务都没做好。
“心有余而力不足”,越努力,越焦虑,寻寻觅觅,兜兜转转,一天一口个人成长的老鸡汤,就没喝腻吗?
这个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是,你是否静下来问过自己,你最真实的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自己又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再进一步,你的生活真的需要“别人”来定义吗?
多少世纪以来,我们被我们的老师、尊长、书本和圣人用汤匙喂大。我们总是说:“请告诉我,那高原、深山及大地的背后是什么?”我们总是满足于他人的描绘,这表示我们其实是活在别人的言论中,活得既肤浅又空虚,因此我们充其量只是“二手货”人类。
——《重新认识你自己((印)克里希那穆提)》
1、坦然接受自己,是一切个人成长的根基
你开始了解你必须与真实的自我和平共存,而不是和那个你认为应该的或过去的你。你能否正视自己,而没有恐惧,没有假造的谦虚、辩解或谴责,只是单纯地与真实的你共处,你可曾尝试过
——《重新认识你自己(印)克里希那穆提)》
人的心理行为有个特点比较有趣,就是人总会为自己的行为开脱找借口,会自我说服。可能这作为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并无坏处,可是,放在正确评价自己上就容易造成误区。
在微博问答上,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好多的问题开头都是“我学校差,资源差,该怎么逆袭该怎么努力?”
学校差,还不就是高考没考好,高考没考好,就说明至少在高中那宝贵的三年,你就是个学渣,而学校差,就业确实有很大影响,而第一份工作往往又是决定人生的重大抉择,先别慢着灌鸡汤,行文至少在这,上述结论没什么问题。
可惜,大多数时候我们会逃避自己就是学渣的基本事实,觉得可以“逆袭”。其实,哪有什么逆袭不逆袭?好好上你的课,读你的书,所谓成功的路径,还不就是正确的态度加上可行的方法,最后加上时间慢慢熬。
而坦然看待自己的过往,坦然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的迷茫、焦虑、害怕、恐惧,接受自己内心的伤痛,接受自己曾无力挣扎的过往,而这,都是你最真实的自己。
承认自己是个学渣其实是变成不学渣的基础,面对自己内心最真实的状态是变得不一样的根基。
2、一切以自己内心为指引
据说佛教典籍里记载佛祖诞生时有这样的说法:”为释尊诞生时,向四方行七步,举右手而唱咏之偈句:“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今兹而往生分已尽”。
其实,“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八字何尝不是最本真的心智模型呢?
如果我一天到晚拿自己和你相比,努力模仿你的长处,那么我就否定了我之为我,因此我就是在制造一个假象。任何形式的比较,都会导致幻觉及痛苦,而且愈陷愈深、难以自拔。
一切听闻见识,归根结底,都是外物强加,想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就是要时时刻刻以自己内心为尺度去实践、去衡量。
我们的内心其实是最强大的过滤器,听上去好不重要,适合自己才是最主要的标准。
你说你就是一个典型的理工男,拆解个机械颇有心得,非要鼓吹让你学习文墨,吟诗作对,岂不是搞笑?反之,你喜欢静静的读书写字,要让你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断攀登,也是有点不近人情。
而性格特质往往是相伴一生的,认识自己,也是在于了解自己的性格趋向,你做什么没有功利的事能感到真正的快乐?找到这件事,认真去做,还焦虑什么呢?
3、欲速则不达
如果你能全神贯注于一件事情,观察者就消失了,只剩下了那股专注力,也就是最高形式的智慧。这种心智状态显然是完全寂静的,而这种寂静只有在完全专注时才会出现,它不是靠修炼得来的。
《重新认识你自己》在书里还提到冥想的方法,说到底,其实就是给自己内心一个单独的空间,去面对自己最真实的状态,去关注最稀松平常的呼吸,去感受肢体的存在,进而在心智层面达到“静”的境界。
静心,是去处一切焦虑的良方。
而在日本四大经营之圣稻盛和夫的《活法》里,认为接近这种状态的是靠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之中,全神贯注的专注是能通神灵的。
因此,面对现在五花八门的所谓“干货”也好鸡汤也罢,倒不如自己选一件自己喜欢的小事踏踏实实的做一段时间,无论是写字还是读书,甚至是做饭洗菜,世间万法,皆为修行,修行重在修心,而心智的成熟才是一切鸡汤能有效的根本所在。
喝鸡汤前,多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吧。
小结
1、回家太累不想看书就沙发上躺会。
2、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3、别想太多,洗菜去。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