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几天我和赖老师聊到:“你还记得上一次认真看一本书是什么时候吗?”“你不提还直没注意,毕业后就再也没有静下心认真看完一本书了”他面露惊诧笑着说道。“我也很久没有静下心来看书了”我苦笑道。
望着桌子上的书立,我看了看书立旁高低错落放着十几本书,大部分都还是新的,已记不清什么时候买的了,
其中不乏学生时代最喜欢看的《人生》等书籍。我陷入沉思,到底从什么时候起我对读书失去了兴趣?
还记得刚上大学时我还带着在上中学时精心收集的《家》《春》《秋》三部曲,
那时候大学军训最大的乐趣就是晚上熄灯后打着台灯看书到睡着,那时候智能手机还刚刚兴起,还没有养成天天抱手机的“好习惯”,
虽然经常忘关灯第二天起来台灯没电了,但我依然乐此不疲,似乎我能从书中汲取第二天努力奋斗的力量。
后来我买了人生第一部智能手机,好像是一个vivo品牌的手机,省吃俭用了好几个月买的,不愿意多问家里要钱,感觉上大学应该要独立一点
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也被网络上丰富的信息和资源所折服,手机成为我汲取力量的又一法宝,每天玩手机渐渐变成了我们耗费时间最多的工作。
应该就是从那时起我所热爱的书本阅读悄悄转化成了网络阅读,
这种“浅阅读”往往不需要思考,我的注意力完全被吸引到这种“精准推送”的方式上来了,慢慢的我开始囫囵香枣、一目十行、不求甚解,开始追求那种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愉悦。
前几天翻出那本珍藏许久的读书笔记,发现最后一篇的截止日期已经是N多年前了,似乎自己被什么东西“绑架”了一样,
每天乐此不疲的刷着鸡汤、抖音,感觉自己学到了很多,细细回想却又聊胜于无。
环顾四周,“手机族”遍地开花,马路边、公园里、地铁上到处活跃着“低头族”,这俨然成为了一种时尚,
而纸质书阅读却成为奢侈的记忆,路边的报刊亭很多已破烂不堪,偶尔能遇到几个顽强存在着的,也是无人问津,
书报式“深阅读”的包围圈在逐渐萎缩。
当前,手机阅读充斥着很多不正确、非主流的价值观,这种“快餐式”“碎片化”“心灵鸡汤”阅读容易削弱对问题深层次的思考能力,
尤其是大数据时代,网络能精准推送个人所关注的信息,使人封闭和自我。
这也使我开始重新思考读书的魅力。
书本是人最忠实的朋友,它就在那里,一直陪着你,毫无保留的献出自己。
你可以肆意对它攫取,它毫无怨言。从书本中学到的思想,谁也别想拿走,它会影响你的气质。
有书卷气的人,身上始终有一般淡淡的书香,透着墨的芬芳,留着砚的韵味,带着纸的气息,总是有种莫名的自信。
终于我还是明白了,希望还不是很晚。
阅读,是人生最大乐趣,她让灵魂汇入自由的海洋,融入生命的乐章,拥有一个比大海更广阔的心灵空间。
我将重拾书本,从“浅阅读”到“潜阅读”,在阅读中取得知识,在思维的碰撞中获得力量,不断汲取“精神营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