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以为朋友分享给我的,我觉得说的挺对。
找结婚对象这件事,对很多人都很难。因为碰到合适的人,太不容易了。我们都知道,婚姻质量对人的一生的生活质量影响有多大。遇到这样的难题,很多人,就说,我随缘吧。这句话害死人,其实是托词,本质上是放弃主观努力。
老喻在闲聊的时候说,他有一个模型,可以加大成功的概率。这个模型叫“三门模型”。
我们谈到一个人的性格,通常是用“外向”或者“内向”来形容,这就太粗糙了。结构化地不够,老喻说,其实可以更结构化一点。把一个人的心灵开放度,想象成一个带院子的房子,那其实有三个门。最外面的大门是院子的门,然后是房子的大门,最后是卧室门。
有了这个模型,你就可以把人的性格更精确地分类。
比如,有的人院子大门敞开,但是你很难进入房子的大门。这就像是在社交场合上遇到的某些人,面子上很热情,但很难跟人深交。
再比如,有的人花园门紧闭,房子大门也不轻易让人进。可一旦让你进去了,恨不得马上把卧室门也给你打开。这类人平时很内向,看起来拒人千里之外,但别人稍微对他真诚点儿,他就恨不得把心掏出来给你看。
你会发现,用这个“三门模型”来衡量人,会出现八种不同的人。如果你要找结婚伴侣,最佳的三门模型是:第一步,热情敞开院子的门,进来的人越多越好。这样你选择的机会就多,甚至会遇到那种,你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喜欢,但是一旦遇到发现挺合适的人;第二步,要虚掩着房子的门。为什么要虚掩?这是要设立一道屏障,只让那些有心进房子的人推门进来。这是一道筛选机制;第三道门,是卧室门,那就要看紧了,为的是严防渣男渣女。
你看,这么一分析,是不是马上就有了行动方案?是不是比“随缘”两个字要靠谱得多?积极得多?这就是结构化的思考方法。
我在闲聊中听老喻讲到这个“三门模型”,发现不仅是找结婚对象,用来观察我们身边的人,也有用。至少,你眼里的人,不是内向和外向两种人了,而是不同三门组合下的八种人。你可以针对性地设计不同的交往方式。
还是要走出去,接纳然后认识不同的人,找到合适的人概率就大点。
晚安,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