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故乡,我或许是一个不称职的孩子吧?
虽然每周都会回去看看老父亲老母亲,但所到范围仅限于长长的街道和母亲的小院。村里的变化,家乡的变化,我都是从父母亲的描述中得到少许信息:
“村前的花仙子又开始建设了,前边你二叔在那儿打工呢!”
“不用惦记我,你看,我又发老人钱了,还有库区移民补助。”
“你没去看看?咱们村东边一直到望海石那儿,都建成湿地公园了,那花开的,真美啊!”
或许,近处无风景吧?我也会跟同事朋友炫耀:我家就住在花仙子附近,对对对,紧靠着日照水库。
可是,这么近,这么亲,我却鲜有踏足,总觉得我随时可以去,但忙碌的脚步,总是匆匆来,匆匆去,对于故乡,对于曾经走过的路,对于日新月异的西湖镇,我近乎陌生。
小满那天,东港区作家协会组织会员前往东港区西湖镇开展“状元故里·七彩西湖”文学采风的活动,虽然当天还有其他活动,但此行的目的地是我的故乡,我爱着却对她知之甚少的故乡啊!我拒绝不了那份强烈的想走近她看看她的渴望,怀着忐忑复杂的心情,我跟随着东港区作家协会一行人,踏上了归乡之旅。
为了消除大家对西湖镇的陌生感,大客车途径633省道,再转到222省道进入西湖镇,从城市到农村,从奎山到后村镇再到西湖镇,一路上,初夏的微风拂过新绿的大地,还未泛黄的小麦随着风儿如波浪般翻滚,黄灿灿的金鸡菊洒满路边的每一寸土地,陶醉在这绿树清风的乡村美景中,不知不觉,到达了西湖镇。
记忆中西湖镇,只有一条古老的南北大街,街道两边林立着西湖镇的大小企业:水泥厂、纸箱厂、西湖建筑公司、日照第四机械厂、巢丝厂、地毯厂,烤干厂,供销社、杂品店、粮所、镇党委、书店、照相馆等。小的时候,西湖镇(又名新村)是孩子心中的大世界,逢五排十是大集,那时候,能软磨硬泡跟着母亲赶集,是最幸福的事。尘土飞扬熙熙攘攘的大街上,母亲紧紧地抓住我的手,和熟识的人打着招呼,和小商贩讨价还价,我看着卖糖酥棍的,就走不动路了,母亲宠溺的给我买了一根,酥酥甜甜的,含在嘴里就化了,那份舌尖上的享受,至今回忆起来都是美好。
而今,跟随采风团的老师们回到了故乡,在镇党委宣传委员贺伟老师的陪同下,首先来到了位于西湖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对过,222省道与兴西路交汇处东南侧的状元公园。
时值初夏,公园里花团锦簇,蜂飞蝶舞,微风抚动,香气凝人,在满园的花海里,我亦步亦趋的紧跟在贺伟老师的身边,一边看状元公焦竑的肖像和选自焦竑所著蒙学读本《养正图解》的石刻小品,一边听他娓娓道来状元公焦竑的传奇经历:焦竑,明朝万历明代思想家、学者、藏书家。焦竑16岁中秀才,25岁中举人,49岁通过会试,获会试一甲第7名,殿试一甲第1名,成为明朝第72位状元。
焦竑的传奇经历令人神往,锲而不舍的求学精神令人敬佩,博学有爱的家乡情怀更是令人感动,漫步在状元公园,仿佛置身当年的科考之路,挑着担子的小书童,儒雅倜傥的大才子,奋笔疾书的考场答卷,意气风发的状元郎……
在西湖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大屏幕正播放着《醉美西湖》宣传片,一袭湖水,碧波荡漾,苍翠茶园,清香四溢,湿地公园,美轮美奂,这是我的家乡吗?这是那个曾经因为贫穷而让我窘迫无助,不得已辍学离家,背井离乡外出打工的家乡吗?屏幕上歌声悠悠,似有诉不尽的故乡情,记忆里往事随风,都化在了对家乡飞速发展的惊艳中。
在西湖记忆馆,顾伟老师利用照片、文字、实物等方式,为我们介绍了西湖镇历史文化、人文特色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先贤模范事迹,从古至今,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年代,西湖镇历史发展活灵活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对于故乡,我的确是一个不称职的孩子啊!
意犹未尽,我们继续贪婪的探寻着西湖镇的状元文化。
在一片绿荫掩映中,一处红色的楼群吸引了我的视线,四个烫金的大字“西湖中学”如一把魔力棒激起了我内心的涟漪,澎湃的情感渐渐如洪流,将我淹没,这是我的母校!
一别三十多年,今又相见,可是,我从哪儿能找到曾经的痕迹?门前的状元路宽敞平坦,校园内群楼林立,学风蔚然,假山楼台,绿树成荫。一别多年,母校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我的记忆里,没有教学楼,曾经的教室是一排排整齐的平房,偶尔还会停电,教室里便闪耀着星星点点橘黄色的烛光;在我的记忆里,没有学生公寓,宿舍里更没有空调,那一排排长长的大通铺,上下两层,两个班级一处宿舍,熄灯之前,嘤嘤嗡嗡,熄灯之后,鸦雀无声;在我的记忆里,学生食堂是光顾不起的,我们一周的伙食就是从家里背来的地瓜煎饼,咸菜是母亲炒好的青菜装在阔口的瓶子里,一般都会在周三前吃光,剩下的日子只能就着开水吃干煎饼,至今回忆起那甜腻腻的地瓜煎饼,都感觉苦涩多于甜蜜;在我的记忆里,操场是没有塑胶跑道的,更没有篮球场足球场,而今,遍观整座学校,再也找不到那一排排的平房教室和宿舍,一座座教学楼和公寓楼拔地而起,错落有致。校园内绿树成荫,干净整洁,操场在校园北侧,塑胶跑道环绕一周,中间的足球场不知道欢喜了多少爱运动的孩子。三十多年唯一没变是校园后面那一座高高的水塔,塔顶上那一棵老柳树已老态龙钟,它俯瞰着美丽的西湖中学一次次蝶变,或许也带着骄傲在风中炫耀吧?
挥手告别母校,我匆匆追赶上作家协会采风队伍,来到了状元故里的核心地---大花崖村焦竑状元坊。状元坊在222省道西侧,高大的牌坊庄严地耸立在园林门口,巨大的焦竑石像慈悲的注视着前来拜访的人群。一座座石碑林立园中,上面有焦竑状元的简介,也有他的书法著作,虽然时过境迁,笔迹依稀可见。据说,焦竑状元坊是日照地区唯一保存下来的始迁祖陵园,坊内现存有老碑30余座、70—80年生古杨树30棵、焦竑石像1座、书法5幅。
焦竑一生博览群书,“自经史至稗官、杂说,无不淹贯”。其史学思想比较进步,一生著作很多,藏书也很多。他的藏书楼仿浙江宁波天一阁藏书楼而建,起名“五轴楼”、“五车楼”。史有“明代藏书之富,南中以焦氐为第一”的记载,遗世有《焦弱侯问答》《金陵旧事》《国朝献征录》《谵园集》等十余种。
状元故里的大银杏树,是我每次匆匆路过的风景,春天看她在用绿叶点缀满树的沧桑,夏天看她慈祥的护佑着树下玩耍的儿郎,秋天那一树金黄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冬天,落叶飞尽,古树虬枝,在呜咽的寒风中期盼着来年的春风。这一次,停下车,专程来看她,近距离走进她,看她挺拔的树干扶摇直上,凌空展开她的苍翠有力的臂膀,似乎欲将白云拥抱,又似乎向远方的游子诉说思念和忧伤。
据大花崖村邢书记介绍:这棵枝叶茂盛的银杏树乃唐代所植,距今已有1300余年,树高27米,主干高6米,胸径2.37米 ,冠幅22米×28米,约616平方米,须7人伸展双臂方能合围。树独特之处是由主干底部分出许多幼苗经数百年的成长逐渐与主干融汇在一起,就这样不断地分分长长,不断地与主干融合,树干便越来越粗。古人有形象的描述:东南枝子行开船,西北枝子跑开马。足以说明她树冠之大,这棵银杏树是继莒县浮来山银杏树之后的日照市第二大银杏树。被日照市人民政府列为县级保护文物 。
说起西湖镇,自然会想到西湖水。晴天波光粼粼,阴天烟波浩渺,远观山水相依,白浪绵绵,近听潺潺呜咽,如泣如诉。
说起西湖水,自然会想起瞻埠潭,那个依山傍水的小村庄,有着浓郁的文化气息,瞻埠潭村退休的李志平老师有着浓郁的家国情怀,你看,村里的每个拐角处,都有一处写满故事的牌匾:《》《》《》,每个传奇的故事里都蕴含着美好的寓意,乐善好施,孝亲敬老,诚实友爱,团结邻里。慕名前来的游客或驻足观看,或拍照留念,小小的村庄,秀丽灵动,诗意盎然。
站在村子的高处极目远眺,美丽的日照水库尽收眼底,观群山倒影,刚柔并济;看绿树环翠,碧波万里。顺坡而下,沿湖北上,赏垂柳依依,轻抚湖面,听浪花跃跃,抵石轻弹。
龟背岛上,阳光慵懒,微风拂面,湖水清澈,波纹连连,不时有鱼儿调皮跃出,又迅速隐去。勾起了游人浮想联翩。
李志平老师《瞻埠潭的故事》中,那主管一方的老鳖精,你可安好?不知道东海龙王的爱女七龙女是否还在龙宫修炼?今日浮云朵朵,不知八仙能否前来与文人墨客吟诗作赋,开怀畅饮?还有那香醉八方的桃花鱼,不知店家可曾做好?
小满采风,采的何止是满目的风景?更有那数不清的往事从记忆深处涌起,我的故乡,当我满怀深情的走进你,当我贪婪的呼吸着你甜醉的空气,当我擦干不小心涌出的泪水,当我骄傲的和同伴介绍你,我终于明白,对于故乡,我始终是那个最爱她的孩子,无论是过去的贫穷还是现在的富有,故乡,始终都是我心中最美的天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