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敏感期
有时,我们真的无法了解孩子到底在想什么,加上语言的障碍,在养育的过程中,我们总会经历这样或那样的无奈和困惑。但是,尊重、理解并尝试接纳,是我们的基本前提。在此基础之上,有一些小技巧能帮助我们“读懂孩子的敏感期”。
发现的乐趣
有一天,我们班里的小女孩一边工作一边喃喃自语:“收工作!收工作!”然后摇晃着把手里的工作材料放到架子上。要知道,在平时的工作中,她的所到之处,片甲不留,我们必须紧跟着她后面收拾,才能保证所有东西最后能被顺利找回来。那时,我感觉突然有一束光照在了她的身上,那是我的“心流”时刻。在日常生活中,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你是否也曾经有过这样的“心流”时刻?是否曾经也见过一束光,照在自己孩子身上。
发现是一种乐趣,一种让你能够参与到孩子成长的方式。通过发现,你似乎看见了,孩子成长的轨迹,也真真切切地沉浸其中,并为此而快乐,内在的自我仿佛在绽放,也变得不一样了。但“发现”是一种能力吗?我们需要掌握和了解什么呢?
我的弟妹,九五年的小女生,已经是一位宝妈。她刚刚大学毕业,没有多少工作经验,谈不上对教育有多么深刻的领悟,甚至自己也还是一个孩子,但那种为人父母的敏锐就是那么浑然天成。每天,只要你愿意,她总会告诉你孩子最近带给她的惊喜和变化。不知道为什么,我女儿特别喜欢闻我的脚,每次都嘎嘎大笑;我发现她比较喜欢用左手,而且会自己抓食物吃了,还会两只手轮流拿;她最近的声音不一样了,有时特别小女生,有时喜欢大叫;她特别喜欢我帮她换尿不湿,但是嘴巴太敏感,每次擦脸都会大喊,等等。听她描述,你能真切感受到一位新手宝妈的喜乐。
所以,沉浸其中,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刻,你自然会发现孩子成长的奥秘。
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但在实际应用中,常常会“变形”。我看到过一对高知的父母,为了锻炼孩子爬行的能力,不停地在孩子跟前使出浑身解数引诱他,甚至用双手不停地推着孩子往前走,孩子很快哭了出来。父母还很不理解:怎么和“书上”说的不一样?
书上的解释是:最近发展区,指的是孩子独立活动所能达到的水平和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之间,叫“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的这一发现,肯定了教学在孩子发展过程中的价值,教育是有用的。但是,“最近发展区”是非常微妙的,你需要非常精准地判断出:孩子独立的能力和可能够到的能力。
为什么“爬”非常重要?有的家长会让孩子整天坐在椅子上,或者整天抱在怀里,可是一岁后,孩子照样健步如飞。孩子缺少了“爬”的经验,真的无关紧要吗?视觉悬崖实验中,具有更多爬行经验的婴儿更有可能会拒绝穿过视崖深的一侧。因为他们开始自己学习,如何通过视觉来判断跌落的危险。还有,老练的爬行者会更善于记忆物体和找到隐藏的物体。对比自己开车和乘车的经历你就能明白,开车需要留意和组织的信息量更大。事实上,爬行帮助加强神经联系,特别是视觉和空间理解方面的神经联系。缺少了爬行经验的孩子,表面上看在“走”的阶段会更容易摔跤,但实际上,爬行和行走的感觉输入是不一样的,空间关系也不一样,对大脑刺激肯定也不一样。观察孩子学习爬行实在是一个太有意思的过程。一开始,孩子一只脚曲着,想往前但又害怕失去重心。慢慢地,她的脚偶尔能摆到后面,后来她能非常熟练地从坐姿变换到趴着的姿势。他看着眼前的东西,想拿,又不会爬,干着急。孩子就在那里旋转、手撑这用力后退——最后你会惊奇地发现,他总能到达他想去的地方。而这个过程对孩子而言,多么具有挑战性,最后他又获得了多么大的成就感!
你明白“爬行”的重要性,但你操之过急,孩子还没有学会爬,就捉住孩子的脚拼命推着向前,还没学会走就让孩子坐在学步车里学走路。有研究表明:有些环境对孩子施加了超出他们当前能力的期望,也会干扰脑的潜能。近年来,一些昂贵的早期教育中心涌现,这些中心用字母、数字来训练婴儿,教授学步儿阅读、数学、自然、艺术、体育等全部的课程。并没有研究表明这些项目造就了更聪明和更好的“超级宝宝”。相反,试图用婴儿还没有准备好接受的刺激去启蒙他们,会造成他们退缩,因而威胁他们的学习兴趣,相当于创造了与贫乏、缺乏刺激的环境相似的结果!
举一个例子:“陪娃写作业”是小学父母避之唯恐不及的事情,网络上有很多很有意思的段子调侃这些水深火热中的父母。一个爸爸发出灵魂的咆哮:九九四十五!九九四十五!父母们无法理解:这需要想吗?这需要想吗?这不是看了就会的题吗?
成人脑海里太多的已知经验让我们无法理解孩子的大脑思考过程,因为在我们的经验无法直接移植到他们的大脑中。也因此,我们很难判断出:孩子到底能做什么?什么是孩子“跳一跳”就能够到的东西。你知道“九九八十一”,但孩子可能无法理解什么是乘法、甚至连“九”这个概念还是似懂非懂。毕竟,课堂上的老师总是默认孩子教的都懂,考的全会。
因为疫情,全国人民都“宅”在家里为祖国做贡献。上班时间一拖再拖,八个月的小侄女成为了我每天的快乐源泉。她睡着的时候,我总是会忍不住到门口偷瞄几眼,看她什么时候醒过来。有一天,她坐在床上,眼睛一直盯着她妈妈的手机,手伸了过去,身子往前倾。我把手机放到跟前,离她比较近的地方。孩子的身子摇晃了几下,突然,她把曲着的脚摆到后面,整个人趴了下来,一伸手,就够到了。我一惊喜,又试了几次,但并不是每一次都能成功。但她的妈妈说,自从那次之后,她便偶尔能自己从坐姿到趴下来。剩下我们该做的,就只是把孩子从高椅子上“解放”下来,增加孩子运动的机会。没有费心的引导、没有强迫,看着孩子一天天能灵活地倒车、转圈、屁股逐渐地撅起来,你会感到由衷的喜悦。感觉就像是,你和孩子一起完成了一项伟大的使命。除了幸福感,还有满满的成就感。
以关系为基础的支持
我不是否定早期教育对孩子成长的意义和价值。很多家长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教育,不计成本,不计代价。但是,教育,尤其是早期教育,一定是以关系为基础的支持。
以亲子关系为基础的家庭教育,首先问问自己:我准备好了吗?曾经有一个妈妈参加访谈,她说,在孩子六个月的时候,她就决定断乳,因为她感觉,这样的生活,让她活得仿佛一台机器一样没有价值。很多人、甚至这位妈妈的丈夫也无法接受,认为她太自私了。但是,要知道,在国外备受推崇的“法国妈妈”,母乳喂养几乎不到半年,很少会超过一年。她们会在孕期喝咖啡、穿高跟鞋、甚至化妆。而法国孩子的教养和独立也是广受赞誉的。前段时间,一部韩国电影和日本电视剧在网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它们聚焦了全职妈妈的生活,引起了广泛的共鸣。是呀!在养育的过程中,很多父母都是孤军奋战、咬牙硬撑的。所以首先问问自己:我准备好了吗?父母良好的情绪状态绝对比所谓的“科学育儿方法”更有价值。比如在环境准备中,0-3岁蒙台梭利教育提倡“无围栏式”的环境。在新生儿时期使用尿布台,长大一点就用矮床。有些家长无法接受,担心安全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能承受的危险系数,如果你担心和疑虑,那大可不必这么做。但这样的环境设计传递的教育理念是希望“最大限度地尊重孩子”,因为“围栏”,就是无形地和孩子说“不可以”。孩子的天性是活泼好动,尤其是运动敏感期,他就是要反复练习,那么我们应当尊重他,及时发现他的发展敏感期,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他的运动需求。有的家长会躺在床上,和孩子一起练习翻滚、爬行,网络上也有非常多这样的视频。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因为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最好的玩伴和最好的榜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