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与唐伯虎同岁,只不过一个出生在春天,一个出生在冬天。
16岁时,两人相识一见如故,关系好得不行,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不过与天才少年唐伯虎相比,早年的文徵明,似乎连普通都称不上,是个不折不扣的笨小孩。
好在他有良好的家教,有坚强的意志力,让他最终成为了人生赢家。
文徵明也是江苏苏州人,与唐伯虎同乡。
他7岁丧母,先是寄养在外祖母家。年纪稍大些了,父亲文林辗转在各地做官,就把文徵明带在身边。
平时与文人雅士聚会时,文林总是喜欢带上儿子,以增长孩子的见识,学习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实际上,文徵明并不聪明,他7岁才能站立,8岁还语言不清,11岁终于进了外塾开始读书。
面对看起来智商堪忧的儿子,父亲文林并不着急,他坚信:
“儿幸晚成,无害也。”
没关系,我儿子大器晚成。
作为父亲,文林不缺席儿子的教育,面对孩子的现状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这对文徵明平和、坚韧的个性的养成,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文徵明一生的成就大都得益于此。
1488年,19岁的文征明参加乡试,被评为三等,不但没有考中,还因为写字太差,被主考官当众批评。
文徵明回到家中就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每天临摹一遍智永和尚的千字文小楷,这个习惯一直坚持了几十年。
从被评写字太差,到成为有名的书法家,文徵明做事的恒心和毅力可见一斑。
此后的几年中,在父亲的帮助下,文徵明开始跟沈周学习绘画,跟李应祯学习书法,跟吴宽学习应试用的八股文。
在这些顶尖级别老师的教导下,加上本人的刻苦努力,文徵明在诗文书画方面进步极快,在当地渐渐小有名气。
不过,在仕途上文徵明却没那么顺利。
1495年,文徵明去南京参加应天府乡试,没有考中。
但这次南京之行他认识了很多青年才俊。
回来后,他画出了《金焦落照图》,画中描绘了金山和焦山在日落时分的景色。这也是文徵明早期青绿山水画的代表作品,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49549/ff39412dad7fa846.jpg)
1498年,唐寅在应天府乡试中高中第一名,轰动了整个南京城。
而同行的文徵明则再次名落孙山,心中难免苦涩抑郁,怀疑自己。
文林给儿子写了一封信,信中说:
“子畏之才宜发解,然其人轻浮,恐终无成。吾儿他日远到,非所及也。”
大意是:唐寅虽然很有才,但是做人太轻浮,最后没什么出息。
来日方长,儿子你只要坚持努力,将来的成就是他比不上的。
面对考场失利的儿子,文林不打击、不嘲讽,只有相信和鼓励。
这样的教育,让文徵明重拾信心,再接再厉。
1499年,唐寅因科举舞弊案而断送了自己在仕途上的前程。
1512年,文徵明和唐寅都受到了宁王的邀请,看起来这可是个进入仕途的好机会。
急于翻身的唐寅欣然前往,文徵明慎重考虑之后,以身体不好为由婉拒了。
几年后,宁王因为谋反,被王阳明俘虏,最终被杀。
此刻人们方觉文徵明的睿智。
算起来,从1488年到1522年,文徵明不断走在赶考和落榜回家的路上,始终颗粒无收。
9次考试不中,已经53岁的文徵明在仕途上还没有看到一点点希望。
1517年除夕,想起自己这么多年勤奋苦读,却始终没有考取功名,内心感慨良久,拿起笔来写下:
“人生百年恒苦悭,一举已废三十年”。
其实,除了学习以外,文徵明还经常交友、游历,留下了很多绘画诗歌书法作品。
《江山初霁图》、《溪山深秀图》、《古木奇峰图》等,都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当生活不顺,诗画交友便成了化解的良药。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49549/1b888396d10876ba.jpeg)
1523年,唐寅在贫病交加中过世。
同样在这一年,在父亲好友林俊的举荐下,54岁的文徵明总算进了京城,做了翰林院待诏,从九品的小官职,收入也很低微。
因为他在当时很有名气,前来索画的人很多,遭到了同事的嫉恨和排挤。
三年后,文徵明辞官回到了家乡,继续他的写诗作画交友的日常。
1527年,祝允明去世。
至此,“吴门四才子”中,只有文徵明尚在世。
不紧不慢中,文徵明在诗文书画方面成就日增。
活得够长,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也是文徵明成就很大的重要原因。
没听说文徵明有锻炼身体的习惯,除了老天保佑,我觉得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文徵明的心态平和。
遍查史料,没发现他有什么不良嗜好,不酗酒,不进妓院,为人正直、宽厚又善良。
唐寅当初整日喝酒狎妓,他屡次规劝唐寅,对方不但不领情,反而写下了《答文徵明书》,与他绝了交。
后来,唐寅悔悟自己的言行,写信想与文徵明和好,文徵明又选择了谅解。
沈周去世多年以后,有一次文徵明无意中见到了老师的作品,触目伤情,流着泪写下了“只应旧事僧知得,泪撒同看独夜篇。”
另外,在学习之余,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在交友画画写诗中化解生活中的不良情绪,这样就能够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
1559年,文徵明为友人写其母的墓志铭,写了一半后,“便置笔端坐而逝。”
90岁的文徵明平平静静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今人熟知唐伯虎,却少有人知道文徵明。
毕竟文徵明的一生中规中矩,谨言慎行,没有太多的悲剧性和故事性。
但,能够规避风险,平平安安,不正是我们这些普通人对自己和儿女的期望吗?
实际上,文徵明在文学艺术上的成就并不亚于唐寅。
文徵明诗、文、书、画无一不精,被称为“四绝”。
在绘画方面,他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
在文学方面,他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不怕起点低,来日方长,不懈努力,文徵明的成就就这样慢慢得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