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七月半的恐惧,源于儿时的故事。
古人们说,这天阴气重,夜晚勿出门。
这一日的黄昏入夜时分,十字街角烧纸的人一波又一波。
如今虽然住在闹市,却还是会想起灰烬乱飞的场景。
前两年住在某个偏僻小区时,一到这时节画圈烧纸的人就都出来了。
回家时必经的小巷,地上全是圈子和纸灰。
那时候年纪小,路过时就匆匆离去。
明明路灯亮着,却还是觉得瘆得慌。
即便是到了今天,网上一搜还能看到各种中元禁忌。
甚至有很多地方把这一天列为鬼节。
民间的狐鬼传言里,把这一天和清明并列。
不同的是,清明时活着的人寄托哀思,聊表心意。
中元之夜则是鬼门关打开,去了的人趁机回来看看。
因而这一天,老人们都会格外讲究。
晾在外面的衣服要尽快收回来。
也不能把剩菜剩饭摆在桌子上。
一整天都不要剪指甲,否则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一入夜就赶紧休息,不在外面乱走乱逛。
如果在外面听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不要随便应答。
十二点前要赶紧睡觉,这一天千万不要熬夜。
虽不知这些所谓的禁忌何以流传至今。
但七月十五这天,在一些地区确实讳莫如深。
随着年岁的增长,不再对这一天充满想象。
只觉得这是个祭祀先人的日子,寄托了活人的哀思。
但那些未知真假的讲究,也不愿轻易冒犯。
城市的夜晚也很热闹,没必要非挑今天出去闲逛。
大多数国人的心中,都觉得人死之后会有归处。
那些烧了的纸钱,放出去的河灯,都希望能到达已亡人所在的地方。
这是生死也无法隔断的情感羁绊。
有些人粗暴的把他们归结为封建迷信,委实有些残忍。
人总要留着点不切实际的幻想,日子才不至于过得如同死水。
假如真有来世,那些可能会吓着陌生人的阿飘,其实都是另一波人惦念着的故人。
有些人一旦离开了就再也见不到。
但心里的执念,还是希望与他们再度重逢。
哪怕生死两茫茫,似真似幻也好。
小时候,听到鬼故事就会出一身汗。
长大后却觉得,鬼故事是成年人的童话故事。
好似离开的人一直都在,就藏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
而很多个故事里都会提到中元节。
鬼门关大开,生者与死者沟通的桥梁也只在这一夜重现。
终其一生,害怕遇上素未谋面的魑魅魍魉。
却又希望再见未忘的血亲骨肉。
这一夜的梦,会是失去者盼着的久别重逢。
迷了路的,也别去惊扰夜路行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