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肱(gōng)之国在其北。其人一臂三目,有阴有阳(1),乘文马(2)。有鸟焉,两头,赤黄色,在其旁。
【注释】
(1)有阴有阳:学者考证这个词的意思是“三目竖排,分布有上有下”。阴在上,阳在下。(2)文马:带有斑纹的马。一些学者认为这种马即吉良马,有着白身子,红鬃毛,眼睛像黄金。乘骑上它,寿命可达一千年。文,同“纹”。
【译文】
奇肱国在一臂国的北面,那里的人都是一条胳膊和三只眼睛。这三只眼睛分有阴阳,一般阴在上阳在下。那里的人骑着名叫吉良的马。那里还有一种鸟,长着两个脑袋,有着红黄色的身子,栖息在他们的近旁。
形天(1)与帝至此争神(2),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qí)(3)为口,操干戚(4)以舞。
【注释】
(1)形天:即“刑天”,神话传说中一个没有头的神。形,通“刑”,割、杀之意;天是颠顶之意,也指人的头。刑天合起来解释就是“砍断头”。所以一些学者认为此神原来是无名的,在被断首之后,他才有了刑天神的名称。(2)神:神位、统治权。(3)脐:肚脐眼。(4)干戚:干,本义为盾牌。人们认为它是像叉子一类的猎具或武器,用于进攻。戚:古兵器名,斧头的一种。
【译文】
刑天与天帝争夺神位,天帝砍断了刑天的头,把他的头埋在常羊山。没了头的刑天以乳头做眼睛,以肚脐做嘴巴,一手持盾牌一手操大斧而挥舞着。【阅读延伸】
刑天被“帝”斩首——这个“刑天”和“帝”,其实都不是神话传说中杜撰的虚无人物,他们应该分别是上古时期某个部落或部落联盟的首领。这则文字直接映射出了当时部落之间征伐的残酷。
学者们考证,“刑天”应该是古代中国西南部某个部族或部落首领,也有专家推测它或许为某个部落的象征。也就是说,“帝”斩断了“刑天”的头颅,或许不仅仅是一个人,也许是整个部族都被“帝”斩首。这个推测是有一定根据的,如近些年云南省宾川县某处的考古资料表明:被埋于此处墓葬的上古人群,有十六座墓穴的尸体是无头的。上古传说与考古实物的吻合,也许不是偶然。
在《山海经》中,多次出现“大兵”这个词。我们从撰写者的语气中,看得出他们对于战争的厌恶与恐怖,也看得出他们对能避免战争的欣慰。他们希望某些动物和植物有阻止战争发生的神奇功能,他们也认为某些动物的活动会带来战争。比如《中次九经》的“熊山有穴……冬启必有兵”。
对于刑天,晋朝的大诗人陶渊明有过如此理解:“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山海经》专家们进一步认为刑天“操干戚而舞”,或许反映着《山海经》的撰述者——殷商后代们意欲自强不息、振兴本族的精神。
丈夫国在维鸟北,其为人(1)衣冠(2)带剑。
【注释】
(1)为人:人的装饰、仪表等。(2)衣冠:名词作动词用,穿着衣服戴着帽子。
【译文】
丈夫国在维鸟的北面,那里的人都是穿衣戴帽并且佩带着宝剑。
女丑之尸,生而十日炙(zhì)(1)杀之。在丈夫北,以右手鄣(zhāng)(2)其面。十日居上,女丑居山之上。
【注释】
(1)炙:烧烤。(2)鄣:同“障”,挡住,遮掩。
【译文】
有一个人名叫女丑尸,她是被十个太阳给烤死的。她的尸体横卧在丈夫国的北面。死时,她的右手遮住了她的脸。那十个太阳高高地挂在天上,而女丑的尸体横卧在山顶上。
此诸夭(1)之野,鸾鸟自歌,凤鸟自舞;凤皇卵(2),民食之;甘露(3),民饮之;所欲自从也。百兽相与群居。在四蛇北。其人两手操卵食之,两鸟居前导之。
【注释】
(1)夭:学者们考证这个字应该是“沃”,前文《大荒西经》中有“沃野”,“夭之野”也就是这个意思——丰沃的原野。(2)卵:名词作动词用,产卵、下蛋。(3)甘露:古人所谓甜美的露水,以为天下太平,则天降甘露。
【译文】
在这里的沃野上,鸾鸟自由自在地歌唱,凤鸟自由自在地舞蹈;凤凰生下蛋后,那里的居民就拿来食用;苍天降下甘露,那里的居民便饮用它。凡是他们所想要的,都能随心如意得到。在那里,各种野兽与人一起杂处聚居。沃野在四条蛇的北面,那里的人用双手捧着凤凰蛋正在吃,有两只鸟在前面引导着。
【阅读延伸】
《山海经》中,类似“沃野”这样的地方,编纂者们记录了四五处,如《大荒南经》中的“巫民之国”、《海内经》中埋葬后稷的“都广之野”、《西次三经》中的昆仑等。这些地方都呈现出一派环境优越、物产丰富、衣食无忧、人兽和谐群居的“大同世界”的景象。这几乎就是古代中国理想中所谓的“世外桃源”。“世外桃源”是中国古代人一种高尚的情怀和愿望。在古人的现实生活中,是很难有这种情况出现的,所以他们在各种著作中,把这种美好的“社会图画”勾勒展现了出来。学者们考证说它就是上古中国人的“乌托邦”。
“世外桃源”这一美妙的词语,因陶渊明而蜚声天下,这种情况恐怕不是偶然,因为陶渊明是非常喜欢读《山海经》的。陶渊明受《山海经》中著述的激发,从而写出千古名篇《桃花源记》,恐怕也算不得是信口开河。要提醒大家的是,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中的人是耕织劳作的,而在《山海经》中,则是随意取之自然。这种情况正说明社会人文的发展和进步——健全而美好的社会,不劳而获是容不下的。
肃慎之国,在白民北。有树名曰雄常,先人代立(1),于此取之。
【注释】
(1)先人代立:指帝位更替、统治者变化。据古人解说,肃慎国的习俗是人们平时不穿衣服,一旦中原地区有英明的帝王继立,那么,常雄树就生长出一种树皮,那里的人们便取它制成衣服穿。
【译文】
肃慎国在白民国的北面。那儿有一种树木叫做雄常树,每当中原地区有圣明的天子继位,那里的人就剥取雄常树的树皮做成衣服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