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把读书与经济这两个看似不伦不类的词语组在一起,实在是觉得,当你真的走进了一道门,同时又会打开另一扇窗,通过这扇窗你看到的依然还是那片风景,只是角度不同而已。
我想用经济学上一些粗浅的概念,试图思考自己该如何更好地读书。
简陋的思维导图/手机制作
01 知识盘点
运用资产负债思维盘点自己的知识王国,清楚自己的知识资产状况与风格喜好,增补城池。
不太会管钱的我,总觉得自己的钱不知道花在哪儿了;不会安排时间的人,总会感叹时间都会哪儿了;如果不会读书,应该同样会怀疑,我好像读了书,但我又到底读了些什么呢?
所以,如果突然意识到需要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了,那么,首先,你需要清楚自己的知识资产与负债情况。操作起来也许要花一些时间。可能需要借助Excel表格,将你所有看过的书籍,未拆封的书籍,收藏夹里想看的书籍等,进行全部录入,归类,标签,再结合自己的需要,增补,舍弃。时间是稀缺资源,选择的同时一定意味着还有放弃。
02 知识储蓄
当你有了一定的存款,又还不太懂投资,也许你首先想到的是银行储蓄,先把钱囤起来。而对于读书而言,则是要有步骤,有计划地填充自己的大脑智库。要想跑赢时间通胀,在清楚自己知识负债的基础上,还需要更科学合理地择书(没有任何目的,只为陶冶情操或享受浪费时间的情况除外)。
多渠道参考,优选书籍
利用碎片化时间,结合自己的喜好与需求,搜集一些高质量书单,或是老师朋友的推荐。
断舍离法,专注读书
我是断舍离的忠实追随者。这个概念本是日本山下英子老师提出的关于生活哲学的整理收纳艺术,想必都不陌生。但任何学问都不是割裂的,断舍离可以融入方方面面,包括读书。面对琳琅满目的书籍,即使精挑细选列出了书单,依然很多。你需要在一段时间内,专注于某一方面,在某一天里,专注于只读一本。
有笔记记录,随时复盘
读书时,随时摘录或写下自己的灵感,真的很有必要。如果只是纯粹翻完了,不意味着你真正读懂了它。而留下的所有记录,能成为之后复盘思考的第一手留存,可以是摘抄,可以是感悟,甚至是一篇完整的书评。
03 知识投资
如果说知识储蓄阶段还只是简单粗暴地囤积,那么接下来,可以开始将知识更高效地转化为自己的持有。
自省力是首要的第一步。书籍不再是你的朋友,而要内化成为你自身的一部分。问问自己,看完一本书后,你是否能形成自我的认知或观点,这样的转化一定需要一个过程。同样,把自己的价值观点,记录下来。这时,可以尝试在一些门槛较低一点的新号上投稿,记得先走出这第一步。
其次是执行力。只有把所学付诸行动,真真切切地改变与提升自己,才不至于陷进“读书无用论”的泥沼。
以上是反观自我的投资,还可以借外力投资。这里想说模仿力。为什么要模仿呢?最好不要埋头苦读,找书友,参加读书会,分享交流,向优秀的人学习。这时,你的写作,你的行文,可以从孤芳自赏,开始面向更广大的受众。毕竟书看多了,总会有表达的欲望。同时你不得不面对与分析受众的需求,你需要进行选题的整合策划与内容的优化设计。
04 知识输出
终于到了最后,有了以上的过程,如果还想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可以将知识转化为现金流。公众号写作,拆书稿写作,知识付费等等。
而这一切都急不来。绝不是一蹴而就的。
让行动,跟得上你的愿望。
敬请期待实践篇。
网友评论